今天牧原盘中触及涨停,大伙对新一轮猪周期是否到来产生热烈的讨论。在此我们证星研究院给出我们的判断,如果把2018年末至2021年初的猪周期高度比作珠穆朗玛峰的话,这次猪周期高度就是个华山。能繁母猪正式数据可能稍有低估有误差,但数据的走向本就有参考价值。而且稍比华山高一点也不可能比得上珠穆朗玛峰。

  对于猪周期的跟踪我们最早的文章可以追溯到2019年8月30日

  彼时牧原股价从底部已经上涨约三倍,我们还是在文中提到

  后来牧原的股价在我们发出文章后还有约3倍的涨幅,当时我们敢在股票已经大幅上涨后给出还有空间的逻辑是猪肉的供求关系,这也是研究猪周期的底层逻辑。

  猪价大体说来3-4年为一个周期。主要原因是散户追涨杀跌。

  大体循环逻辑和股票类似

  1.猪价上涨

  2.散户养猪

  3.供过于求

  4.猪价减少

  5.猪粮比小于7(往年是6)

  6.散户亏损撤出

  7.产量减少

  8.猪价上涨

  9.猪粮比大于7

  然后说说产量先行指标:

  一般说来肉猪都是杂交猪,为了优化基因更好卖,会从猪仔里面不断的挑基因好的母猪出来养大4个月后作为后备母猪,这些母猪拿去配种,确认能生产后叫做能繁母猪,能繁母猪4个月生下猪仔,然后再4个月养肥了吃。

  所以非纯种肉猪的生产周期:

  二元猪仔——4个月左右——后备母猪——4个月左右——能繁母猪——4个月左右——仔猪出生——2个月左右——保育——4个月左右——商品肥猪

  一般猪价上涨要提高产量就要补充后备母猪,猪价下跌便淘汰能繁母猪,产量减少。

  所以这里面后备母猪的数量变化是产量的先行指标(提前14个月左右),而较为确定性的未来产量指标是能繁母猪(提前10个月)。

  前者释放产量变化的预期,后者基本可以确认后期能生多少猪来估算产量。

  所以扩充产能从补充后备母猪到商品猪出栏大概要14个月,淘汰能繁母猪去产能要10个月左右。能繁母猪存栏量缺口预示着猪肉价格上涨周期才刚刚开始。

  能繁母猪正式数据可能有误差,但数据的同比统计数据还是有参考的,我们在上图能清楚看到2019年9月能繁母猪的数量低至1913万头,而今年5月我们能繁母猪的数量高达4192万头,且近几年我国猪肉消费量还呈缓慢下降趋势。当然目前猪肉由12元上涨到21元,过往一年猪粮比都处于7以下,目前终于站上了7,对于所有的猪企都是一个利好,但是目前来看本轮猪周期的风报比显然不如上一次。

  给大家示范一下如何简单预测猪企利润,以牧原为例:

  牧原现在养殖成本在16元/kg,今日猪肉全国均价为21元/kg,(21-16)*今日销售头数*110kg(每头大约110kg)=今日的利润;(季度均价-16)*季度销售头数*110kg(每头大约110kg)=季度的利润。

  在证星研究院的猪企研究中,我们认为在众多猪企中牧原股份是最值得跟踪的。在大量上市的猪企中,我们发现大量企业有现金流的问题,官僚主义盛行的问题,养猪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活,其实想要把猪养多,把猪养好,把成本压低是一个技术活,目前跟踪下来我们认为也只有牧原股份称得上合格,需要强调的是:押注行业短期的景气而不是公司本身的优质,这不是价值投资。

  买卖大家自己决策,但这轮周期肯定比不上猪瘟那轮。

  周期股跟踪难度大,操作风险高,对于猪企后续还需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