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太子都有一个幻觉,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远有撕葱,近有金融壹账通。明明靠亲爹输血吃饭,非要摆出金融科技航海大舵手的POSE。平安集团及陆金所2019年向金融壹账通输血13亿,今年一季度又输血超过3亿,但来自第三方的普通客户单位贡献仅2.2万元,去年普通客户贡献收入仅2700万元。这种增长幻觉能维持多久?

5月6日,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纽约证券交易所:OCFT)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金融壹账通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29.6%,运营亏损4.45亿元,净亏损4.15亿元,巧合的是,去年同期净亏损同样为4.15亿元。

探长注意到,金融壹账通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净亏损分别为6.07亿元、11.96亿元和16.61亿元,加上2020年一季度的4.15亿元亏损,公司累计亏损为人民币44.5亿元。

从营收和净利润看,上市后金融壹账通的亏损步伐仍然没有放缓的趋势,过去三年内,金融壹账通每实现1元钱的营业收入,就会产生1.04元、0.85元、0.71元的亏损。今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的亏损和营收比仍然是0.71。

从收入来源看,2020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继续依赖大股东平安集团获得主要收入。一季度,金融壹账通来自平安集团和陆金服的收入分别为2.28亿元和0.83亿元,占一季度总收入的53.5%;来自第三方的收入为2.69亿元,占总收入的46.5%。

截至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末,金融壹账通来自平安集团及陆金所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0.6%、64%和57%。今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对大股东的“输血”依赖确实有所降低,但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啃老”问题。

第三方收入增长或为昙花一现

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不再甘于“啃老”,金融壹账通CEO叶望春在一季报业绩报告中指出,公司一季度第三方收入同比增长50%,超过了整体增长率。

事实果真如此吗?金融壹账通来自第三方的收入是否存在水分?是可持续增长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的幻影?且让我们认真拜读一下金融壹账通的这份财报。

从收入来源看,2020年一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相比,新增收入1.33亿元,来自三个方面:第三方收入新增9100万元,占比68%;来自大股东平安集团和兄弟公司陆金所的收入增加4200万元,占比32%。

从收入构成中不同业务贡献看,2020年一季度,业务实施收入为1.39亿元,比2019年一季度的9400万元增长48%;业务发起服务收入1.81亿元,和2019年一季度的1.77亿元持平;风险管理服务收入820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8600万元略有降低;运营支持服务收入1.64亿元,比去年的6600万元猛增9800万元,增长148%;实施后支持服务收入1400万元,比去年的2500万元下滑较大,降幅42%。

因此,一季度收入新增部分主要来自两个板块:业务实施收入增加了4500万元,运营支持服务增加了9800万元,其中后者占新增收入的比例为7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金融壹账通一季度新增的第三方收入跟运营支持服务新增收入金额基本接近。那么,这个运营支持服务又是什么呢?

自招股书起,金融壹账通对公司的业务介绍一直都是大而化之,云山雾罩,搞的神神秘秘,从来不愿意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具体业务。商评君此前在文章中(见下方链接)已经详细拆解过其业务分类和具体内容。

发力助贷业务,这家独角兽连亏30多亿

平安金融壹账通年报“卸妆”:突击并购做大规模,收入1元倒亏7毛,近6成收入靠“啃老”

所谓的实施服务实际就是帮客户提供软件定制化开发服务,通俗的说法就是金融软件外包商。A股上市公司有不少这类公司,其中比较知名的包括马云收购的恒生电子以及金证股份等。

金融壹账通的软件开发服务通常为期一年,开发完成后软件使用权归买方,金融壹帐通顺便为买方提供软件维护及云服务,这部分服务单独收费,美其名曰“实施后支持服务”,实际就是软件售后服务及云托管服务。

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12月31日,金融壹账通实施服务收入分别为5074万元、2.96亿元、5.71亿元,在各年度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8.7%、21%、24.5%。

今年一季度,金融壹账通业务实施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23.9%,低于去年,考虑到疫情因素以及因实施周期导致的按月度付款问题,这个收入比例环比看基本正常。

而另一个含糊不清的名词“运营支持服务”其实就是智能呼叫服务和保险损失评估服务等。智能客服服务大家都懂,市场上也有很多机构在提供类似服务,竞争非常激烈。

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对远程办公的需求大增,尤其是金融机构和消费信贷公司对智能客服、智能催收服务等需求有所增加,再加上平安的销售特长,都刺激了金融壹账通智能客服服务业务快速增长。但是,随着疫情缓解,各行业复工进度加快,此类远程办公服务需求将减少,其增长难以持续。况且,智能呼叫业务技术门槛不高,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似乎不太符合金融壹账通自身宣扬的金融科技时代“大航海家”的高端定位。

另一方面,金融壹账通的核心业务:助贷(获客)和风险管理业务表现比较糟糕,2019年一季度,业务发起服务和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占比高达58%,但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减少至44%。

从助贷业务规模看,2020年一季度促成的零售贷款规模为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亿元;促成小微企业信贷规模57亿,比去年同期减少22亿元。2019年,金融壹账通促成的零售贷款服务为514亿元,小微企业信贷规模292亿元。

从上述数据看,金融壹账通处理的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下跌较大,零售贷款虽和去年保持了差不多的速度,但对于仍处于亏损泥潭的金融壹账通来说,不要说向后退,没有50%的增速,短期内都看不到扭亏为盈的希望。

普通客户单位贡献2.2万元

作为一家 TOB 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的业务并不能摆脱当下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魔咒,看上去高大上的业务实际叫好不叫座,纵然背靠强大的平安集团,金融壹账通也只能依靠亲爹赏口饭吃。即便是将营收的1/3投入到营销上,发展第三方客户依然困难重重。金融壹账通采取先免费、根据实际使用量付费的策略,获取了数千家名义客户,但实际收入非常可怜。

2017年-2019年,平安集团为金融壹账通贡献收入分别为2.36亿元、5.28亿元和9.95亿元,同比增速为124%和88%。

2018年,金融壹账通的高级客户(贡献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为221个,收入8.65亿元;2019年高级客户数量达到473个,增速114%。但收入为13.06亿元,同比增速仅51%,低于客户数量增速。这说明,新增客户的单位贡献值是在下降的。

需要指出的是,高级客户里面包括陆金服集团,以及平安集团转介的部分客户。剔除这部分收入,其高级客户的收入增速更低。

此外,2017年,金融壹账通有2614个基本客户,其中免费客户2599个,占比99.4%;收费客户15个,收入100万元,平均单个客户贡献6.7万元。

2018年,基本客户3272个,免费客户2692个,占比82.3%,收费客户580个,收入2060万元,单个客户平均贡献3.6万元。

2019年,基本客户3234个,其中免费客户2014个,占比降低到了62.3%。收费客户1220个,收入2730万,平均单个客户贡献2.2万元。

可见,金融壹账通真正高价值的客户是平安集团和陆金所,其余的数千名客户都是“陪太子读书”。

正如金融壹账通在2019年财报里坦言的那样,过去,公司通过收购或通过平安集团转介获得了一些客户。但未来,可能无法再以相同的速度发展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