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行业的寒冬还未过去,行业的困境已经十分明显了。

作为一个高景气赛道,疫苗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由于研发难度较大,时间跨度较长,因此疫苗赛道一直门槛较高。

前几年,在疫情的催化下,国内诞生了新冠疫苗这个大单品,这也是几十年以来,国内第一次诞生能同欧美医药企业竞争的单品,因而不少疫苗企业赚足了后续发展的资金。

2022年之后,由于需求开始减少,一些头部的疫苗企业业绩开始下滑,企业的股价也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路,并且目前仍未有止跌的信号。

根据统计显示,如果从最高位算起,智飞生物跌幅超过了75%,华兰生物跌幅超过了70%,沃森生物跌幅超过了85%,康泰生物跌幅接近90%,康希诺跌幅超过了90%……

行业龙头的一连串暴跌,给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沃森生物股价已经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而当时沃森的营收只有6.68亿,净亏损为5.58亿;对比之下,2023年尽管沃森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营收则增长至41.14亿,净利润则为5.11亿,据悉,沃森的情况不是个例,康泰生物的股价也回到了2019年最低点的水平,而当时康泰生物的营收为19.43亿,净利润则为5.75亿,站在现在的角度,很明显疫苗行业的龙头已经都超跌明显的。

而在这些疫苗企业当中,最有争议的则是智飞生物。

靠着代理默沙东的九价HPV疫苗,智飞生物市值一度冲上过3600亿元。但是后来由于行业逻辑发生变化,且默沙东的九价HPV疫苗的关键专利将在2025年到期。当下国内的九价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企业至少有五家,包括万泰生物、沃森生物、瑞科生物、康乐卫士、上海博唯等。

因而市场担心国产九价HPV疫苗上市之后对智飞生物业绩产生严重的冲击。受此影响,智飞生物的股价出现暴跌,尤其是去年11月至今,其股价跌幅超过了 54%,很显然对于智飞生物而言,市场反应过度了。

实际上,按照智飞生物今年一季度业绩显示,其营收为113.96亿元,同比还增长2%;净利润达到了 14.58亿元,同比降幅也是疫苗龙头企业当中最少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飞生物的动态市盈率仅为12.5倍。

那么造成国内疫苗企业困境的究竟是什么原因?疫苗行业为何会跌至如此地步?

侃见财经认为,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同默沙东、GSK、辉瑞、阿斯利康等全球疫苗巨头存在着明显的代差,且代差基本都在十年以上,由于国内疫苗企业大多都是大单品路线,且入局的企业众多,因而内卷是最明显且最残酷的,从沃森和万泰的二价HPV疫苗竞争结果来看,如果同一大单品有三家以上的企业竞争,几乎最终都无利润可言,因此如果疫苗企业想突围,就必须停止在大单品上的内卷,同时展开同业之间的管线并购。

其次,国产疫苗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普遍不太雄厚,因而在创新领域,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而且当下疫苗行业企业超跌明显,严重的打击了行业再投资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国内疫苗行业的创新将会越来越难,创新环境也会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认为国家应该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帮助行业龙头脱困,以求努力追平国际疫苗巨头,或者在前沿领域进行突围。

最后,目前Moderna的RSV mRNA疫苗已经获批,作为第三代技术疫苗,它的成功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确定性,国产疫苗企业也可以通过该赛道进行突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作为今年年初以来,疫苗行业的股价下跌一定程度反映了行业的困境,但从基本面而言,的确已经超跌明显了。且从未来发展来看,这些疫苗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是存在的,因而市场应该给予疫苗行业一定的耐心,而行业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回购部分股票,以增强市场对企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