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图片

自2014年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成立以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百信银行等机构依托互联网渠道和技术优势,以创新的服务模式和灵活的市场策略,在消费金融、小微金融、科创金融等领域走出了差异化之路。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机构间的业绩差距持续拉大。

在8家互联网银行中,背靠中信银行和百度两大巨头的百信银行,业绩表现并不突出。近几年,该行在营收大幅增长之后,开始进入放缓区间,同时一级资本充足率连年下滑。

此外,评级报告显示,百信银行贷款业务以为综合消费贷为主,连续多年在总贷款中的占比都超过80%,其2022年有六成消费贷来自第三方平台合作,消费贷自营比例低于40%。


01

七年营收暴涨107倍,增速逐渐回落

据公开资料,百信银行成立于2017年9月,由中信银行和百度共同出资成立的国内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直销银行。同时,该行也是继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宁银行、新网银行及亿联银行之后,国内第六家具有互联网背景的银行。中信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李如东出任百信银行首任行长。

成立七年来,这家采用“银行+企业”股权结构开启新金融模式的互联网银行,先后推出了消费金融、小微金融和财富管理三大核心业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金融需求。

图片

不过,尽管被称为含着金汤匙初生,但百信银行在刚成立的前四年发展并不顺利。

2017年,百信银行开业初年实现营收4190.47万元,2018年暴涨30倍至12.95亿元,但净亏损缺口却也由2017年的2.93亿元陡增至2018年的4.84亿元。两年累计净亏损达到7.77亿元。

2019年,百信银行营收再次翻倍至23.73亿元,并首度实现扭亏,实现净利润1976.05万元。然而在2020年,受到消费信贷的过快扩张引发的坏账水平升高影响,百信银行营收规模收窄至17.23亿元,同比下滑超27%,并由盈转亏,净亏损再次扩大至3.88亿元。

也就是说,在开业初期的前四年,百信银行有三年是亏损状态,四年累计亏损达到11.45亿元。

庆幸的是,进入2021年后,百信银行经营状况逐渐改善,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2021-2023年,该行实现营收分别为29.98亿元、39.68亿元和45.34亿元,营收呈现逐年稳定增长趋势,表现不俗。不过,同期营收增速开始回落,这三年分别为74%、32.35%、 14.26%,速度明显放缓。

以2023年为例,百信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为41.67亿元,同比增长11.31%,占比为91.91%;非利息净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63.62%。可以看出,占比91.9%的利息净收入增幅较小,是导致整体营收增幅放缓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百信银行的净利润在近年来也呈现出放缓态势。2021-2023年,百信银行净利润分别为2.63亿元、6.56亿元和8.55亿元。2021、2022年,该行净利润同比激增167.78%和149.43%,进入2023年后,净利润却同比增长30.34%,增长幅度大幅回落。

不过,截至2023年末,该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为0.82%,同比上涨0.08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10.84%,增长1.62个百分点,整体收益率仍然呈现增长态势。

但与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相比,百信银行的业绩仍有很大进步空间。2021-2023年,微众银行营收分别为269.89亿元、353.64亿元、393.61亿元,同期净利分别为68.84亿、89.37亿、108.15亿。网商银行同期营收分别为139亿元、156.86亿元、187.43亿元;净利分别为20.92亿元、35.38亿元、42亿元,均远高于百信银行。

2023年全年为例,百信银行营收45.34亿元,仅为微众银行的约九分之一,为网商银行营收的约四分之一;净利润8.55亿元,仅为微众银行当年净利润的12分之一,网商银行的五分之一。

再看资产规模。百信银行在2023年末实现总资产1125.11亿元,同比上年末增长16.08%,也是在成立7年后首次突破千亿关口,资产规模迈上新层级。而在2018年,百信银行总资产仅为359亿元,六年总资产增长313%。

图片

不过,2023年微众银行总资产为5355.8亿元,网商银行资产总额达4521.3亿元,是百信银行的4-5倍。

可以看出,成立七年来,百信银行在波动中实现了稳步增长,资产规模暴涨,但也面临着增速放缓和行业差距拉大的问题。

02

五年不良率持续改善,一级资本充足率连年下滑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和市场环境变化,百信银行的资产质量开始承压。其中不良贷款余额的不断扩大,考验着百信银行的风控及管理能力。

一方面,根据年报信息,百信银行近年来不良贷款率逐年下滑。2019-2023年五年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2%、1.65%、1.55%、1.48%和1.36%,表现不俗。

图片

不过,根据联合资信发布的《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行在2019-2022年,不良、逾期规模均呈现出扩大态势。其中,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66亿元、8.03亿元、9.36亿元和11.04亿元;逾期贷款分别为19.55亿元、14.92亿元、19.55亿元和23.69亿元。

《报告》显示,尽管百信银行在对不良贷款进行核销与清收,但2019-2021年核销规模均超过10亿元,达到10.07亿元、11.44亿元、11.55亿元和12.46亿元。

百信银行为化解以上不良风险,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防御风险准备,例如加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力度。该行拨备覆盖率近年来呈现逐年上涨态势2019年为233.90%2023年就已攀升至303.76%

图片

《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不良贷款余额的扩大,还对资本充足率构成了威胁。

《报告》显示,2020-2022年末,百信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逐渐下滑。两项指标均由2020年的15.09%下降至2021年的12.57%2022年继续下滑至11.16%

2023年,上述数据仍在下滑。该行年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61%、10.61%和14.37%,分别较2022年末降低0.55、0.55和1.04个百分点。

联合资信表示,尽管百信银行对公存款业务发展态势较好、贷款拨备充足,但该行储蓄存款业务增长乏力、公司贷款业务规模下降、市场融入资金占比高等因素对其信用水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03

曾被罚503.2万元,个人消费贷有六成与第三方合作

百信银行成立7年,其首任行长李如东也迎来“7年轮岗”的任职有效期限。接任者寇冠也是一名百信银行的“老人”。早在2017年8月,寇冠就出任刚成立不久的百信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2019年3月,寇冠又借调中信银行挂职兼任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并于2022年6月挂职兼任中信银行科技运营中心总经理。

而历经七年历练的寇冠,接到手的百信银行能否焕发新的生机,发展前景仍不明朗。

在网上公开投诉平台上,有关百信银行的投诉案例已超过3200多条,涉及情由包括暴力催收、违规收取高额息费、利率过高、未经许可查询征信等等。

而百信银行不仅在这方面遭遇消费者的投诉,更曾因此遭遇监管处罚。2023年8月,百信银行就因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未按要求向金融消费者披露与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重要内容、投诉数据漏报等11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503.2万元。

从监管处罚和消费者投诉案例来看,百信银行需要再用户隐私管理层面进行改进。

实际上,这与百信银行贷款业务以个人贷款特别是消费贷有关。《报告》也证实,该行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中,大量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联合资信评级报告显示,2020-2022年,百信银行个人贷款及垫款额分别为408.81亿元、569.41亿元和717.31亿元,占贷款及垫款总额的83.96%、93.78%和95.49%,均呈上升态势。

而在个人贷款中,综合消费贷款的占比远远高于经营贷款、汽车贷款。

《报告》显示,2020-2022年,百信银行综合消费贷款额度分别达到396.12亿元、531.60亿元和631.68亿元,占贷款及垫款总额的81.36%87.55%84.09%,始终居高。而经营贷款、汽车贷款的占比徘徊在3%左右,仅2022年经营贷款占比达到8.61%。

图片

《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局部

《报告》指出,百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主要包括自营贷款和平台贷款两大类。其中平台贷款主要指与合作机构合作,并引入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提供增信服务的贷款。

2022 年,百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年化利率约为4.86%~24%针对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最低可降至10%以下。2022 年末,该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余额 631.68亿元。其中,自营消费贷款余额 237.32亿元,即占比为37.57%;而平台合作贷款余额 394.36亿元,占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的62.41%

而在2022年,百信银行总共实现贷款及垫款751.16亿元,个人贷款717.31亿元,这意味着平台合作消费贷余额(394.36亿元)分别贡献了52.5%55%

可以说,百信银行提供个人消费贷款都要大量依靠平台合作,这也就能解释为何百信银行会存在大量投诉。

 

根据黑猫投诉,除了自营产品“好会花”外,该行作为资金方合作的第三方平台有易鑫集团、京东金融、云闪付、滴水贷等等

 

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末,百信银行已累计与十余家头部平台开展合作。从业务结构上来看, 百信银行平台合作贷款中,联合出资贷款占比10.49%,其余为独立出资的贷款。

《报告》指出,随着监管部门对于联合贷款和助贷业务模式出台相关监管措施持续趋严,百信银行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和模式,并与合作平台沟通整改方案,联合资信亦将对相关政策出台对百信银行现行业务模式带来的冲击,以及对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保持关注。

在2023年的年报中,百信银行也再次强调了消费金融的重要性。该行积极响应国家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导向,持续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3年累计服务新市民用户数超过5300万户,占其总用户数比例55%;累计投放消费金融贷款超1800亿元。

不过,个人消费贷款虽助力百信银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但伴随着经济环境改变和用户还债能力变化,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一定隐患。

《报告》也显示,从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来看,百信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个人消费类贷款,2022 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为 1.66%, 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联合资信在《报告》中提到了百信银行的关注点,包括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百信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随着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百信银行业务开展面临一定调整压力,各业务模式调整及未来展业情况值得关注;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信贷客户收入来源不确定性加剧,其信贷资产质量未来的迁徙情况仍需关注,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检验。

而在新旧管理层交替之际,百信银行也将进入到一个转型的新阶段。至于新领导人和百信银行个人消费贷业务的发展情况,我们将持续关注。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