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5日讯(记者 卢阿峰)创新药行业回暖不明显。目前,21家A股医药“卖水人”CRO企业均已发布2024Q1报告。从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来看,超过半数的CRO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呈现负增长,规模靠前的头部企业下滑尤为明显。

一位长期关注CRO行业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CRO行业是医药投融资情况的“晴雨表”,从2024Q1的板块业绩情况看,资本对于创新药的关注、押注并没有明显改善。另据财联社记者统计,从年初到一季度末,A股CRO板块市值已经跌去近1400亿元。

超过半数同比增速为负 市值缩水1400亿

wind数据显示,2024Q1,国内A股21家CRO概念企业营收均正增长,但在营收同比增速、净利和净利同比增速方面,则出现了较大的分化。

数据来源:wind

以行业前三龙头的2024Q1业绩为例,药明康德(603259.SH)实现营业收入79.82亿元,同比下降10.95%;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下降1.8%;实现归母净利为19.42亿元,同比下降10.42%;康龙化成(300759.SZ)实现营收26.71亿元,同比下滑1.95%;实现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滑33.80%;泰格医药(300347.SZ)实现营收16.60亿元,同比下降8.00%;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58.65%。

针对药明康德的业绩,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3年全年,药明康德美国与欧洲市场的业绩增速一直都比较可观,国内新药业务一直在萎缩,而2024年Q1美国与欧洲市场的业绩增速不尽如人意,营收出现萎缩。

药明康德2024Q1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49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0.4%;来自欧洲客户的收入为人民币10.7亿元,同比增长3.9%;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为人民币15.9亿元,同比下降3.3%;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人民币4.2亿元,同比下降26.6%。

康龙化成认为2024Q1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是“受到全球医药健康行业投融资阶段性遇冷、客户需求增速暂时放缓的市场环境影响”。泰格医药则没有对外解释2024Q1营利双降的原因。

以上三家头部企业在内,总计有11家CRO企业营收出现负增长,另外,凯莱英(002821.SZ)、九州药业(603456.SH)、博腾股份(300363.SZ)、昭衍新药(603127.SH)、皓元医药(688131.SH)、美迪西(688202.SH)在内的14家CRO企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博腾股份、昭衍新药、美迪西、睿智医药(300149.SZ)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

另据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从2024年年初到Q1季末,上述21家CRO企业的整体市值已经由4908亿,缩水至3527亿,市值蒸发近1400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以来,由于美国国会反复炒作《生物安全法案》,国内CRO企业的股价也在数次拉扯中被药明系带崩。

实际上,国内CRO企业仍在紧密关注法案相关进展,昭衍新药总经理、董秘高大鹏此前在业绩会上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该法案未提及公司,公司目前以国内客户和收入为主,海外收入在公司收入占比不高。针对药明系被美法案牵涉事件,公司会密切关注。未来会进一步扩展其他海外客户,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创新药投融资不振 支持政策亟待落地

一位长期关注CRO板块的投资人对财联社记者分析道,从上述企业的2024Q1业绩呈现出的趋势来看,CRO行业的景气度没有出现“回暖”的迹象,与去年相比,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征兆。

上述投资人进一步对记者提出,CRO行业是医药创新景气度的“晴雨表”,业绩与市值的变动与资本对于创新药行业的投资热情变动趋于一致。“虽然有市场观点认为,创新药行业已经触底并有走出下行周期的征兆,但CRO行业整体业绩是实打实的,前几年大规模的热钱涌入行业的情况短期内很难再现。”

药智数据显示,2024年Q1,国内新药领域共计发生了投融资事件共57起,累计融资金额达到94.01亿元,相较之前多年,融资数量以及融资金额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不过,平均项目融资质量(融资质量:融资总金额/融资项目数)较去年稍有上涨。

IPO方面,则由于近期相关部门收紧上市条件,重新审视“创新属性”的影响,医药企业IPO的融资数量与金额已经出现了锐减。

“由于‘缺少弹药’,国内创新药乃至Biotech们在新药研发、立项,甚至维持在研管线投入方面捉襟见肘,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活下去。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国内创新药对外BD出现小高潮,其实就是Biotech们积蓄粮草自救与MNC们看到扫货窗口期而促成的。”一位行业人士说。

“创新药低潮还没结束,不确定性仍在,CRO行业的增长瓶颈今年很难克服。”赵衡对记者判断道。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创新药领域,从今年两会开始,“全产业链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呼声就不断出现,北京、上海、江苏、广州等省市地区纷纷出台相应因地制宜,全产业链、多种形式的创新药产业扶持政策。

这一定程度上带动创新药行业的信心,自今年2月开始,多个创新药ETF指数均出现震荡上行走势。

“政策的具体落地和传导,创新药投资信心恢复,都需要过程。我们对于扶持政策的可能性和倾向表示乐观,但现在资本都比较谨慎,看到确切的‘兔子’,才会真的撒鹰。”上述投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