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韫敏

编辑:刘星

风品:莱特 贺敏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四月,对浙商银行来说并不友好。

先是年报净利下滑、不良双增,又因涉嫌违规被自律调查。

这是怎么了?

01

再次“翻车 ” 17只债券违约

风控烦恼何时休

海通证券之后,又一债市监管之靴落地。

4月6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浙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对于发行人注册发行文件涉嫌虚假记载等严重违规事项,相关中介服务开展未遵循勤勉尽责基本原则,涉嫌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则。

对此,浙商银行回应称,本次自律调查,应是几年前该行承销的项目,发行人注册发行文件涉嫌虚假记载等事项,该行将积极配合,若有问题将迅速落实整改。

有态度、有实操,值得肯定。然在发行人问题上,其不是第一次“翻车”。

2018年4月28日,因债务融资工具信披违规,泰安市泰山投资有限公司被自律处分。作为承销商的浙商银行,因未及时跟进监测发行人资产无偿划转事项并督导发行人进行信息披露等相关工作,交易商协会给予其诫勉谈话处分,并责令全面深入整改。

债券承销业务,一向收入不菲。虽经历去年底的暴雷潮,但市场热度不减。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信用债发行规模约3.2万亿元,环比增加0.6万亿元,创历史次高值。

聚焦浙商银行,承销业务整体规模不算大,增速却强悍:2020年承销及咨询业务收入20.04亿元,同比增长47.79%。

不过,高回报也有高风险。承销商重任在肩,尽职调查、信息披露、持续督导哪个也不能少。一旦风控内控失守,踩雷违约债券,收入声誉必然双损。

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浙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的17只债券因未按期兑付出现违约,仅2018年就达8只,涉及违约债券发行总规模近120亿元。涉及11家违约企业,包括雏鹰农牧、永城煤电、永泰能源、北大方正等大户。

深入看,烦恼何止承销领域、何止自律检查。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浙商银行收到银保监24张。其中,2020年9月4日,因31项违规违法行为浙商银行被罚1.01亿元,7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30万元罚款。

案由包括:“不良资产虚假出表、通过违规发售理财产品实现本行资产虚假出表、通过违规发售理财产品帮助交易对手实现资产虚假出表”以及“以保险类资产管理公司为通道,违规将存放同业款项倒存为一般性存款”等。

对此巨额罚单,浙商银行表示,原银监会于2017年对其展开为期三个月现场检查,在监管机构指导下,浙商银行处罚所涉问题已整改完毕。

所言不虚,2017年被称金融“史上最严”监管年,全年重要监管文件超20个,行政处罚超2700件,罚没金额超80亿元。

监管大潮中,浙商银行出表、理财、同业业务等领域罚单不断。有媒体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其被罚50笔以上。

如2020年12月24日,因贷款"三查"严重失职,虚增存贷款规模等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浙商银行成都新都支行被罚25万元;同日,因信贷管理严重失职,以存款为前提条件发放贷款、贸易背景不真实、以贷吸存等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浙商银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被罚20万元。

2021年3月19日,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发放用途不真实贷款等违规行为,浙商银行台州分行被罚人民币9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据恒泰艾普1月15日公告,恒泰艾普曾在浙商银行办理三笔金额合计为1.90亿元借款,资金用途为支付采购款经营性周转。然截至目前,该公司未清偿借款本金余额1.65亿元。

对于借款逾期,恒泰艾普公告表示,因公司账面无足够货币资金,无法履行到期还款义务。

张张罚单、违约,拷问浙商银行风控力,何以如此呢?

02

高扩张苦果

公开资料显示,浙商银行是由浙江商业银行重组而来,2004年成立时曾是全国最小的股份制银行,抛开风控烦恼,近些年增速彪悍,成长性值得肯定。

2014年总资产规模6699亿元,2015年以54%增速突破万亿,2018年达到1.8万,截止2020年底资产规模20482.25亿,较上年末增长13.74%。

如何做到的?

2014,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提出“全资产经营”战略。加强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走同业扩张、投贷联动之路。

随后,浙商银行开启高扩张高增速之路。同业投资,一度超过贷款成为其最主要的资产来源。

然伴随强监管,浙商银行也很快品尝了扩张苦果。

银行业资深分析人士王剑辉指出,浙商银行资产质量、业务构成的变化,都与前几年过快扩张有很密切的关系。此前迅速把资产规模做大过程中累积了较多风险,快速扩张在经济向好阶段能给银行带来可观收益,而伴随着经济步入转型期,增速下降,风险隐患就会浮出水面。

原银监会于2017年3月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同业融入资金余额占比负债总额超过三分之一”、“通过同业业务倒存,将同业存款变为一般性存款”等行为定义为监管套利。将“通过同业存放、卖出回购等方式吸收同业资金,对接投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等,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等三大现象,定义为同业空转套利。

以上文亿元罚单为例,31项违规案由中多条正好触碰到监管红线。涉及理财、同业业务,此外还涉及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违规向客户提供融资用于参与定向增发、理财资金违规用于保险公司增资、通过理财非标投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等。这与浙商银行近几年的业务风格颇有吻合。

银保监会也直接点出,浙商银行对上海分行理财业务授权混乱;向资金掮客虚假代销信托产品,并以代销的信托产品收益权质押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信用证;通过特殊目的载体向他行存款并提供质押担保,由他行向本行授信客户提供融资。

某种程度上讲,合规重要性大于创新的当下,如何稳健而行、高质发展已是行业共识。如何在法规框架内创新突破、速度之外夯实质量,是浙商银行面临的严肃考题。

03

净利首次负增 不良双增

看看2020业绩表现,并非苛求。

2021年3月30日,浙商银行发布2020报告:营收47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23.09亿元,比上年下降4.76%。

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更是成立以来年度首次负增,对于增速黑马浙商银行而言,这份年报不好看。

自身对比,2019年营收464亿元,同比增长19.06%;净利129亿元,同比增长12.48%。2020上半年,营收251.44亿元,同比增长11.52%。下半年营收约225.59亿元,同比下降5.17%。这和多数银企疫情消散后,下半年营收好转形成反比。

行业看,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20全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4万亿元,同比下降2.7%。

盈利能力下降背后,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99%和2.19%,比上年分别下降0.14个百分点和0.20个百分点。

细分收入看,利息净收入,是浙商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年为370.95亿元,比上年增加24.33亿元,占营收77.76%。非利息净收入106.08亿元,同比减少9.3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12.11%,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18.8亿元,净亏损额较上年扩大15.36亿元。

三大营收来源中,银行业务收入占比55.93%,较上一年度下滑1.84%;零售银行业务占营业收入比22.08%,占比提升3.67%;资金业务占比18.87%,下降2.6%。

而零售业务虽整体亮眼,但资金业务规模萎缩较大,金额下降9.5亿元。

业绩之外,资产质量压力也不小。

首先是不良双增,截至2020年末,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1.42%,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70.45亿元,同比增加20.48%。

拨备覆盖率191.01%,比上年末下降29.7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72%,比上年末下降0.31个百分点。

对于不良率变化,浙商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刘龙回应称,“一方面,受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影响,个别传统行业景气度下行,加之疫情影响,企业复产复工延迟,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他解释,去年该行坚持落实系列帮扶措施,但疫情影响之下,部分行业景气度仍在恢复过程中,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现金流状况仍未根本性改善,这些情况最终都反映到了银行资产质量上。

所言不虚,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浙商银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年报显示,2020年其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共计201.66亿元,同比提升6.69%。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98.77亿元,同比增长29.28%。

截至2020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2.9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5%,分别较上年减少1.31个、1.06个、0.89个百分点。

不过,抛开疫情影响,2017年、2018年、2019年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5%、1.2%、1.37%,结合2020,连续四年增长。

显然,疫情只是导火索。多重数据隐忧交织,已为浙商银行敲响发展警钟,改变迫在眉睫。

04

平台化救赎?战略定力看点

如何突围、能否找回昔日荣光?

据悉,浙商银行正依托平台化服务战略,构建良好生态圈。对公业务“ 3+2”平台,即3 个主要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池化融资”“易企银”“应收款链”三大平台,以及对接外部场景的应用场景平台(包括订单通、仓单通、分销通等)和提高资产流动性的场外交易平台。

标普评级在2020年对浙商银行首次评级报告中称,“平台化业务模式有助于降低客户获取和服务成本。”并认为该行是业内最早应用区块链技术,将金融科技应用到提高效率和管理风险的银行之一。

2020年,平台化业务也取得不俗成绩。

截止2020年底,浙商银行平台化服务公司用户数达6.25万户,增长38%;融资余额6784.6亿元,增长49.8%,占贷款比重37%,较年初提升11%。

同时,浙商银行也在加入零售转型大军。2015-2019年,其同业资金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从39%降至21%,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从9%增至18%。

可见,浙商银行也有一颗精进之心,旨在通过平台化系统创新,来打开一条突围之路。

诚然,作为A股第9家股份制银行,相比招商、平安等竞品,浙商银行规模“较小”,出道也晚,客户数量、分支机构、市场知名度均不占优,如没有创新大招,夹缝生存很难逆袭。

梳理发展历程,正是“民营+小微+互联网”基因,让浙商银行运营风格灵活,且创新力十足,成就了其高增黑马。从此看,上述的平台化战略,也是突围乃至救赎利器、不乏价值遐想。

但同时,金融创新也是一把双刃剑。如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所言,如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内在需要,规避监管,盲目扩张,大搞资金体内循环和脱实向虚,则易引发金融风险,反过来阻碍实体发展。

年报致辞中,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表示,未来将保持战略定力,紧紧围绕“两最”总目标,以深入推进平台化服务战略为主线,巩固和培育流动性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财富管理服务“三大特色”,打造和提升数字化、专业化、精细化“三项能力”。

闻过终礼,知耻后勇。无需累言,浙商正经历巨变,而面对前车之鉴,提升效率效益的同时,如何降低衍生风险,与法规同频同向而行:专业力、敬畏心是成败关键。

想来,这是沈仁康“战略定力”的深意所在,也是平台化救赎战的看点所在。

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能否知行合一呢?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