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水时代又要来了?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
一万亿国债出炉
最近突如其来的“一万亿”估计大家听说不少了。
10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 2023 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草案,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 2023 年国债 10000 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
国债原本是在年初的时候编入“政府工作报告”,然后在两会期间通过审核,再由财政部根据安排来发行。
但这次就比较意外,是超出常规的操作办法,直接在第四季度来增发,从法理上来说,是先斩后奏。
上一次这样的年中增加财政赤字的情况还是在世纪之交,那会亚洲金融危机刚过,国内经济一片萧条,当时也没所谓的房地产市场,为了刺激经济,开启了连续三年的发债。
官方的说法是,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其中,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具体来看主要用于8个方面:
第一,用于灾后恢复重建(京津冀、华北);
第二,骨干防洪治理工程(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
第三,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第四,其他重点防洪工程;
第五,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第六,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
第七,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
第八,用于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明面上看,增发的国债基本用于防灾等民生事项。
受此消息影响,富时中国A50期货涨1.94%,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3.98%。
夜盘的中国市场就是一个字:涨。市场的反馈已经说明了这条政策的正面意义,肯定是利好无疑了。
然而发1万亿国债用来搞防灾工程,又关资本市场什么事呢?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深意?
这次的国债,不简单
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两个风险:
一是房地产,二是地方债。
增发的一万亿国债对于整个下行趋势来说,也许起不到大作用,但释放出一个极为强烈的信号,上面要开始着手地方债的问题了。
此次增发的国债有一点很值得注意:
作为特别国债管理。
国债和特别国债是有很大区别的。
特别国债是为了解决某个特殊的问题或应对某个突发的事件而发行的国债,发行一般国债是为了平衡财政收支。由于特别国债一般是在特别场景下用于特别用途,一般要求全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此外,特别国债由于使用场景多数受限且情况紧急,并不纳入一般公共预算之内。也就是说,特别国债的发行并不影响赤字规模和赤字率,而是纳入政府性激进预算管理。从这个角度看,特别国债的审批程序会更加灵活和快速,不需要等待全国人大的年度会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向常委会提出申请。
现今发行的是一般国债作特别国债管理,目的极有可能是通过中央财政补贴,间接化解地方债务。能简化的流程统统简化,排除一切制度性干扰因素。
就特别国债而言,历史上次数比较少见,只在1998年,2007年以及2020年发行过3次,规模分别为2700亿元,1.55万亿元及1万亿元。
与一般的国债有所区别,特别国债的发行,一般都是基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着眼于特殊的经济目标与任务,而非普通国债支持的大规模基建。
所以,本次的消息释放出两个讯息:
一是中央政府将承担更多的财政负担,而不是地方政策,显然地方政府已经没有再加杠杆的能力与空间了,因此,需要增发主权债务,提高预算赤字率。
不仅是1万亿主动去帮地方承担一部分防灾的“财政压力”,尾随而来的还有增加2.7万亿地方债,并且上调财务赤字率上限至3.8%。
这是在用低利率债务去置换以前的高利息负债,上面在给地方减负!
二是政策目标在于“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接下来那就是地方会搞基建以拉动内需、提升就业。
1万亿的国债加上2.7万亿的地方债,3.7万亿的真金白银。
并且还有个大家没注意到的重点——赤字率。国际的赤字率警戒线是3%,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一直施行着较为保守的赤字财政政策,很少突破3%的红线。
历史上,中国过去只有3次在年内追加赤字。分别是1998年、1999年和2000年。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9年受洪水冲击,2000年国内需求不足。这些特殊时期,高层都是通过加大逆周期资金调节,最终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这次的1万亿国债,跟历史上的情况也颇为相似。三年疫情过后,经济超预期反弹并没有到来,相反“疫情后遗症”带来需求不足的问题。这时候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加以刺激,才能打通各个“淤塞”的关节,盘活整个经济。
当然“盘活经济”是根本目的之一,主要还是帮地方去化解一部分债务压力。
之前说的: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现在看来是说给外人听的。
史诗级利好?
比起美国在疫情中赤字规模突破两位数,然后过去一年增加2-3%的赤字率,国内这个财政刺激规模是偏低的。
120-130万亿名义GDP,1万亿的财政只有1%左右的增量,就算加上货币乘数也不可能达到当年4万亿刺激政策那般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政策一出来的热度还是超乎预料的,几乎各行各业都在讨论这个话题。
工程人:这波看能不能捞几个项目做,希望给钱能痛快点,今年过个好年。
股民: 明天基建相关板块要起飞,赶紧连夜研究下。
投资者:赶紧联系四大行,提前打招呼,让银行多少留点额度给我。
体制内:准备红头文件,立项方案,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绩效考核,追踪审计,还有预算一体化。
只有普罗大众:不关我事,这点钱还不够填恒大窟窿有屁用.......
然而最终结果也许会出乎大部分人预料,因为从历史经验看,最大的利好可能会落在股市。
如果你常读历史,便会发觉很多事情不过是个轮回,就像很多人说失恋之后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结果没过多久又恋爱脑发作地贴上去。经济运行也是如此,投资人或是市场,其实都是“健忘”的。
纵观中国现代经济史,每一次“特别国债”的发行都伴随着A股的阶段性反弹。
1998年宣布发行特别国债后的第二天,上证综指由1071点上涨到1126点,日涨幅为5.1%,上涨行情持续了6个交易日,直至8月25日的1179点,共涨了9.3%。1个月后,上证综指为1207点,涨幅为12.7%。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国债的当天,上证综指从4132点上升至4253点,日涨幅为2.9%,随后股市有所下调,到7月5日(3615点)重启上升行情,最高达6092点。
其实今天中国的情况和“四万亿”刺激政策出来之前很像。当时正值经济危机,欧美需求疲软,国内消费动力不足,楼市大跌……
A股亦无法独善其身,沪指连破5000点、4000点、3000点三大整数关口,在2000点短期反复后,创下1664点新低。
而后,高层用了4万亿来拉动经济。2008年11月9日,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推出,水漫金山,资金利好推动了股市的行情。
投资者是善忘的,随着赚钱效应的显现,储蓄开始搬家,钱都进了股市。上证综指从1664点上涨到3478点,2009年,中国A股成为全球反弹最强劲的股市。
再看看2020年,因为疫情发了1万亿的特别国债。这次很多人都有印象,当时的大背景是抗疫,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等。同时,流动性的释放,也让2020年的股市暴涨了一波。
每次遇到国家发债,股市就要来一波行情,或者反弹,这是为啥呢?
很简单的一个词——信心!
国家拿出真金白银救市,等于在市场上放了一根“定海神针”。
现在的情况和之前的每次大跌差不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心不足。股民对整体的经济形势不看好,信心就不足。
无论媒体怎么宣传各种经济数据大好,也不能影响普通人切实感觉身边钱越来越难赚,花的却越来越快的感觉。
大家都觉得经济大环境不好,房地产和地方债的雷又这么多,怎么还敢把钱拿出来投到资本市场。
3.7万亿,虽然不多,但表明了一个信号,就是上面开始拆雷了。话说得再明白一点,咱们国家的体制下,下面出了问题,上面真可能放任他们烂下去,捅出个大篓子来,然后“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吗?
再进一步说,地方债是地方的“孩子”,那地方又是谁的“孩子”?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都在等一个态度,就是上面的决心,只有下了决心,市场才有信心。
如今看来,这个决心是肯定会下的。
借用他人的一句话:国家会刺激到你相信为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