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世人皆称 Musk 为「硅谷疯子」,这种「疯狂」源自他的反叛与超前,无视行业原有陈规,以第一性原理去制造汽车和火箭,无论是 SpaceX、Tesla 还是星链与 Neuralink,Musk 总是在质疑中靠着强大的执行力将最疯狂的想法落地。

不久前,SpaceX 的星舰发射引起全球关注,尽管首次试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 Musk 的创新帝国有着清晰的技术路线:造火箭的同时也在造汽车,用极客精神造民用产品,又靠着民用产品的制造经验去反哺火箭制造,一步步完成从可持续能源到移民火星的极客执念。

与此非常相似的是,在中国,也有一位曾经造飞机的科技狂人,眼下正忙着制造诸如扫地机器人、洗地机这样的智能家庭清洁设备,但同时也在研究着机器人,并且以此为基础试图在未来 10 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生态,成为一家「广义机器人」科技巨头。

抱有这个「疯狂梦想」的人名叫俞浩,他曾经是一名醉心设计新型飞机的发明家,2009 年年仅 22 岁的他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三旋翼无人机,又跟随导师参与过国产大飞机 C919 的气动外形设计。出乎意料的是,一个造飞机的人,转身选择成为了一个「扫地僧」。

凭借研究航空发动机的经验,追觅仅用两年时间就追赶上戴森在高速数字马达上一度领先 10 年的核心技术,并且一路飞奔,在高速数字马达领域成为难以追赶的全球第一。

这是一个技术逆袭的故事,但不仅仅如此。这位造飞机的人为什么要去扫地,以及,他真的甘心一直扫地吗?会不会再去「造飞机」?一切都充满着悬念,追踪这样一位创业家样本故事,或许能让我们理解,掌握核心技术的意义是什么?以及,中国有没有可能诞生下一个 Musk。

01 当一个造飞机的人去扫地


俞浩从小痴迷飞机,凭借出色的物理奥赛成绩保送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2009 年俞浩在校发起成立航天科技平台「天空工场」,聚集一群极客研究造飞机,还拿到了波音公司的赞助,允许他们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去探索新领域。

一个在探索天空项目的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去「扫地」,去做智能清洁赛道?

这来自于俞浩给自己确立的创业标准,做出的产品要面向大众,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并且这种技术上的积累能够帮助公司在其他领域进行延展。而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俞浩也在不断地思考,清洁是关乎每个家庭生活幸福感的大事,但此前鲜有企业将最前沿的科技用于这一场景,去改进每个人的生活。

而将造飞机和智能清洁产品串联起来的线索,也就是追觅的核心技术之一:高速数字马达。

彼时,恰逢戴森刚刚进入中国,高速数字马达是其技术门槛最高的部分,也是其几乎所有产品的核心所在。当时戴森的高速数字马达能达到 10 万转速,而国内采用的马达普遍还在 2 万转速,转速差 5 倍,吸力差距则是 5 的平方,产品体验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要攻克这一壁垒的难度也远超想象,「以前的马达的在线圈里堆起来转,但高速数字马达转的线圈在外面,里面有个高速电子在转,磁路、电磁设计需要算法推动,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即便完成了设计,制造并量产还要解决无数工程难题,比如与供应商的磨合,噪音控制以及产品耐用性测试等。

许多造飞机的技术积累都能在高速数字马达上得到应用。以噪音控制为例,高速数字马达需要同时保障高转速和低噪音,而想要控制噪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风叶设计,让气流与风叶保持在一个微妙的角度,这背后用到的恰恰是航天航空中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在工程方面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等也是共通的道理。

与此同时,在飞机领域探索前沿的经历让俞浩和团队不给自己设限,他们靠着「还原论」的思想,把提速涉及到的问题还原到最基本的、不可拆分的变量,然后一个个进行技术攻关——这也与马斯克在 SpaceX 和特斯拉上反复运用的「第一性原理」相吻合,将问题切分成最底层的「原子」,然后逐级向上解决,最终实现难以想象的性能提升,比如 SpaceX 将成本大幅降低的可回收火箭,以及特斯拉的一体式车架压铸技术等。

最终,仅用两年时间,俞浩团队就将自研马达的转速提升至超过 10 万转,并且做到成本仅有国外厂商的一半。

追觅科技也在完成攻关的 2017 年正式成立,成为国内极少数拥有高速数字马达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的科技企业。对比来看,戴森从 1999 年就在持续投入的高速数字马达技术,追觅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成功追赶,并在部分性能上实现反超。

此后追觅仍然在持续攻坚,目前在高速数字马达能力上追觅已具备量产 18 万转,同时储备了 20 万转数字马达技术能力,性能全球第一。

将飞机科技应用在智能清洁产品上,基于在高速数字马达上的突破,追觅已将其应用在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智能洗地机、高速吹风机四大品类上,并迅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疫情三年,消费不振,家电行业也整体发展放缓,但追觅却逆势实现了整体业绩增长 10 倍,自主品牌业绩增长了 20 倍的成绩。即便是在特别困难的 2022 年,追觅自主品牌也实现了 200% 的增长,并带动了公司整体 60% 的业绩增长,产品也销往 100 多个国家。其实,2022 年国内疫情叠加国际局势动荡,「有太多理由完不成目标,但事实上追觅 2022 年在俄罗斯、德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业绩反而达到数倍增长」,俞浩表示。

在智能清洁赛道杀出重围并不容易,而立足于核心技术的追觅,给行业带来的影响也并不止于一家异军突起的新势力那样简单。

02 一条内卷的赛道


在国内近几年家电大盘景气受限的背景下,清洁电器是少有的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的细分赛道,但和今年电动车企的厮杀类似,没有人想错过一个高速增长的诱人赛道,智能清洁电器的竞争也极为激烈,称其为电器领域「最卷赛道」毫不为过。

笔者在 2020 年购入一台某头部厂家的初代扫地机,功能单一且粗糙,需要我用手抠出集尘盒,也需要手动更换拖地的抹布耗材,既麻烦又有些浪费。但在后续两年中,我看到的是行业令人咋舌的迭代速度,一开始是自动集尘,而后是自清洁刷头,有了水箱可以自清洗,但朋友也向我反馈:水箱里的陈水会产生难闻的异味,但很快,市面上的产品就开始具备自动上下水功能,机器的噪音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这侧面印证了国产厂商的战斗力。在高效的本地制造供应链支持下,许多产品功能创新往往只能领先半年,主要品牌的旗舰型号都会迅速跟进,相比之下,仍在 12.5 万转马达以及吸尘器品类「吃老本」的戴森以及扫地机器人「老大哥」iRobot 显得动作格外迟缓。

实际上现在许多白牌家电也都用上了 10 万转以上的高速数字马达,这正是得益于追觅在创业伊始和供应商一起推动了本土供应链升级,也使得追觅总部所在的苏州,成为世界范围高速数字马达供应链最完善、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而不仅是高速数字马达,在内卷的行业之中,追觅尤其注重依靠各种自研创新技术,始终瞄准用户的痛点,进行产品功能的创新。

比如针对洗地机在作业时保持合适的湿度确保清洁,又不能有水渍残留的痛点,在追觅洗地机品类的旗舰型号 M13S 上就搭载了其独创的一套「双驱立体活水清洁系统」,实现了实时喷淋清洗以及实时大吸力回收;在机器的自清洁方案上,追觅也有独创的正反转揉洗以及快速烘干等技术。

最晚进赛道,却获得最快增长,究其原因,仍然离不开牢牢掌握的核心技术。

在「心脏」(高速马达)强健的同时,追觅的核心技术积累也拓展到「大脑」(智能算法),截止至 2023 年 5 月初,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达 3842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多达 1381 件,PCT 申请 323 件,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1901 件。

追觅在高速数字马达、流体力学、机器人控制以及 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方面拥有着一系列授权专利并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使得追觅的扫地机器人一次建图成功率超过 99.9%,同时在家庭应用场景中也能准确识别到宠物和物品等,实现精准避障。

目前追觅科技 2000 多名员工中,技术人员人数占比超过 70%,每年研发费占比超过 10%,研发投入始终高于同行,其中既包括新产品的创新开发,也包括现有产品线的升级迭代。

在追觅近期发布的 X20 Pro 扫地机器人上,也搭载了一项类似「机械臂」的黑科技,用以解决原本扫地机器人无法清洁到边边角角的长期痛点,机器人在识别到墙壁时就能够主动伸出仿生外扩型的机械结构,不留卫生死角。

除了技术,在内卷赛道赢得竞争也需要敏锐的嗅觉。渠道上,疫情中追觅抓住直播以及私域红利,自建上百人的主播团队,拿下家电行业品牌榜第一名,同时还在 11 个城市开拓了线下门店并建立会员体系。

商业竞争是一门复杂科学,航空航天也是一门壁垒极高的复杂科学,回到故事的开头,当一个做飞机的人来做扫地机,先天就具有了很强的优势,让俞浩能以俯冲的姿态进入这条赛道。

从渗透率上看,高速增长数年后的智能清洁赛道仍处在爆发「前夜」,据欧睿数据,中国清洁电器目前整体渗透率为 34%,而新兴品类如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的渗透率均未超过 10%,大多数欧美国家的清洁电器渗透率却已超过 80%,已经完成卡位的追觅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等待发掘。

与此同时,俞浩和追觅科技已经在看向更遥远的未来。

03「扫地」的人终究还是要「造飞机」

俞浩相信,未来 10 年是广义机器人「最好的时代」。

某种程度上,这是属于俞浩心中的「飞机」——飞机的出现改变了全人类的交通方式,并进一步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但问世至今一个多世纪,航空业已经相当成熟细分,只剩下「拧螺丝」以及创造微小改变的机会。

而广义机器人仍然是一片蓝海。

随着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工厂的招工短缺还是老年人的家庭看护,都是广义机器人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数万亿级的增量规模。特斯拉、亚马逊等巨头,都已经在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

经过在扫地机器人上的能力积累,俞浩已经为广义机器人准备好了「心脏」(电机)和「大脑」(智能算法),「追觅未来会是一家广义机器人公司,当然机器人不见得要长得像人,而是具备传感、处理、执行等功能,我们要持续做好机器人的心脏和大脑。心脏是高速数字马达,提供动源,大脑是基于图像的感知、识别、规划和控制,有了心脏和大脑就可以去拓展一个又一个的领域」,俞浩如是说。

如果说今年 ChatGPT 以及 Midjourney 等 AI 产品已经吹响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号角,但机器人将会是接下来的重头戏——前者仍然只影响于比特世界,但后者却能作用于物理世界,几乎现代社会的每一处场景,无论是医疗、农业,还是交通、教育,都有着被机器人技术重新建构的可能性。

实际上,在 2021 年 10 月,追觅创新研究院就已自主研发出了搭载 12 组高性能伺服电机和 21TOPS 算力的仿生四足机器狗 Eame One,能实现爬坡、上楼梯、跨越障碍等高难度动作,并精准判断多种地形,适应复杂环境。而追觅也一直在机器人核心力矩电机关节、机械臂、足式机器人等通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上进行攻关。今年 3 月,追觅发布了旗下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和仿生四足机器狗产品 Eame One 二代,进入到了自身发展的「2.0 时代」,试图将机器人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

换言之,占领家庭心智只是一个开端,家庭场景的自动化,都值得用新技术重新改造一遍,这种「技术蔓延」,还会逐步延伸到家务家政机器人,乃至老年人的照料护理机器人,每一个都对应的是万亿市场。

「追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把要做的事情一步一步踏实完成」,俞浩这样说道。造飞机的人去扫地,是在将尖端科技用到惠及大众的家庭场景,而扫地的人继续「造飞机」,探索广义机器人,则是为了用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各行各业的天花板,推动全人类的进步。

俞浩和追觅的创业历程,是中国新一代制造企业的代表,以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工程师红利以及本土供应链作为基础,加以敢于创新、从不设限的创始人和团队,中国企业不但能够在细分品类上做到世界第一,也有机会成为新一轮世界级产业革命的领军者,用尖端技术冲破行业天花板,进而技术外溢,卷入新的领域。

从小梦想着造飞机的人,终究还是要去挑战最难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