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新熔财经

作者丨向雪徊

3月31日,九号公司(689009.SH)发布年报,2022年营业收入约101.24亿元,同比增加1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1亿元,同比增加9.73%。表面看,这是一份营收净利双增的成绩单,在疫情阴影笼罩下的2022年,它算说得过去的答卷,但是对于熟悉九号公司的人,那些已经对它的狂飙突击形成路径依赖的投资者们,却难掩心中的失落。

在过去的2019、2020、2021这三年,净利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74.79%、116.15%、458.84%。时光在2022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失速的原因有两个,失衡或者失能。以“智能平衡车”为例,失去平衡,协调性就丧失了,自然会降速;失去动能,也会减速直到停滞。事实上,无论是一辆车,还是一家公司,平衡终将被打破,也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平衡打破、减速、重新平衡、提速、再打破,这其中最美好的状态,就是:动且平衡着。

九号公司董秘徐鹏这样来解释2022年业绩失速:“公司两轮车、全地形车和割草机器人正在市场培育过程中,目前主要是靠平衡车、滑板车业务产生的利润去支持这些新业务的发展。”

一辆平衡车的3次提速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2012年,看看这辆车是如何起步的。

九号公司的故事缘起于平衡车。相传是两位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始人高禄峰和王野在三亚海滩度假时的一次尝试,他们发现这个进口大玩具的工作原理竟然是都熟悉的“陀螺仪”,两位伙伴开始心有灵犀,时代的β与创业者的α开即将开启碰撞,一个传奇的商业故事自此上演。

刚好遇见,刚好我会,两个理工男随即展开智能平衡车研发,他们的效率和执行力很快让事情变得不一样:产品顺利面世,速度可以达到16km/h,更重要的是“把零售价格从1万美元降到1万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成本优势几乎可以硬生生撕开一个僵化的市场,形成竞争的碾压优势。

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点:新产品、新价格、新市场。对于平衡车来说,产品和市场都是既有的,但革命性的价格优势完全重构了用户群和市场空间。九号公司一路开挂,成立3年后,开始谋求收购美国平衡车公司Segway 。彼时,成立15年的Segway是全球最具知名的平衡车品牌,也是该领域的开创者。

在资本的助力下,这场蛇吞象的壮举仅用了6个月时间。收购完成后,九号公司一举跃升为全球平衡车行业第一,加速蜕变为一家全球化企业。

收购不到一年,九号公司又遇上了智能电动滑板车的风口,立即着手第二次提速。同为短程移动工具,滑板车的最高时速可达43km/h,平衡车的领先基因自然复刻进了滑板车。2017年-2020年期间,九号公司电动滑板车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132.22%,并在此后持续引领该行业。凡是体验过这些产品的消费者, 第一个涌上心头的词就是:酷。

2019年,国家推出电动车新标准,九号公司以此为契机开始了第三次加速,顺势杀入智能电动两轮车领域。其首款产品在上市首年,便完成超10万台销量的行业记录。九号公司电动两轮车E系列目前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00km/h。

三次加速后,2020年10月九号公司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招股书呈现的数据曲线堪称完美:从2017至2019年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82%。这让九号一级、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们形成了一个强烈的路径依赖,它的业绩和股价将会像它的产品一样,带着加速度不断奔跑。

平衡动的内在原力

8年时间,从0到300亿市值,九号公司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我们尝试着从从这辆既保持平衡又充满动能的重心,从底层逻辑来分析,它何以狂飙的动因。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九号的第一个伯乐,是小米。公司在发展的初期,高度嵌入小米生态链,不仅能迅速铺货到小米的线上线下终端,产品更是直接冠名了“小米”这个公共品牌,这是起步阶段肉眼可见的好处。

打开现在的主流电商平台,依然可以看到“小米九号平衡车”的产品标题。合作10年来,九号公司曾被雷军誉为“小米生态链中最有激情的公司”,也是小米生态链投资额最大的一个项目。

技术创新,也是九号公司在智能短程移动领域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因素。九号CEO王野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表明:九号一直用机器人的思维在做短交通。

财报披露,九号公司已经掌握自平衡控制技术、高精度低成本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ORV串联式混合动力平台、自主导航技术、智能骑行辅助系统等一系列国际或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九号宣称拥有研发团队1,200人,占到员工总数的40%。

产业界提出过“微笑曲线”的概念,即产业链上的价值呈U型分布:研发和技术(左侧)、组装和制造(中段)、品牌和市场(右侧),两侧的价值明显高于中间。九号就是典型的实践者。不过在赚取利润的时候,永远别忘了,国内完整的供应链和低成本生产能力,凡此种种,整合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才能保障九号在全球细分市场里的领先。

矫枉过正的高端迷局

2021年下半年,但随着自身实力壮大,九号“去小米化”的意味日渐浓厚。进入2022年,小米订单对九号公司业绩的贡献度下降更加剧烈。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小米定制产品为九号公司贡献分销收入7.32亿元,同比下降59.18%,营收占比降至15.19%。。

有产业观察人士指出,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力自有品牌是其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但发展新品类比单纯依赖小米要复杂得多,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建立渠道等都需要企业自己再走一遍,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财报显示,九号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达3.16亿元,同比增长28.60%,销售费用上涨主要是由于期内加大业务宣传力度,宣传与广告费、人工成本、折旧、房租及物业费相应上涨导致。

去小米化,除了自主可控以外,九号谋求的还有更高的毛利。毕竟在一个“新产品、新价格、新市场”,你管跑马圈地,只用考虑规模;但在一个充分竞争市场,走高端?还是低端? 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九号两轮电动车身处市场与当年平衡车有着天渊之别,这里没有先发优势,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杀戮战场,高中低各档都有3个以上的品牌进行着超限战。但以九号300亿市值的体量,只能选择一个千亿以上的赛道。

徐鹏表示:“2023年两轮车就可以逐渐释放利润”、“未来3~5年,公司第一个大的品类可能是两轮车,我们希望两轮车能够做到在中高端领域绝对第一”。很难说这其中没有“去小米花,但矫枉过正”的成分。

2021年,两轮电动车市场取得了4100万辆的销量,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两轮电动车4000元是个坎,4000元以下的用户占比超过80%;4000元以上所谓“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不到两成,这就是九号瞄准的标靶。

总览两轮电动车2022年的商业版图:九号对标的小牛推出子品牌主攻下沉市场,相反,传统两轮电动车厂商代表雅迪和爱玛的基本盘在中低端,他们用子品牌来冲击高端。一边是“新势力”从高端市场的退缩,另一边是“传统派”在高端上裹足不前,他们都不约而同在下沉红海中相遇。

“高端”似乎是个伪命题,两轮电动车需要高端么?“高端”也许能让厂商提高品牌形象,服务好小部分用户,但“中低端”才是厂商能够赚钱的大市场。但九号一颗向着“二八定律”的红心,初衷不改。

公司股价有着最直观的反馈,即使股票从最高112元/股跌到如今不到40元,但九号过去的“完美人设”依然让公司拥有高达近60倍的市盈率(TTM)。如果用PEG估值法来算,九号需要60%的业绩增速才能匹配当前市值。

有股票持续有者在某平台上追问九号关于股票回购的进展,在屡次失望后,开始质疑公司的诚信。这还是业绩失速,最常见的回响。

十年,又一个轮回

看起来,这是一家爱折腾的公司。

在2015年王野和高禄峰事业,从收购Segway起步,“蛇吞象”让很多人看到九号的胆识和想象力,九号起手就不走寻常路。

当它全力冲刺电动滑板车、平衡车,做到全球第一的时候,你对它的印象是时尚、科技、酷玩的;随后,九号红着眼杀进电动两轮市场,这是行业定义的“交通运输”赛道,不少人开始想象九号“新能源车”的前景了,它又推出了2B的送餐机器人和家用割草机器人,你很难给九号公司贴一个现成的标签。

时间回到2020年,一个很值得玩味的时刻来自九号上市。两位创始人并没有站上敲钟的舞台,而是由公司的智能机器人替代他们完成这一重大仪式,这成为上市敲钟的先例。

九号想向外界传达一种声音,不想被简单的定义为一个电子消费品企业,九号的灵魂是机器人,人工智能。九号渴望用科技来打破常规,颠覆传统,改变世界。

CEO王野在上市之后给公司同事的信中写到:“没有庆祝,马上战斗”。面对股民关于回购苦等半年的“意难平”,4月21日九号很婉转地回复: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开立。这种回应,似乎也在传达同样的态度。

理工男出身的董事长高禄峰、CEO王野虽然看起来很内敛,举止都透着工程师的气质,但实际上都颇有“理想主义”。

王野说,“我们不会主动去说自己要做两轮领域的特斯拉,但我希望别人对我们有这样的认知”,“我总要对世界有一些自己的主张吧”。

去年已经有传闻称九号公司正入局制造新能源汽车,但接近九号公司的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暂时没有造汽车计划,“毕竟投入太大”,可在笔者看来,这是很有可能的事儿,毕竟在这么些年在技术上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九号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到15.9亿,一转去年同期-1.6亿的局势。存货也从去年同期的23.83亿下降到18.17亿,质量向好。可以看出,失速的另一面,九号已经走在了重拾平衡的路上。

十年,又一个轮回。既然出行依然是一个坡长雪厚的行业,相信它的人就应该继续相信下去。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