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润双降!科大讯飞加码星火大模型,业绩能由虚向实吗?
标榜“人工智能国家队”的讯飞业绩“有点儿虚”!
科大讯飞发布最新财报,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8.9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90万元,同比暴跌15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3.4亿元,对比上年同期猛降332%。
这是近三年来科大讯飞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首季的首次亏损。
二级市场也用脚投票,截至4月21日收盘,科大讯飞收58.04元,跌9.24%,几近跌停,市值1348亿。上一次出现跌停是4月10日,科大讯飞午后触及跌停,为年内首次,成交额近56亿元。
2021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夸下海口”,提出2025年千亿营收目标,从此开启了大步向前左右逢源,摊子铺开八方布局的扩张之路,横跨机器人、教育、医疗、城市运营、房地产、消费、汽车、金融等多个条线的相关业务,可以说哪个风口都没落下。
然而两年过去,科大讯飞的公司营收却仍在百亿规模徘徊,离复合增长率70%的小目标相差甚远,科大讯飞千亿目标或将成空谈?
增收不增利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统计,国内AI企业一共有1454家,大部分公司还在烧钱,没有实现盈利,但是科大讯飞的连续10年的营收平均增长率都超过25%,而且连续13年分红,可以说是整个行业,也可以说是A股的神话。
然而一份业绩报告又给投资人浇了冷水。
科大讯飞2022年度实现营收188.2亿元,同比微增2.77%;净利润5.61亿元,同比下滑63.94%;扣非净利润4.18亿元,同比下滑57.31%。
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下降。
连续十年每年收入增长都超过25%的业界神话已经破裂。
在之前的业绩预告中,科大讯飞将此次增收不增利归因于高投入,客观环境和持股股价波动三方面。
对于去年业绩增长未达到预期,科大讯飞解释称,“由于社会经济的特殊环境,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公司相关项目的实施、交付、验收等相关工作的进度,因此影响了收入的实现进度,尤其第四季度超过20个项目、超过30亿元合同延期(但相关项目并未取消)。
2019年至2021年科大讯飞净利润分别为8.19亿元、13.64亿元和15.5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12%、66.48%和14.13%。三年来科大讯飞净利润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科大讯飞将净利润和其增速的断崖式下跌归因于疫情显然有些笼统。
暂且就从高投入和持股股价两方面来分析。
投入方面,科大讯飞新增金额约8亿元,主要用于在教育、医疗等持续运营型根据地业务的合作平台拓展,以及新产品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适配等方向,但目前来看该公司仅有“运营型根据地业务持续开拓”这一方向有明确收入形成时间,为2023年;而其他两个方向,公司仅表示未来将带来新增长机会,至于未来究竟何时到来,尚无法知晓,距离产出回报,仍需时日。
至于持股股价波动,在2021年时,科大讯飞就持有三人行、寒武纪、商汤三只股票,三家的最初合计成本约0.22亿元,2021年期初合计公允价值约5.47亿元,期末约8.5亿元,2021年合计增值约3.04亿元。
商汤号称中国乃至亚洲人工智能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公司,寒武纪号称AI芯片第一股,但两家公司存在的问题非常明显:都是靠资本输血上市的,自身严重缺乏造血能力,业绩亏损非常严重。2022年,三人行股价下跌超过22%,寒武纪下跌超过42%,商汤大跌近60%!
不过这一点倒不必担心,科大讯飞对这三家公司均是在IPO前入股,2022中报显示其最初投资成本为2204.73万元。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5.82亿元,变动并不是亏了,只是赚得不够多了。
另外,公司持有的三人行、寒武纪等AI概念股在一季度其实是大幅上涨的,如果减去这部分投资收益,意味着业绩更加难看,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3亿。
造成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力不行,主营业务尚未建立护城河、重营销轻研发、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基本盘不稳定
虽然时至今日,科大讯飞仍标榜自己是一家“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但结合财报来看,相较于上市之初,科大讯飞的业务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国内的语音识别市场上,科大讯飞的市占率高达60%。但放眼整个市场,科大讯飞竞争对手非常多,除传统竞品外,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也在做语音识别技术。另一方面,据前瞻产业调研数据,我国语音识别市场同比增速趋于平缓,市场规模几近饱和,要想实现躺赢,可想而知是多艰难。
随着业务越来越多而繁杂,科大讯飞投资领域如今包含了机器人、智慧教育、智能城市、AI语音、智能汽车等热门行业。AI技术的收入占比却越来越低。
从业务结构来看,科大讯飞教育收入占比最高,2022年录得61.6亿元,占总营收的33%。
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智慧城市以及运营商业务分别贡献25%、24%和11%的营收,另外的智慧汽车、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业务营收占比合计仅有6%。
因为教育产品带来的收入,让科大讯飞不至于像AI四小龙一样持续亏损。但即便如此,科大讯飞教育产品和服务曾经引以为傲的高毛利的光环正在逐步褪去。近年来来自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持续下滑,2019年-2021年,公司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4.34%、54.25%和51.66%,同比分别下滑3.74%、0.09%、2.59%。
随着智慧教育领域的内卷加剧,科大讯飞的市场份额不断被碾压,营收也在下滑。
教育领域最赚钱的部分是学习机,但是在学习机市场讯飞的竞争力并不强。
一方面知名度不如步步高读书郎这些学习机,其中最大的步步高的市场份额占到了近30%,而讯飞的市场份额仅占到4%左右。讯飞的价格相对比较高,但是质量问题却遭到很多消费者的投诉。
除了宣传、售后服务质疑等,产品质量吐槽也是焦点,如“科大讯飞T10死机”、“录音笔B1质量问题”、“X3pro学习机内屏漏液,拒绝三包”等。
多点发力寻“增长曲线”的科大讯飞,三大主营业务都难以形成品牌护城河。
依赖政府补贴“输血”
值得警醒的是,长期以来科大讯飞都在接受政府补助,据公开数据,财报显示,2020、2021财年,科大讯飞收到的“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25亿元、4.38亿元,占净利润比例分别为31.18%、28.15%;2022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28亿元,然而科大讯飞的利润总额才为2.30亿元。
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在科大讯飞身上表现得也较为明显,从2019年~2021年,科大讯飞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比例为48.52%、42.74%和38.49%。2021年,科大讯飞研发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高达10.85亿元,同比增长26.75%。这也意味着,仅研发费用所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就抵消了当年超10亿元的利润。那么,过往每年的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让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不断增加,使得公司未来利润被加速“侵蚀”。
科大讯飞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7.2亿元,同比增长6%,增幅与往年相比并未大幅扩大;销售费用为6.3亿元,同比增长15%,销售费用增长幅度远高于研发投入增幅,未来能否夯实自身造血力、提升核心创新力让人质疑。
结语
频繁跨界,科大讯飞无意做一个纯粹的AI企业,同时快速扩容的风险不小,这些布局能否最终形成生态协同,为业务输血,还有待时间验证。
如今,ChatGPT势头大热,科大讯飞于2022年12月15日启动了“1+N认知智能大模型专项攻关”,将于2023年5月6日正式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
国盛证券在4月21日的最新研报中表示,科大讯飞加码大模型研发,星火大模型有望快速发布落地,应用于教育、医疗、办公等场景。面对认知智能技术阶跃带来的重大机遇,国盛证券预计该公司2023年整体业绩有望走向复苏。
“看好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前景。”华泰证券也认为,随着23年疫情好转、22年项目型延期订单确认及23年恢复增长、运营型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公司2023年营收有望恢复高增长。
科大讯飞能抓住这个概念一路起飞吗?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