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日,金山云发布了2022Q4及全年业绩报告。

财报数据显示,整个2022财年金山云营收共81.8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21年的90.6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9.7%。这也是金山云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全年营收下滑的情况。财报里给出的理由是,公司主动缩减了公有云业务里分发服务的规模,同时在行业云业务方面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项目筛选。

上述方向的调整从长期价值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其合理性,因为像CDN这类业务产品同质化严重,因而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这种调整使得金山云去年的营收成本降低了11%,略微优于营收的整体降幅,并导致报告期内的毛利率从3.9%提到了5.3%。

但尽管如此,金山云在2022财年还是录得了26.9亿元人民币的净亏损,相较于2021财年的15.9亿元大幅增长了69%。这一部分是因为收购Camelot的费用摊销和港交所上市的一次性开支等,但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裁员导致的一般和管理费用的大幅上升,该类别费用从2021年的6.017亿元,增长了超过90%至11.497亿元。

据《科创板日报》此前报道,金山云从2021年底开始多次启动人员优化,涉及包括CDN、市场、销售、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多个部门。有员工透露,“从去年12月开始,到2022年8月中旬,整体的裁撤比例接近50%。”

而如果单看第四季度,金山云的营收同比下降幅度则是达到了19.9%,约为全年整体降幅的两倍。同时,金山云Q4还录得了5.2亿元的净亏损,对应的Non-GAAP EBITDA为-2.45亿元。在一季度财报会议上,CFO何海建曾说:“尽管我们仍处于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但我们相信我们有望在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调整后的EBITDA盈亏平衡。”

显然,希望落空了。

01、公有云跌倒,行业云显老

金山云的收入主要分成公有云服务和行业云服务两个部分。根据金山云招股书的介绍,这两类云服务共用一套底层的技术能力,但在客户类型、收入模式和部署方式上有所不同。

其中公有云业务是为客户提供订阅模式下的标准化产品,服务器资源为所有客户共享,基于客户的使用率和持续时间获得订阅收入,按需付费扩容。由于是标准化产品,对于客户而言能够有较低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而行业云业务为垂直定向的可组合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能够为行业场景和流程模型设计整体产品的解决方案,主要面向从事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等业务的客户,通常根据履约完成情况按项目向客户收取费用。

与公有云相比,行业云服务通常是客户自己负责底层设备及云资源的运维,因此对金山云的资本支出要求较低。从2019年开始,为了提高整体毛利率,金山云一直在促进行业云服务的收入占比提升。在2019年之前,公有云营收占比一直高达90%以上,如今已经下降到65%。

但在2022年,这两个营收支柱均呈现下滑:公有云服务下降了13%,行业云服务则下降了2.8%。

公有云服务营收大降的原因,既有国内云计算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因素,也是因为金山云主动调整了这方面的经营战略。金山云的公有云产品营收里,CDN一度占据了其营收的半壁江山。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9到2021这三年里,CDN在总营收中占据的比例分别为54.2%、50.5%、43.1%。

然而CDN这块业务虽然规模很大,但利润率很低,因为前几年众多云计算厂商和专门的CDN服务商在涌入这个市场后曾大打价格战,堪称是IaaS领域厮杀最激烈的细分赛道。最典型的是2017年12月,金山云在宣布完成D轮3亿美元融资后,直接把CDN的最大价格降幅拉到了50%。

但在通过价格战建立起足够大的规模优势之前,金山云自己先撑不住了。尤其是在上市之后,由于常年依赖CDN业务,金山云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营收困境暴露得一览无余。所以金山云开始主动缩减CDN业务规模,并在后续带来毛利率的回升和公有云服务收入的降低。

为了弥补公有云收入的降低,金山云把业务增长的重心放到了行业云,并在2021年8月收购了英国企业管理软件Camelot(柯莱特),希望进一步打开行业云的局面。Camelot的各种行业特定解决方案也直接丰富了金山云的解决方案组合,补充了金山云的客户资源及客户结构,也提升了金山云在行业云领域的竞争力。例如,通过整合柯莱特的资源,金山云已经100%覆盖了TOP20银行客户。

然而行业云业务如今才刚刚发力,就骤然见顶(2022年营收下降2.8%),使外界对金山云何时能实现自我造血又多了一层怀疑。

在29号的财报会议上,也有分析师对行业云业务去年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以及今年能否取得更高的增速提出了问题。管理层的回答承认了去年Q4疫情对项目交付造成的阻碍,甚至导致一些原计划去年应该交付的项目被推迟到了今年,同时表示疫情放开后对今年行业云的发展充满信心。

然而从去年的几份季报看,行业云营收的下降并不是个例。例如2022第二季度,行业云收入同比微降了0.9%,  到Q3这个降幅扩大到了14.4%,到Q4又进一步扩大到了30%。虽然金山云的管理层在主观情感上保有信心,但我们从客观数据上来看,似乎只能得出金山云的行业云业务已经形成了下降趋势,颇有未壮先老的结论。

02、独立云收敛于小厂商

金山云在2020年赴美上市时定的发行价是17美元,但其挂牌首日股价上涨就超过40%,并在几个月后的2021年初突破70美元。当时金山云受到市场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向投资者讲了个独立云厂商的故事,而纳斯达克在这之前还没有一家来自中国的“纯云厂商”。

说起来其实也很奇怪,虽然“独立云厂商”是个好人设,但让金山云来立多少有点让人出戏。因为来自金山软件和小米集团的订单,在早期构成了金山云营收的主体,并且直到现在也仍然是关键客户。更何况至今金山软件持有金山云37.4%的股份,小米持有金山云11.82%的股份,雷军个人持有金山云11.82%,合计股份占比达到六成。

当然,相较于国内头部几家大厂在主营业务之外孵化出来的云计算子公司,金山云还是要独立不少。在金山云看来,独立的好处是公司不会跟潜在客户产生业务上的竞争关系,因而能获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在做云之初,雷军也曾提过一个说法,认为金山云的成功胜算有八成会来自“second source+现金流+生态+独立第三方”。

不过在《新立场》看来,独立云厂商这条路其实跟云计算这类商业模式是冲突的。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得以产生并长期维持的核心,是这种商业模式提高了某种业务的效率。具体到云计算,其效率提升的源头,是它通过复用底层的软硬件资源降低了数字化业务的成本。

这可以从云计算的演化史得到验证。在国外,是亚马逊首先创造了云计算这个商业范式;而在国内,最早吃螃蟹的人也是阿里巴巴。因为对购物网站来说,它们对服务器资源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脉冲效应:“黑色星期五”或者“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时流量负载远超平时。

这反过来就意味着,没有上述基础业务大规模波动做支撑的独立云厂商,某种程度上有点先天不足。跟淘宝天猫这种几百亿级别的内部业务需求相比,金山云能从小米集团或者金山软件获得的支持不值一提。关键云计算还是个规模效应显著的行业,这代表头部云厂商襁褓时就有的体量优势,会在后续得到保持甚至扩大。

雷军显然知道这个道理,他曾提到“就金山云现在的规模而言,跟世界巨头还差几个数量级,所以要尽快做大规模。云服务公司的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只有10倍以上的规模,金山云才会在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上,因此做大规模将会是金山云要面临的新挑战。”

但从行业这两年的发展路径看,独立的云厂商,在国内已经越来越等同于小厂商。

以金山云为例。在上市之前的2017到2019年,其营收分别为12.36亿元、22.18亿元和39.56亿元,2018年和2019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79.4%、78.3%。而在上市后的2020到2022年,其营收分别为65.8亿元、90.6亿元和81.8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6.2%、37.8%和-9.7%。似乎上市之后,金山云就开始已经彻底脱离“增长”这个词了。

而除金山云之外,像优刻得、青云科技等中小云厂商,也在巨头竞争压力下出现营收下滑态势。这既是因为云计算市场本身的增速在放缓,也是因为这些中小云厂商刻意收缩了自身业务规模,它们希望减少亏损提升业务可持续性。但在云计算这个行业,规模本身就是坐在牌桌上的前提,放弃了规模,某种意义上就是放弃了未来。

一个悲观但可以预测的趋势是,这些中小云厂商以后的日子会更艰难。

03、写在最后

在金山云发布财报的一周前,金山软件先发布了一份令人大跌眼镜的财报。

金山软件2022年共实现营收6.37亿元,同比增长20%,属于预期轨道之内。但由于计提了58.27亿元的投资减值拨备,金山软件去年净利润由盈转亏。财报显示,金山软件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达60.48亿元,相比去年3.95亿元的盈利堪称滑铁卢。而导致金山软件投资减值的源头,就是金山云股价自2021年初以来的持续下行。

雷军在2013年6月的一次访谈中曾说,“集团层面赌未来十年的,就是金山云。”

如今十年之期已到,雷军的这个赌看来又要输了。从当年“All in 金山云”之类的表态来看,他对金山云显然抱有巨大的期待。而现在的金山云,即便它满足不了这样的期待,起码也要想办法避免太扯雷军的“后腿”。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