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干“苦活累活”的美团,打车业务怎么轻装上阵?
文|螳螂观察
作者| 胖胖
近日,脉脉上有消息传出,美团打车将放弃自营业务,全面转向聚合模式。
在「螳螂观察」看来,美团打车的战略转向,释放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要基于长远发展与现实利益,以更小成本、体量更轻的聚合模式快速推进业务。
一个现实是,网约车市场的增量接近枯竭。存量运营,才是当下的核心方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美团放弃自营,或能达到自身与垂直打车平台更好的协同共生。
市场欢迎聚合模式
美团打车上线之后,虽然吃喝玩乐服务形成了一个闭环链条,强化了美团本地生活一站式的服务能力。但也经历了从自营,走向自营+聚合模式的探索。
如今彻底走向聚合模式,也是尝试之后的结果。
在滴滴实行安全审查的一年多时间,美团也与高德、T3等平台一样,以补贴策略抢占市场窗口期,以争夺更大的份额。
但在“一个月内在37个城市展开自营网约车业务”的试探之后,美团并没有挖掘到更多的增量,并就此放缓了自营城市的扩张。
重度投入人力物力的自营模式,在存量市场里,不讨好是常态。滴滴常年亏损已成习惯、曹操出行放弃全国20%市场的收缩、T3的重点战略是开源节流减亏......
根据易观数据,当前中国网约车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日趋见顶,2022年的1-11月,活跃用户的规模和同比增长率都处于小幅下降阶段,市场已经转入存量竞争,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但随着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成熟,网约车市场又仍有可为。
据“威尔森汽车智能决策”报告,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4341亿元,2022-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
尤其是对于做本地生活服务的美团来说,打车这个业务,不一定非得是头部,但不能没有。
这种情况下,资产更轻的聚合模式,会更符合美团的发展需要。
美团打车的用户习惯也显示了这一点。公开数据显示,美团打车的日单量在100万单左右,其中自营订单占比约40%。
美团打车用户还更多的选第三方出行,与宏观大数据也呈现了正相关。
国家交通部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通过聚合平台完成的月度网约车订单,超过了全部网约车订单的25%。
毕竟,对于用户来说,有更多价格梯度的聚合平台,能够更精准地满足出行需求,提高效率。
市场也对网约车聚合模式给予了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郅慧在今年两会期间就表示,网约车聚合模式的出现,优化了市场结构,初步扭转了滴滴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在帮助大量中小网约车平台解决获客难题的同时,也有效增加出行供给,是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结果。
在聚合模式展现了上扬的市场欢迎度情况下,美图打车调整战略积极拥抱,还有一个内在原因则是美团也如其他互联网巨头一样,开始强调降本增效。
在2022年在第三季度财报DIAN话会上,美团方面就投资者所关心的“新业务何时能实现盈亏平衡”问题,公开表示“关键还是在于优化业务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以降低成本和支出提升运营效率。
当然,美团方面同时也强调,短期内的成本优化不能以破坏业务的长期发展为代价,要平衡长期发展和短期成本缩减两方面工作。
从滴滴回归并没有引发波澜来看,聚合平台或将成为更有战斗力的网约车模式。美团打车放弃自营,确实是顺应市场竞争的战略调整。
以退为进
对于美团打车来说,彻底做聚合平台,实际上更是“以退为进”的竞争策略。
聚合模式的核心就是平台流量。这正是美团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美团最新一期财报,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美团过去十二个月的年交易用户数为6.9亿。
对于像曹操、T3、如祺、首汽、阳光出行等网约车平台来说,都需要借助流量池庞大的生态,在滴滴的“统治”下来获取更多生存空间。
类似这样的网约车平台数量还不少。根据交通运输部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获得许可证的网约车平台共有267家。
这也意味着,除了上述成绩可圈可点的网约车平台之外,还有更多财力和技术都有限的中小品台,困于“无米之炊”。
完全放弃了自营模式的美团,就能更多地将蛋糕分出来,为垂直网约车平台导流。
相较于其他做聚合模式的平台,美团的流量不仅规模庞大,还天然具有被美团本地生活服务能力烙印出来的“吃喝玩乐”用户肌肉记忆。
这样的肌肉记忆,与“出行”需求天然高度关联。比如,在美团上选了想吃的餐厅,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打车过去。
同时,在仍有增量却被本地出租车把持的下沉市场,美团是垂直打车平台扩大渗透率的最佳助力。
毕竟,基于外卖、社区团购等强势业务的成功,美团早已经实现了全国市县的全覆盖。这样的优势,或是进入下沉蓝海的性价比之选。
对于美团自身来说,看似在“退”,实际却是稳固本地生活服务生态链的进攻之举。
一方面,出行是美团生活服务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只做网约车聚合平台,美团能节省高昂的运营成本,快速扩充运力池,将商业链条延伸到其他领域并相辅相成,不断形成稳固的业务盘。
高德就是先例。以地图为核心,高德在2017年顺势做了网约车聚合平台。如今,据晚点报道,高德打车业务已实现盈利。
另一方面,入驻美团的网约车平台越多,美团就越能满足不同梯队用户的出行需求,强化用户黏性。但不管网约车平台从美团跑出多少订单,都不会担心用户会被分流。
毕竟,很多出行平台连独立的APP都没有。
即便是做得还不错的曹操、T3等,从苹果App Store下载量来看,仅有十几万,如祺等玩家更是只有几千。
反而,用户会因为美团生态的完整而不断提升消费频次。在各个APP都各自为政、互相割裂的互联网环境下,“一站式服务”能力就是提高用户黏性的利器。
在新一季的财报中,美团就已经披露了,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频次仍在继续提升,交易用户年均交易笔数达39.5笔,同比增长15%。
这么看来,美团打车放弃自营,恰恰是及时调整战略、拓高发展天花板的“识时务”之举。
当然,也不可能就此高枕无忧。
没有哪个网约车平台想要“寄人篱下”,沦为聚合平台的“打工人”。对于美团来说,还需要保持市场敏感性,不管是“蜜月期”还是“平淡期”,都能与第三方出行平台长期保持住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
更重要的是,在聚合平台迎来强监管的未来,美团还需严格遵守监管部门要求,严审合规问题,并持续保持订单合规率。就目前的状态来看,美团一直保持得不错。2023年2月,美团打车是网约车聚合平台订单合规率的第一名。
在竞争激烈的出行市场,放弃自营并不意味着鸣金收兵。选择了聚合模式的美团打车,只是想轻装上阵,走进兵刃相见的新一轮厮杀中。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最近更新
-
预制菜进击万亿市场,谁能更快上桌“吃菜”?
科技 · 06-05 17:04
-
极兔抢滩IPO,李杰不止缺一个丰网
科技 · 06-01 15:10
-
推出“百亿生态”,拼多多“极限左移”
科技 · 05-31 19:28
-
微念“跌倒”,李子柒也吃不饱
股票 · 05-30 12:38
- 短线题材策略股池
- 业绩双降,多项业务问题频出,兴业银行的内控风险何解?
- 万达商管香港IPO新进展:证监会关注出租率准确性、短债风险等焦点问题
-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及时披露,ST海越收警示函
- 现制酸奶距离喜茶,只差一个高端化?
- 苹果“天价”新品,“吓崩”供应链!
- 上市前,万达要先回答这些问题
- 2023年5月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
- 亿联银行被通报批评,曾在遭调查后否认“违规”
- 美国玩具及纪念品公司SRM Entertainment申请纳斯达克IPO上市
专栏推荐
-
军师点兵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608人已购
¥2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145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114人已购
¥288.00/月 -
财报拆解 知识点解读+实战案例,帮你5小时学会看财报 72人已购
¥19.90/月
推荐阅读
-
2023年中国体育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预测将达到17.3%
-
造“风”的AIGC,“吹灭”了元宇宙?
-
苹果画的Vision Pro“大饼”,全球创业者抢着吃
-
毕业旅行+暑期游引爆旅游酒店板块,景区概念放量大涨
-
陌陌一季报:又见降本增效,营收同比下滑10.5%,净利反增18.4%
-
【组委会&发言人更新!】塑造极致体验,重启品牌增长——CRCX2023|第六届中国零售消费者体验峰会与您相约上海!
-
股份行复苏浪潮中,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掉队了
-
文心一言,讯飞星火,ChatGPT写高考作文,你给打多少分?
-
三次折戟,李彦宏电商梦难圆?
-
2023年5月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
-
2023,数据库国产替代走到哪了?
-
猿辅导们的AI野望|教育硬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