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独立 穿透

讲好讲透沉淀故事!

作者:郭果

编辑:吴双

风品:令煜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2023,春来到。

拭去疫情枷锁,又逢过年佳节,久违的烟火气息回来啦。打响消费提振第一枪的,除了火爆电影档,还有白酒业的动销两旺。

一向嗅觉敏锐的资本,早已跑步入场。

跟踪中证细分食品指数,北向资金净买入板块白酒概念居首,节前最后一周净买入金达53.93亿元,白酒持仓市值占比达64.61%。自去年11月初至今,涨幅已超36%,妥妥的反弹先锋。

自然,上述C位喧嚣也挑拨着冲关者的敏感神经。1月13日,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珍酒李渡”)打响新年第一枪,欲冲击“港股白酒第一股”。

1

“白酒教父”港股破冰

一时间,这家名气不是太大的酒企引来多方关注。

要知道,自金徽酒2016年3月上市后,A股白酒IPO已延续近七年零闯关记录。期间,不乏尝试直接冲刺A股、借壳上市、资产重组者,最终均折戟沉沙。就连郎酒、西凤等知名酒企,也一再止步关口。

追其原因,与政策导向不无关系。2022年12月30日,创业板发文规定,原则上不支持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申报发行上市。

由此看,珍酒李渡取道港股也在意料之中。首吃螃蟹者勇气可嘉,只是机构为主的港股市场更加专业、理性。珍酒李渡此番冲关胜算几何呢?

谈珍酒李渡,一定绕不开创始人吴向东。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后者徐徐布局,便没有如今的珍酒李渡。

回顾其创业历程,吴向东算得上多产大佬,一个个响彻市场的品牌与之相随。从1996年与五粮液签订OEM协议,打造家喻户晓的金六福;到收购整合湖南湘窖、江西李渡、贵州珍酒、陕西太白等地方酒厂;再到酒类流通第一股华致酒行上市,以及眼前赴港冲关的第四大民营酒企珍酒李渡。

可以说,27年间吴向东靠着日拱一卒,打造出一个版图庞大的酒业“帝国”,博得“白酒教父”雅号。

当然,除了打造爆款、卖好酒外,吴向东也想酿名酒。比如珍酒李渡,便是金东集团旗下产销两旺优质品牌的集合体。珍酒是贵州第五大酱酒品牌,李渡是国内第五大兼香型品牌之一。

事实上,早在2021年,市场便有金东集团将以珍酒为龙头上市的传言。彼时,吴向东资产整合动作频繁。先是将金东酱酒注入珍酒酿酒;后又将李渡酒业、湘窖酒业注入珍酒酿酒;最后成立了珍酒控股管理资产。

随着珍酒、李渡、金东酱酒、湘窖四大优质资产注入珍酒控股,新平台上市就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市场对吴老板第二个上市公司早有预期。

在白酒专家肖竹青看来,珍酒李渡赴港上市有助提升品牌影响力。此前虽整合多家优质白酒品牌,但圄于品牌影响力限制,大多未走向全国市场。近年酱酒热潮翻涌,吴向东以珍酒这样的知名酱酒品牌为核心,整合其他香型优质资源上市,显然是一个事倍功半做法。

用吴向东话来讲便是,珍酒李渡将两条腿走路,既要做全国性品牌,也要把地方性品牌扎根基层中。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则表示,港股并非酒企理想选择。然随着A股上市政策调整,港股就成了捷径。若珍酒李渡试水能通过,赴港上市或将成为白酒企业的新选择。

简言之,珍酒李渡此番冲关,无论于企业自身、于吴向东还是于行业,都是一次重要破冰突破。

2

销售费猛涨、现金流承压

珍酒撑起半边天、红利能吃多久?

当然,期许归期许,成败还需基本面说话。

2020年和2021年,珍酒李渡营收分别为23.99亿元、51.02亿元;净利5.2亿元、10.32亿元。2022年三季度末,营收42.49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7.12亿元,下滑8.83%。

不难发现,公司拥有着不错的成长性,然盈利能力的稳定性还需提升。

毛利率分别为52.2%、53.5%以及55.2%;经调整纯利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21.7%、21.0%以及20.3%。

乍看可观,然横向对比还是跑输了多数同行。以2022年前三季为例,珍酒李渡毛利率仅高于伊力特和顺鑫农业。同期“茅五泸”三家头部毛利率分别高达91.87%、75.97%、86.78%,远超珍酒李渡。

纯利率也在下降,分别为21.7%、20.2%、16.8%。

此外,截至2022年9月30日,珍酒李渡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10.29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11.07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2.3亿元。融资额远超经营投资,也引发舆论质疑。

深入产品结构,珍酒李渡目前拥有珍酒、李渡、湘窖、开口笑四品牌,涵盖酱香、浓香、兼香三香型。

即同“茅五泸”产品结构、香型归属不同,珍酒李渡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

只是多不代表优,细分产品营收体量难与上述头部酒企同语。

以酱香流派的珍酒为例,2020年至2022年三季度末,营收分别占公司总营收56.1%、68.4%、65%,可谓妥妥主力。但营收体量分别仅为13.46亿元、34.87亿元及27.64亿元,离50亿量级的行业分水岭还有不少差距。

好在2021年,珍酒营收增速高达159.06%,这与酱酒热红利不无关系。收入规模排到行业第五,但看市占率仅为1.8%。

深入销售渠道,虽采取经销与直销并举,实际大头还是依赖经销。2020年至2022年三季度末,经销商贡献收入占比为88.1%、88.8%、88.3%;直销占比仅为11.9%、11.2%、11.7%。

另一厢,费用支出却强悍。

珍酒李渡销售推广费,远超管理费和研发费。报告期内,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4.03亿元、10.21亿元以及9.83亿元;分别占同期公司总收入的16.8%、20.0%以及23.1%。规模、占比、增速均在增长。

其中,广告费分别为2.41亿元、6.69亿元和4.86亿元,合计花费约合13.96亿元。平均下来,2022年每月广告费超4000万元。

不禁疑问,如此豪掷快增营销费是否可持续、有无边际效应?对盈利性吞噬几何?到底靠啥驱动核心成长?运营效率有无改善空间?

另值注意的是,伴随扩产,公司账面存货逐期递增。报告期内分别为17.4亿元、36.5亿元以及43.2亿元。

上述存货不仅包括原材料和在制品,还包括经销商未售的制成品。

好消息是,从存货结构看,珍酒李渡并没向经销商压货,存货大多为基酒。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基酒金额高达30.13亿元,约占同期存货总额的69.75%。

自然,这与当下酱酒热的战略押宝不无关系。考量在于,大市场也强竞争,赛道火热也引来众多入局者,市场能否持续火下去要打个问号。

据《每日经济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就有巨人集团、融创中国、北京联美集团、首农食品集团、修正药业、来伊份等众多业外资本跨界酱酒。

2021下半年起,“酱酒热”出现降温趋势。甚至有机构预计2022年中国酱香酒销售收入1986亿元,同比仅增4.5%。而2021年增速为22.6%。

如此再审视上述持增存货,除了现金流压力,有无去化减值风险?

2020年-2021年,珍酒李渡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15.24亿元、9.69亿元,2022年前三季降至-10.29亿元,压力不可不察。

总体看,虽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可要想成为业内优质价值企业,珍酒李渡还需提升单品竞争力、运营精细化水平,改善毛利率、盈利水平、补足体量优势。

3

大额分红18.86亿元

欠缴员工社保公积金

内控经怎么念?

自然,这考验高管层治理能力。

聆讯资料显示,珍酒李渡IPO前有三大股东。其中,珍酒控股持股81.3%,ZestHoldings持股16.2%,大中华网讯持股2.5%。

珍酒李渡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吴向东全资拥有珍酒控股,既是公司掌门人,也是公司大股东。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珍酒李渡股权较为集中。在企业发展早期,这种集中有利于运营稳定、决策高效。然成长到一定规模后,过于股权集中不仅不利融资,也易为公司治理透明,前瞻决策带来牵绊。

的确,审视股权结构,除大股东吴向东外,另外两家均为投资企业,前者拥有经营的绝对控制权。

诚然,吴向东已不止一次证明自己的商业才能,可作为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治理、科学治理向是投资者关注焦点。

审视披露聆讯资料,珍酒李渡往期不是没有失范质疑点。

比如,集团曾于2021年向股东分红18.86亿元。一边上市融资,一边大比例分红,到底缺不缺钱?上市真实目的是啥?

再如,部分附属公司还存未按规定缴纳社保及住房公积金问题。据悉,2020年末至2022年9月底,珍酒李渡各期欠缴金额分别为250万元、1570万元及1020万元,累计欠缴社保及住房公积金2840万元。

目前看,相关公司还没被监管部门处罚,珍酒李渡也已聘任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解决。

可明眼人都知道,欠缴社保显然存在法律风险,如此粗放操作拷问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合规红线敬畏心。

此外,实控人吴向东旗下华致酒行等企业还存与上市公司同业竞争质疑。如何避免两者冲突、维护股东权益,也需实控人和公司采取实际行动。

以上种种,均不是优秀公众公司的加分项。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酱酒消费热消退、酱酒价格飙升影响,渠道端已形成堰塞湖。

河南省酒业协会流通委员会秘书长皇甫尚旻表示,酱酒前期开发品牌太多,渠道热但消费者不热,透支了品牌价值。同时,受资本炒作影响,酱酒价格上涨过快,相关酒企已遇存货升高、周转速度下滑的难题。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则认为,“酱酒遇冷只是表象,酱酒正在从粗壮型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酱酒已进入品质好,品牌化、渠道竞争的阶段。”

换言之,对于营收依赖酱酒的珍酒李渡而言,需警惕消费热降温带来的洗牌影响。

想要消逝不确定性,适应市场新常态,还在打铁自身硬、追求高质发展更突显前瞻决策,精准运营、合规治理的重要性。

4

从黑马到白马 讲好沉淀故事

不止酱酒,整个白酒业都是一项技术活、匠心活,一项长期事业。

漫长的孵化期,对专业深耕的从业者是一大挑战,也是一颗试金石。只有真正内外兼修的高质沉淀者,才能享受到时间复利、成为价值玫瑰。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等一线酒企概莫能外。

同样,珍酒李渡想要冲关成功、乃至博个好估值,也要讲好讲透这个沉淀故事。

按生产技术和工艺划分,中国白酒产品可分12大香型。其中,浓香、酱香、清香以及兼香为主流香型。茅台、泸州老窖、汾酒、李渡是四大香型的代表企业。

不可否认,多元布局的品类优势,让珍酒李渡拥有更多成长空间、综合抗风险性遐想。

以珍酒和李渡为例,2020年至2021年,两大品牌年增长率分别为112.7%、80.9%,分均为各自细分赛道增速最快者。

2021年酱香、浓香、兼香三大香型的市场规模约5069亿元,占市场比85%。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酱香型市场份额有望在2026年升至41.8%,超越浓香型白酒成为第一。

长坡厚雪,这也是珍酒李渡、吴向东冲击“港股白酒第一股”的底气所在,亦是黑马崛起的逻辑所在。

只是,能否将上述优势期许,持续变成市场胜势、做透影响力、成长为价值白马,从上述种种槽点痛点看,珍酒李渡依然有不短的沉淀之路要走,且时不我待。

行业一日千里、竞品也没闲着。

仅以酱酒为例,贵州茅台2022开年就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系列酒扩产议案。再投超41亿元,用于“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建设项目,加码扩产系列酒,新增产能约1.2万吨。

半年报看,贵州茅台产能再创新高:完成茅台酒基酒产能4.25万吨,系列酒基酒产能1.7万吨。

“多强”也在全力追赶。2022 年 10 月 ,郎酒宣布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全面建成,五大核心生态酿酒区全面投产。优质酱酒年产能提至 6 万吨,储能达 18 万吨,双双站上历史高点。

国台酒业动作亦凌厉。也是2022年10月宣布2023年度生产周期内,3个生产基地同时新增投产6个智能酿酒车间,新增产能7000吨,年总投产1.7万吨。扩产后,智能酿造总投产量将破1万吨。

这些跳动数据,均意味着行业专业门槛不断抬高,产业快速成熟中,资本的裹挟力、跨界者的搅局性将逐渐减弱。行业竞争已步入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下半场。面对越发强烈的头部效应、马太效应洗牌,珍酒李渡此番上市也是时不我待、乃至背水一战。

市场到了真正秀内核、秀真肌的时刻。

面对上述“四化”,珍酒李渡还差多少?“酒业教父”胜算几何?

仰望资本星空之外,查漏补缺的冷板凳还是要多坐些,一切从沉淀故事开始。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