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其他能去的都去了。

1

史上最“壕”的世界杯

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世界杯。

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足球世界杯开幕。这是世界杯第一次在中东国家举办,也是世界杯首次在北半球的冬天举行,只为避开卡塔尔的热带沙漠气候。

开幕式上,全世界都看到像“馄饨皮”一样的吉祥物拉伊卜,也感受到了久违的热闹与欢腾,但更让世界感慨的是,这场开幕式的筹备时间花了一年——

共斥资1.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亿元)。

先别急着感叹,如果和这届世界杯的总花费比起来,开幕式的费用不值一提。

根据各路媒体的统计,为了这场赛事,卡塔尔投入了约22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6万亿元。这个数字啥概念呢?我们来做几个对比。

如果从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算起,以往的7届世界杯总共花费443亿美元,仅相当于本届世界杯投资额的1/5。在这之前,预算最高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也不过耗资150亿美元,还不到卡塔尔的零头。有人做了一个对比,卡塔尔世界杯的投入是——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成本的16倍,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50倍,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150倍。

这笔钱,比世界上150多个国家2021年的GDP还要多。

为了办世界杯,卡塔尔硬是在沙漠里造出了一座城市,新建了7座球场、100多家豪华酒店、无人驾驶地铁系统、机场……甚至室外都有空调。

啥家庭啊,花钱怎么跟撒树叶一样?你还别说,卡塔尔还真就这么有底气。

你别看卡塔尔的面积还没天津大,人口也只有265万,但人家可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卡塔尔的人均GDP为6.8万美元,是迪拜的1.7倍,是沙特的2.8倍。如果仅算本国公民的话,它的人均GDP可以达到41万美元(约293万人民币),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当地土豪每天工作3小时,已经是非常务实的劳模了。

卡塔尔为什么这么有钱?答案是自然资源丰富。卡塔尔是石油大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在全球位列第13位;更关键的是,卡塔尔有一半国土是天然气田,占全球储量的20%,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

石油多,天然气多,人口少,总之就是命好。

当然,卡塔尔世界杯这钱也不是白花的。虽说卡塔尔世界杯预计收入可以达到170亿美元,还不够花出去的零头。

但实际上,这些钱大多数都花在了卡塔尔本国的基建当中,未来这些设施会创造出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促进建筑、能源、公共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说白了,人家本来就要花钱搞建设,世界杯只不过是个契机,而且办场世界杯还能大大提升卡塔尔的世界知名度,人家这算盘打得很精。

2

世界杯里的中国元素

史上最贵的世界杯,虽然中国队无缘参与,但里边的中国元素可一点都不少。

今年5月,国际足联公布了卡塔尔世界杯裁判员名单,其中出现了3名中国裁判的身影,分别是马宁、施翔和曹奕。这是20年来中国裁判员再度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不容易啊。

绿茵场之外,观众席的中国人更多。资料显示,这次卡塔尔世界杯,将有2万中国球迷现场观看,疫情之下这些都是真爱足球的勇士啊。

不仅人到,钱也到。根据英国调研公司Global Data的数据,仅万达、蒙牛、海信、vivo四家企业就为本届世界杯赞助了13.95亿美元(约100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企业的11亿美元。

再分细一点,中国企业赞助价值为每年2.07亿美元,卡塔尔、美国和其它的企业赞助价值分别为每年1.34亿美元、1.29亿美元和1.85亿美元。

换句话说,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卡塔尔世界杯的第一大金主。

你以为这已经够猛了?更猛的还在后面。

时间回到2020年12月,卡塔尔中央银行发布第五套纸币,卢赛尔球场被印制在10里亚尔面额的纸币上。

这个看起来像“大金碗”的球场是这次世界杯的主赛场,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可容纳92000余人。它将是本届世界杯所有球场中承办比赛最多的一座,包括决赛以及闭幕式。

但你也许不知道,这座球场同样是“中国制造”。它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汇聚了全球20多个国家110家企业,7000多名建设者,历时2118天才建成。

除此之外,其他企业也参与了卡塔尔世界杯场馆的相关设施建设。例如三一重工提供近100台各型设备参建8座世界杯场馆,洲明科技为比赛场馆提供LED显示产品,宇通客车公司向卡塔尔提供1002台世界杯专用车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祝贺卡塔尔世界杯,中国还将两只大熊猫租借给了卡塔尔。

从场馆、交通,到裁判、球迷,再到赞助商和国宝,卡塔尔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其他能去的都去了。

3

义乌成了大赢家

更多的中国元素,还在你没有注意到的角落。

世界杯刚开始,就已经有人预测谁才是冠军,球迷们有的分析数据,有的分析命理,还有人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中国小城——义乌。

别看义乌只是浙江的一个县级市,常住人口也只有200万左右,但江湖上早已流传着它的“特异功能”——

预测美国总统大选、预测欧洲哪个王室将迎来新王妃、预测哪个国家将有战事……

这一切似真似假的传说背后,是义乌庞大而种类齐全的小商品数据库。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由于义乌市场中特朗普应援道具订单量较大,义乌商人“成功”预测到特朗普将赢得总统大选。

因此有人说,这届世界杯,只要看到义乌在决赛前生产哪一个国家的国旗,哪一个国家就会夺冠。

这当然是个玩笑,但义乌对卡塔尔世界杯的确贡献巨大。根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义乌制造”占整个世界杯周边商品市场份额近70%。

从球场上的足球和32强的旗帜,到大力神杯的摆件和抱枕,再到球迷们加油助威的喇叭,你能想到的全部体育用品,都有义乌的身影。

早在世界杯正式开始之前数月,义乌人就忙起来了。在义乌,有的商家每天能生产3000个足球,光世界杯前后足球出口能达到100万个,价值2000万元。

为了加速给世界杯供货,9月中旬,义乌还特地开了一条世界杯海运专线,经由这条线路,义乌制造最快20天就可达卡塔尔哈马德港。

拉长时间来看,其实每届世界杯几乎都能引爆义乌市场。拿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来说,仅前4个月,义乌对俄罗斯的出口额就超过了10亿元。如此大的市场,给义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用一些商家的话来说——

收益一年能顶两年。

这背后,义乌已经从当年的“鸡毛换糖”成为了享誉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

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义乌从2010年的614亿元增长到2020年1485.6亿元,2021年更是达到1730.16亿元,同比增长11.6%,位列2021年全国GDP十强县。

更值得一提的是“藏富于民”。2021年,义乌以人均可支配收入77468元/年位列全国10强县榜首,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富县城”。

富裕的背后是义乌发达的产业。

作为世界小商品贸易中心,过去十年,义乌的市场主体从2010年的15.3万户猛增到73.4万户,相当于——

每10个义乌人里,就有3个是老板。

遍地是老板的义乌,快递业务量6年间增长了40多倍,数次排在全国第一。时至今日,义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超210万种商品出口到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也正是义乌深度参与全球大事件的基础。不夸张地说,一个来自中东地区的人,生老病死或许都逃不过义乌商品。

4

尾声

其实不止世界杯,很多重要的国际大事里,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身影。

老挝南累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首座水电站工程,由三峡中水电公司和中国水电十局承建。

缅甸内比都议会建筑群,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建筑群,来自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承揽了整个装修工程。

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燃煤电站,这是斯里兰卡第一座燃煤电站,发电量占到其全国用电总量的40%,填补了巨大的电力缺口,由中国公司合作建成。

除此之外,几内亚的凯乐塔水利枢纽、马拉维的马拉维科技大学、肯尼亚的莫伊国际体育中心……都有中国制造力量的参与。

这些可都是当地的“国之重器”,技术含量不言而喻,不是谁都能做的。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包含了全部41大类的工业。从产量上看,全球500多个工业品,中国有220个世界第一。中国的产业链分工之细,能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拿建筑行业来说,光2021年,我国建筑业专利数量就达到1.8万余件。在义乌,仅“围巾”品类,当地企业就拥有1965项专利。

义乌从简陋的棚户,到综合商场,再到商贸城,一步步成为了辐射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城”。从鸡毛换糖到商通全球,义乌穷中求变,实现了命运的飞跃。

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制造崛起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