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合创巢双创园区开幕。双创活动周由国务院从2015年开始设立,目的是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一。七年来,双创活动周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设立主会场,选择的都是创新资源丰富、创新动能强劲的城市。此次主会场设在合肥高新区,是对高新区近年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勇当创新先锋,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高度认可。

从2016年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合肥高新区建设七大创新服务体系,形成高能级双创生态系统,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增添了澎湃强劲的“创新动能”,成为合肥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点。本次双创周全国展品为165个,其中合肥高新区入选28个,占全国的17%,合肥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合肥的“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南山区”。

图为合创巢双创园区

催生“五优”新格局 科技成果转化每天都有

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合肥高新区取得了成果优、企业优、产业优、效益优、生态优的“五优”发展新格局。

双创成果方面,黑科技硬科技百花齐放。据统计,在过去的三年,合肥高新区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司设立,每周都会有科技型企业发布创新产品,每月都会有国家重大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发布成果。世界第一台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世界第一款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国内首创毫米波芯片、应用于北京冬奥的全色激光显示“雪如意”,以及墨子号、质子刀、嫦娥钢、原子力显微镜等重大创新成果,都在合肥高新区诞生。

市民在高新区企业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展区参观

企业方面,合肥高新区头部颈部企业不断涌现,其中包括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光伏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技术全球持续领先的语音智能企业科大讯飞、出货量全球前列的可穿戴设备企业华米科技、国内第一家光刻机上市企业芯碁微装、国内首台空中交互呈像技术企业东超科技、国内芯片制造EDA龙头全芯智造、全国最大网络货运企业维天运通等。据统计,合肥高新区已经培育超千家高成长性企业、260家卡脖子技术企业、超70家专精特新企业……

市民在高新区企业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区参观

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也带来了新兴产业的兴旺,塑造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等“地标性”产业品牌。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集聚合肥人工智能国家战新产业集群企业约1400余家、合肥集成电路国家战新产业集群企业约240家。而集聚40余家量子信息产业的量子一条街,更是闻名全国,光伏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面对新冠疫情的迎新,高新区凭借着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和长期培育的内生动力,总会有新兴产业板块异军突起,有效抵御了疫情对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效益方面,“双创”让合肥高新区走上“亩均为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合肥高新区以约占合肥1%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市15%的GDP和近20%的税收,亩均效益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在这里,产业用地亩均研发投入强度83万元/年、亩均税收52万元/年,是全省10倍、全市7倍;孵化载体内米均贡献税收1300元/年。自然资源部在调研安徽时,还专门肯定节约集约用地的“高新模式”。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合肥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优越的“双创”生态,人才和社会资本的涌入,更是让“双创”如虎添翼。近三年,合肥市高校理工科毕业生1/3、年均近3万人在合肥高新区就业,年均净流入5万余人。资本方面,高新区拥有银行、证券、保险业、投资类金融机构383家,集聚20家科技支行和自贸区支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200余支、管理基金规模近3000亿,有力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

2022全国双创周期间合创巢内设置的创业航母展区

全区拥有80多家孵化载体 孵化企业超四千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完善的孵化体系。为此,合肥高新区坚持以“做强孵化体系,培育优质企业”为己任,大力建设高能级创业孵化体系,让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2022年双创周主题展区高新区参展项目合肥高新创业园

近年来,高新区孵化载体规模和数量迅猛发展,形成了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多类型、多性质孵化器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培育出一大批又“高”又“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建设众创空间33家(国家级14家)、孵化器36家(国家级14家),以及创新产业园、中安创谷等加速器和产业园区9个,全区各类孵化载体80余家,孵化企业4000余家,孵化总面积超550万方。

其中,作为全省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1万平方米众创空间、9万平方米孵化器、120万平方米加速器的合肥高新创业园,三十年来走出了科大讯飞、国盾量子、华米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累计培育了13家上市公司、7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空间,面积达到130多万平方米,目前园区企业超过1300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科技型企业。

另外,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还诞生了中国声谷、中安创谷等科创孵化载体,涌现出“天翅创”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等双创孵化器,让高新区成为人才荟萃、资本汇聚、成果转化的双创热土,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全链条的孵化服务体系。

合创巢内天翅创众创空间

构建七大高能级双创体系 企业“研发实力”仅次于中关村

高能级创业孵化体系,只是合肥高新区为推进“双创”而打造的七大体系之一。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在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还结合园区发展阶段和区域特色,构建了创新平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业孵化体系、科技金融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企业培育体系、产融配套体系等七大高能级体系。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方面,实施名校名所名企战略,吸引全国C9高校和大院大所在此汇聚,建有中科大、安大、武大、吉大等新型研发机构37个,转化成果3000多项,直接创办企业1000余家。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十家类华为研究院、百家企校创新联合体和千项揭榜挂帅项目,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企业共计77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位居全国第二位。

建设高能级创新服务体系方面,运用大数据、AI等新技术建设区域经济大脑,捕捉8万家企业14亿条数据,实施“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合创券、市场汇、金融超市、政策通、链通高新等一系列大数据应用将创业所需的场地、资金、市场、政策、科技中介服务、产业上下游资源一网聚合、一键通达。最大限度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创业者不跑腿”。

建设高能级科技金融体系方面,在直接融资上,建立“引导性股权投资+政府基金+社会资本+风险投资+产业化专项基金”五位一体的多元化创业投融资体系,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区属国资累计投资科技双创项目579个,总资金规模突破700亿元,带动超1500亿元社会资本跟进。其中,115个成果转化项目科研创业团队“零资金”开办企业,成为“科技创业零门槛”的典型案例。在间接融资方上,围绕双创企业孵化起步、成果转化、爆发成长阶段的实际需求,发布“瞪羚贷”、“科大校友创业贷”、“深科技贷”等17款特色金融产品,推进“数据画像、知产授信、贷投联动”等系列创新举措。

在建设高能级政策保障体系方面,改漫灌为滴灌,从人才创业、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7个方面编制“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连续八年支持“创新创业”政策资金不低于可用财力的40%。基地运用大数据平台累计向1.2万家次推送政策申报信息28.5万条。对31条创新创业政策全部实施“免审即享”,在减税降费、研发补贴、高企奖励、就业补贴等政策上企业“达标一户直发一户”。

在建设高能级企业培育体系方面,于全国率先实施“六纵四横”的高成长企业培育工程,引导双创企业对标对表、争先进位。纵向上建立“在孵企业-国家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平台型龙头企业”六个梯度,助推双创企业向上迸发成长;横向上围绕“高爆发性、高技术壁垒、专精特新、高竞争力”四大特征,原创性开展“爆品、深科技、单打冠军、双五”企业培育计划,助力企业多样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

创新创业关键在人,而人才会用“脚”投票。只有产业容器足够庞大,提供充足的就业创业机会,才能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在建设高能级产融配套体系方面,合肥高新区变“抢人”为“养人”,基地每年在城市综合配套上投入近30亿元,引进最优医疗、教育、商业资源,建设森林型、花园化园区,打造“养人之城”。

2022全国双创周期间合创巢内设置的文化集市

打造“双创”升级版勇当全国创新先锋

​2022年双创周主题展区内场景

时值金秋,正是丰收时节。作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合肥高新区也取得了“双创”累累硕果。

截至2022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市场主体已超8万家,较上年度增长40%,较2016年增长5.6倍;市场主体增量是全国示范基地平均水平的约4倍。自基地批复起,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吸收高校毕业生12万人,其中应届毕业生达34%,园区从业人员较2016年增长3.1倍。

合肥高新区自主培育国家高企总数达2000家,上市公司34家,均占安徽省1/4,较2016年增长2倍。R&D强度达13.8%,居全国基地首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393件,居全国基地第2位。举办各类双创活动2400余场,参与人员达19万人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合肥高新区的基础优势和响亮品牌,引领区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也让高新区更加拥有当好创新先锋的底气和信心。如今,合肥高新区已经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合肥滨湖科学城创新引领核、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核心区、“科大硅谷”核心区。

未来,随着合创巢双创园区等新型“双创”载体的发展壮大,合肥高新区将把“更高能级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打造‘双创’升级版”作为园区发展的首要任务,以“承担国家使命、落实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全球竞争”为己任,加快培育抢占全球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未来产业,奋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勇当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