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IPO被“中止潮”误伤?

这几年,IPO的“中止潮”频频发生。

2019年7月,科创板申报企业合计149家,其中4家企业已终止审核,35家公司提交注册,而转入中止审核的公司则有85家。

2020年10月,创业板IPO排队的302家公司中,合计173家企业申请中止审查,占比高达57.28%。

至于这两次的原因,主要是财务报告有效期延长导致的“中止潮”推迟,当然还与创业板本身IPO审核负荷较重有关。

然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中止潮”并没有消失,还在不断上演。

今年罕见地在半年内爆发了两次“中止潮”。

一次是年初,超40家拟上市公司因中介机构被证监会立案而中止审查,涉及4家科创板IPO企业、深市31家IPO企业,以及北交所9家IPO企业。

这些企业分别“踩雷”金杜律所、信永中和、中德证券等三家机构,这些中止审查企业中有些处在问讯状态,有的则已经提交了注册申请。

最近一次是在上个月,6家证券中介服务机构被立案调查,1家遭监管重罚,百余个注册制IPO项目集体踩雷,审核状态集体变更为“中止”。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回无一例外地是因为中介机构,那些搞上市服务工作的,反而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搞不好哪天被证券会调查,连累闯关IPO的公司跟着一起倒霉。

这次受到中止潮连累的有一家公司——诺康达。

它是真的惨。

2019年欲赴科创板上市,4月提交申请,7月IPO就黄了。

时隔3年来闯关创业板,6月底提交申请,才过去1个月,就碰到“中止潮”,上市计划又危险了。

7月29日,刚刚申报还不满月的诺康达,其IPO进度就因评估机构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遭遇证监会立案调查而中止。

两次IPO,两次倒在证交所门口。

属实是:出污水沟又掉茅坑,倒霉到家了。


02

业绩大涨,却上不了市?

否极泰来的是,诺康达IPO重现曙光。

8月22日,深交所网站信息显示,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说明,公司已经从之前的“踩雷”事件走了出来,重获上市审核受理。

诺康达是一家以制剂技术为核心,以药学研究为主、临床研究为辅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

公司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基于自主研发的制剂技术平台,采取受托研发服务和自主立项研发服务的双线发展战略,为各类制药企业及药品研发投资企业提供药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等服务。

诺康达本次拟募集不超过23,542,299股,募集资金为7.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用于药物制剂技术升级及智能化生产项目、药品研发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从研发到上市,新药物的创造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临床试验,多数药企选择将研发阶段的部分实验交由其他企业完成,以此提高研发效率,这是医药行业俗称的“CRO”。


作为药物生产的重要产业环节,诺康达所属的CRO(临床试验业务)行业近年来被市场予以厚望。

而从公司近几年的业绩来看,表现得也不差。

诺康达报告期内的业绩实现了显著增长——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2亿元、1.47亿元和2.14亿元。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6亿元、0.23亿元和0.59亿元。

营利双增,尤其是在去年,公司财务数据有了一波爆发式增长。

2021年,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亿元、0.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45.58%、156.52%。

其实,诺康达则与大多数CRO药企类似,业务仅聚焦于药学研究、临床研究的关键节点。仿制药开发对诺康达业绩起到重要的支撑,该业务2021年实现了1.19亿元收入,占比高达55.83%。

包括1类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在内的创新药业务同期实现了0.24亿元,同比增长超11倍!

此外,公司自主立项研发的医疗器械,可用于鼻唇沟皱纹填充、有“少女针”之称的注射用面部填充剂(聚己内酯微球)更在2021年实现0突破。

光是从财务数据与产品线来看,这样的公司上市似乎不存在太大的难度。


03

黑历史还不少

这不是诺康达首次向A股发起冲刺,早在2019年其便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最终由于现场检查发现诸多问题而撤回首发申请。

与诺康达同时中止IPO的还有木瓜移动、和舰芯片,后两家经历至少两轮问询。而诺康达的公开资料还停留在招股书披露,没有首轮问询回复披露。

在第一轮问询时就打“退堂鼓”,公司背后的问题只怕还不少。

当时诺康达的总经理陶秀梅,直言不讳地说:

招股说明书比较失败,写的比较粗糙。

这位总经理在公司的分量还不小。根据股权结构,陶秀梅、陈鹏夫妇合计直接、间接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47.18%,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可以说,在诺康达她是最有话语权的人物。

那份连公司老板都表示嫌弃的招股书,又暴露了什么问题呢?

从信披角度分析,在第一轮问询函中,上交所提出了48个问题,主要涉及股权结构、核心技术、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风险揭示以及其他事项共7大方面的问题。

光从第一轮问询内容来看,七大方面的问题都比较常规。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诺康达和第二大客户的交易上,有明显造假的痕迹。

北京亦嘉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度取代海南爱科制药有限公司,成为诺康达的第二大客户。

但是,这家客户本身充满疑点。

亦嘉科技成立于2017年4月27日,成立当年就成为诺康达的第二大客户,比较蹊跷。招股书披露,2017年4月,亦嘉科技刚成立,就与诺康达签订了价值2990万元的技术开发(委托)合同。这显然不是一般的客户关系!

而且,2019年1月,亦嘉科技又更名为亦嘉器械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显示,作为亦嘉器械的股东,袁松实缴出资50万元、宁波奎木蝉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众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实缴出资166.67万元,公司实力似乎也不雄厚。

再根据亦嘉器械发布的2017年度报告和2018年度报告显示,亦嘉器械在2017年度的参与社保的人数仅有2人,在2018年度的参与社保的人数也仅有5人,由此推测,亦嘉器械的企业规模应该不会太大。

那么它怎么就有能力帮助诺康达实现一年接近4000万的销售呢?

后来经过调查,亦嘉器械这个公司基本就是诺康达的“影子公司”,是诺康达实际可以控制的“虚假客户”,并且亦嘉新创的公章、银行账户等重要凭证均交由诺康达保管。

如此这种的财务造假水平其实不怎么高明。

所以,诺康达不仅仅是招股书质量问题,而是存在严重的造假嫌疑。

如果当年它成功闯关IPO,或许可能成为科创板造假第一例!

除了财务方面的问题,公司所面临的大环境也不一定好。

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近年来,国家对于仿制药和新药研发大力支持,出台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医药市场不断增长,医药研发外包比例也持续上升,受益于此,公司近年来业务持续增长。

但是,目前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政策已经实施超过5年,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于2020年5月正式发布,该政策发布之前,部分企业已自主启动。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从快速发展期进入平稳发展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业务的增速预计将会放缓或者减少,如果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放缓,或者医药研发外包比例下降,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诺康达能否上市,要面临的考验还很多。

收录于合集 #a股

3个

下一篇A股蒸发3900亿,港股募资130亿,最大规模港股IPO要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