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耳

编辑:雷哈

风品:蓝湛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俗语言,平安二字值千金。

2022半年报“秀肌”,作为金融、医疗业风向标,中国平安亦彰显了“白马”本色。

专业创造价值!传承与升级中,这家万亿龙头又将有哪些变与不变?

1

贵在稳健 被低估

长情回报源于何处?

8月23日晚,中国平安中报出炉,成为A股首家披露成绩单的保险公司。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年化营运ROE达20.4%。

结合后疫情的长尾效应、百业承压,这份成绩单拿得出手。尤其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3181亿元,同比增加1534.13%。

“股神”巴菲特曾言,现金就像氧气,当缺少时才知有多必需!站在财务角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就是企业血液,甚至比利润还重要。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产生利益、推动发展。

就在8月22日,华为任正非喊出冬天活下去,一再强调现金流的重要性。

可见,大象起舞、贵在稳健,中国平安更加追求质量发展,有战略深意。

一同加强的还有分红回报:中国平安宣布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2元,同比增长4.5%,这和营运利润4.3%基本保持一致。

拉长维度,这份分红诚意始终满满。此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中,中国平安入选"公司丰厚回报榜"第六名。截至今年5月,中国平安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31次,位列沪深两地所有上市公司第3位,金融业第1位,分红总额1433.44亿元。

当然,这份稳健回报,离不开基本面支撑。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

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综合成本率97.3%。

平安银行营收920.22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

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2%,较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290.06%,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较好水平,集团年化营运ROE也达到了20.4%的较高水平。

截至6月30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4.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9%,上升0.1个百分点;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1%,下降0.4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平安集团首席投资执行官邓斌表示“如果问我,投资收益是否达到了心中的理想目标,我应该说没有,但这个市场环境下是否做到最好?应该说做得还不错。”

正如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姚波所言,在目前相对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取得这样一个稳健增长还是不易的。中国平安已完成超50亿回购。平安股价当前被低估。“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市场会认同平安的价值。”

机构亦有类似态度。东吴证券表示,中国平安半年报基本符合预期,权益市场波动及疫情散发拖累归母净利增长,但分红增速彰显韧性,关注寿险改革成效。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位62.8元。

低估还是高估?

说千道万,用户最有发言权。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25亿;客均合同数增至2.95个,较年初增长1.4%。团体业务对公渠道综合金融保费规模同比增长7.0%。

2

破壁垒、重服务!

改革深化加速度 一切为了用户

机构、客户看好,是有逻辑的。

探寻这份稳健增长、持续回报,源泉来自改革深化、专业价值。

不得不说,2022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产业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大潮翻滚中,作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驱典范,中国平安也迎来文化重塑、战略升级、改革转型的关键一年。

以上文东吴证券提到的寿险为例,稳健增长得益于渠道端、产品端的持续改革升级,效率、质量双向提升,进而为用户提供了专业价值。

如通过推动代理人“三高”队伍转型,实施分层精细化管理,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改革成效显现。

截至2022年6月末,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钻石队伍能力持续提升,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7倍,顶尖绩优人数同比增长7.7%。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化及下沉渠道等创新渠道并行发展。

2022上半年,代理人人均月收入达7957元,同比增长35.1%。

产品方面,打造“有温度的保险”,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上半年46%的新保单客户,来自“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使用线上问诊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客户的3.5倍。

美国运通旗下公司发布的《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高端生活方式白皮书》显示,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总量早在2020年就达220万人,预计未来五年仍保持10%年均复合增速。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随着中高端客群的经营生态壁垒逐步建立,中国平安有望迎来经营效能、保费增速、产品价值率等的全面提升,更好抵御周期影响,凸显长期成长性。

所言不虚。2022上半年,尽管新业务附加值还未转正,但二季度降幅在缩减,营业部二季度已转正。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8%,继续率也有改善。

能否持续向好?还是取决于改革深化的效率、精准度。

据悉,平安集团在年底前完成剩余35%营业部的改革。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寿险改革成效符合预期,正按照预定计划推进,未来将把寿险改革做得更加扎实。

显然,中国平安的改革深化大棋,仍在加速加质。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身险业增速恢复需经历“存量产能改善——营销队伍企稳——新单保费筑底——价值增速向上”,当前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调整期。作为行业先行者,中国平安2019年以来持续积极推进“4渠道+3产品”寿险改革,目前已进入收官期,有望引领行业走出困境。

没错,不破不立。改革是最大的发展动力。

上升到整个金融板块,寿险之变只是一个缩影。行业不景气仍能稳健经营,乃至往期的一路做大做强,都离不开中国平安的居安思危、在持续改革深化、精准战略卡位中获得活力张力,最终才有了龙头稳健之姿。

早在2003年,中国平安便前瞻性确立了综合金融服务愿景,而后不断加强金融领域布局,打造以保险为主,银行、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集团控股经营架构。2008年,中国平安上线“一账通”,实现集团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战略创举,进一步突破、深化了综合金融战略。

这种一体化、一站式的高效生态深耕,让综合金融赢得良好用户体验,成为集团不惧风浪、深化转型的一大支柱。

以 “平安口袋银行”APP为例,能帮客户解决“买车买房买保险,投资储蓄信用卡”的综合金融需求。省时省心省钱,可谓“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一个例证。

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 的注册用户数已破 1.4 亿,每月有近 5000 万用户高频使用口袋银行的线上服务。

综合金融战略深化下,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截至6月末,有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上半年集团核心金融公司之间客户迁徙近1306万人次。

团体业务聚焦客户的分层经营,经营成效良好,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客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对公渠道综合金融保费规模同比增长 7.0%。

可以说,综合金融已是中国平安稳健发展的基本盘。其布局不是“铺摊子”,而是“破壁垒”、“重服务”。在客户为中心理念下,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从而大大提高客户体验,也有助集团打通内部资源,降低整体成本,获得更好经营效益。

平心而论,无论改革还是升级从不是新鲜词。往期无数企业案例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如烹小鲜、如履薄冰。中国平安的改革深化能有上述质效一体的傲人成绩单,核心秘籍就是上述的死磕客户需求、体验。从而活力无限、成长无限。

3

软实力与硬实力

双轮驱动促成生态圈大棋

这在更重口碑、更C端化的医疗健康上,体现更为明显。

通过创新推出中国版 “管理式医疗模式”,中国平安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 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

如2022年 3 月,平安寿险上市行业首创的居家养老服务,推出 1 个智能助手、1 个专属管家携手 N 个专家顾问,7x24 小时为客户提供整合多场景服务的居家养老专业解决方案,目前相关服务已覆盖 32 个城市。

好产品,市场会说话。2022上半年平安健康营收28.28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12个月累计付费用户数超4000万。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健康自有医疗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近4.9万人,已签约超1500位名医,并建立7个专病中心,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更可喜的是,伴随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的持续落地,也协同金融业务高质发展。

2022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00亿元;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0.8万家;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有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9个,客均AUM约5.2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2.8倍。

当然,这种生态圈的共赢协同是双向的。

众所周知,医疗健康强专业、重口碑、强调沉淀深耕,生态圈打造更是高门槛,除了资金投入还需多维资源加持。中国平安洽洽凭借多年在寿险、健康险领域的深耕,深厚的客户及医疗健康资源基础,为其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提供了先发优势。

具体有三方面:第一是基于中国平安超2.25亿的个人客户;第二医疗方面优势,借助平安好医生平台,自有医生外,还有合作的专家、三甲医院、体检中心、药店等;第三平安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健康医疗。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4674项,累计达43094项,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业务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排名均为全球第一位。

得益科技助力、高效转化、改革深化、资源加持,多力合一魔变自然产生:各业务线的销售优化、成本降低、效率提升、风险控制等方面均发生不小改变,从而让“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双轮驱动越转越有质地,形成一盘生态圈大棋。

以AI技术赋能为例,2022上半年AI坐席服务量约12.5亿次,覆盖平安83%的客服总量;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约1769亿元,在整体坐席产品销售规模中占比43.1%。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中国平安拥有前瞻性战略布局、及时纠偏能力及健全的组织制度“软实力”;还具备提高触客和获客效率的“硬实力”,如综合金融+健康生态圈强化触客和获客能力,科技赋能助力“促销售、提效率、控风险”。软硬兼备,中国平安有望在此次变革调整的行业竞争中率先突围。

的确,整体看,寿险板块已至转型收官之年,综合金融的前瞻性布局、医疗健康生态圈的落地见效,都为中国平安后续发展释放利好,否极泰来应有时、再上新台阶并不遥远。

4

变与不变 专业价值 简单取胜

对于“综合金融+医疗健康”,陈心颖表示,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接下来我们5-10年会持续打造、坚持做下去。推动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没错,一切伟大,都是点滴积累、久久为功。

专业创造价值!专业,让生活更简单!这是中国平安的核心经营理念及品牌口号。

何为“专业”?

专者,专精、专心、专注。业者,创业、事业、基业。专业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是自我磨炼的工匠精神,是服务客户的坚定承诺,更是上下求索的长期修行。

不止说说而已,细观平安基本面,专业的金融顾问、专业的家庭医生和专业的养老管家,一切为了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消费体验。可以说,上述专业已融入每个产品每个细节,成为企业的一种发展基因、乃至文化血脉。

何来“价值”?

价值修行要孜孜以求。企业、用户、员工、股东、社会互为鱼水。

从对客户的“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到为员工的“生涯规划、安居乐业”,从为股东创造“稳定回报、资产增值”,到对社会履行“感恩回馈、建设国家”,可以说,中国平安一直走在持续创造最大价值的求索大路上。

国士待之国士报之。想来,正是这份基因、血脉,才有了中国平安的做大做强、逆风稳健。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表示,近十年来,中国平安保持战略前瞻、聚焦金融主业,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现了资产、收入、利润、纳税、就业等指标的高质发展。

十年来,中国平安营收从近3000亿元增至1.18万亿元;总资产从2.8万亿元增至10.7万亿元;归母净利从200亿元增至超1000亿元;纳税总额从310亿元增至1114亿元,纳税年复合增长率超30%。此外,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业务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排名均为全球第一。

上市险企前7月保费收入数据陆续出炉,合计保费收入1.75万亿元。中国平安以4861.99亿元保费反超中国人寿,目前规模居首。

2022年,中国平安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5位,全球金融企业第4位;《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4位。

这就是坚守“专业”、“价值”的胜利!在中报致辞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宣布,将平安品牌标语“金融•科技”回归为“专业•价值”。标志着平安新十年发展战略的驱动模式,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马明哲表示,2022下半年,中国平安将坚定贯彻“聚焦主业、优化结构、降本增效、合规经营”的十六字经营方针,坚持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牢牢抓住金融保险业务的升级周期,把握医疗生态发展的巨大机遇,积极构建“金融+养老”、“金融+健康”等产业生态,做好开源节流。

诚然,时代总会提出新命题,客户总会出现新需求。这种无尽变化中,品牌制胜,恒者行笃。变的是战略格局、品牌元素,不变的是平安的品牌愿景、承诺、温度、理念。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言: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

无需赘言,34年的主动革新求变,练就了平安的成熟理性,让其更能贴近客户所思所想、满足所需所求,每每领改革之风、走在变化之前。

正如马明哲所言:把复杂和问题留给自己,把简单和便捷交给客户。积极打造行业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专业事情通俗化、繁琐事情便捷化。

万语千言,这种至简至捷,一切为了用户,是中国平安往期持续稳健、持续回报的源泉,也是其后续改革深化、念好稳健决,用专业价值穿越周期、击破低估的底气所在。

大道至简,一个平安!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