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息,美元回流,又要开始收割世界了?

美联储彻底转向

从去年疫情后的拜登大放水到现在,刚好一年。美联储加息的靴子,终究是在外界不断的猜疑声中落地。

不出意料,美联储按照市场写好的剧本开启了货币政策紧缩。

3月17日,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0.50%区间,开启了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

这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一次中规中矩的决策,市场给出的预测也是有将近95%的可能上调25个基点,完全符合预期,甚至感觉美联储是在回应外界反响一样。

不过这次,不管加息的预期到底有没有超预期,意义都不是很大,我们只要知道美联储加息了,开始调整货币政策也就足够了。

因为美联储一旦开始有了动作,就表明一个事实——美国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

从美联储发布的点阵图看,所有16位提供预期的美联储官员,有12人预计今年利率会超过1.75%,有7人预计今年利率超过2%,同时约70%的官员预计2023年利率超过2.5%。

很多人对比去年12月美联储发布的点阵图,本次美联储决策者表现得更为积极。根据美联储官员的预测,70%的概率,今年要加息7次!

也就是说以前美联储持鸽派态度,现在全面转向鹰派。(美国的鹰派带有激进的意义,鸽派有温和的意义。)

所谓鹰派和鸽派,指的是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们在控制通胀和刺激就业这对矛盾体上的倾向。

控制通胀和刺激就业,是美联储的核心两大任务。要控制通胀,高利率下偏紧的货币政策是必需的,但是要刺激就业,最好的就是低利率下偏松的货币政策。

在刺激就业的同时又想控制通胀,很大程度上属于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快。

所以美联储这些决策加息减息的委员们,一般都会对控制通胀或者刺激就业中的一项更偏重,如果更看重控制通胀,倾向于加息的,就会被称为鹰派;若更看重刺激就业的,就被视为鸽派。

换而言之,美国大放水的时代正式结束,接下来马上要开始货币紧缩的时代。

被通胀逼得没办法了?

2021年,美联储在加息这件事上都还是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一再不承认通胀是长期的现象,在去年初的时候也是一直说通胀是短期的。

在三月份,金融服务委员会和银行委员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说要保持与市场的沟通,当通胀和就业达到预期值的时候,他们就会逐渐停止量化宽松。

听证会上鲍威尔特别提到:

美联储现在的担忧就是现阶段美国资产价格已经是过高。

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明确地表示说要缩表,感觉就是量化宽松终结时代即将到来,金融市场回调已然不远。

但在去年3月26号对外宣称的时候又表示:

在2023年前不会考虑加息。

态度反复无常,根本不知道他们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

话语中透露:我们知道现在通胀了;实际行动,却是打死不肯加息。

那现在为什么又突然态度来了个彻底大反转?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现在通胀太厉害了,把美联储的“子弹”基本都打光了。

“如果房租要涨,汽油要涨,食品成本要涨,而且有很多企业的利润率非常低,他们真的能挺过去吗?”

这是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在3月7日的一番讲话,一语道出了美国现在的通胀情况。

可能很多人觉得通胀不就是物价上涨嘛,跟银行加利息有什么关系?其实通货膨胀本质是货币现象,物价上涨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并非原因。

假设,市面上只需要一万块钱,结果不小心钱印多了,印了1.5万,市面上就多了5000块钱,原来的钱相对就贬值了。

实际的感受就是物价上涨、菜价上涨、房租上涨,早餐吃碗热干面都从原来的5块钱一碗涨到了6块钱,每个人都感觉物价上涨,钱在贬值。

简而言之,市场上钱变多了。

那么知道这个根本原理,要抑制通胀就不怎么难了。

两条路:要么增加商品供给,要么把市场上流动的钱变少。

增加供给,这点很难,除非是社会生产力突然有大的增长,不然很难会在短期内供给突飞猛进增加。于是,办法只剩让钱变少。

我们经常听到央行加息、降息、降准的消息。当通货膨胀预期较高的时候,央行就会出手干预,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胀,其中降息就是有效手段。

用专业点的说法:降息可以降低存款派生系数,从而缩紧银根,降低银行放贷能力,从而减少流通在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通量,进而降低社会总供给,最终降低社会商品平均价格,从而抵御通货膨胀。

用极为通俗的说法:加息让钱的使用成本变得更高,大家不再乱借钱来花;同时提高存钱的收益,让大家更愿意存钱。

美国在过去一整年一直处于这样一个大通货膨胀状态,CPI指数从每个月的4%、5%上涨到6%、7%、7.5%,2月份最新数据CPI增速更是达到了7.9%,几乎所有的物资价格都在上涨。

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因为疫情和俄乌战争,导致石油、天然气、大宗原材料、粮食、货物运输等都出现了问题。通胀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而美国通胀的根源在什么?大放水只是一方面,首要原因在于,疫情影响了产业链和供应链效率,造成了制造业生产力回退。

市面上的商品变少,因为放水,钱又变多,从而造成供给减少与货币增加的通胀双杀。

但是供应效率与供应链的恢复尚待时日,在全球疫情没有安全褪去的情况下,很难回到2019年的水平,要抑制通胀只有收水、加息。

于是乎,美联储不得不在3月开启了加息周期。

放水

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唯一的世界货币。他们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只影响本国,方向大转,全世界都会受到冲击。

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说法,叫美元收割世界。

这话既对,也不对。

因为美国很多时候可能并没有主观意愿来收割世界,但美国的政策极大概率会造成美元收割世界的既定事实。

不管他们用没用霸权,反正霸权就在那。

美元降息贬值时,美元资产收益率降低,美元流出美国流入其他国家,购买并抬高这些国家的资产价格,美元加息升值时,这些资产被卖掉换回美元,美元从世界各国流出回归美国。用美元低价购买资产,高价卖出资产换回美元,中间的价差就是美国剪掉的羊毛。

关键点就是美元的进出,因此各国为了抵抗美元回流,会在美国加息的同时,也在国内加息,跟着美国一起收水,甚至要比他们加的幅度更大,从而减轻美元回流的影响程度。

然而这一次,美国加息了,中国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节奏——我们在放水。

去年12月3日,总理在视频会见IMF总裁时表示,中国将适时降准;三天后,央行全面降准,释放1.2万亿资金。

今年1月份,在降低了LPR的利率以后,就向市场放水超过8000亿元。这个政策为市场注入了充分的活力,市场也已经做出了正向的反馈。

我们和美国的政策路径完全相反,可以看做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两国经济政策对冲。中国这么做,原因到底为何?

首先,有通过反向操作,化解美元回流风险的意味在。

在美国的加息预期之下,中小发展中国家是最难扛的,这些国家本身的造血能力弱,又没有外贸盈余,美国一声加息,慌慌张张的外资赶紧换回美元跑路,如果自身没有两把刷子,连国债都还不起,企业大规模开始债务暴雷、破产。

2021年,土耳其货币贬值44%,为了避免货币外逃,一度将市场利率升至21%以上,这个幅度的贬值,就意味着人们的积蓄44%化为乌有。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趁机大量收购这些国家的核心资产,更进一步地加入了对这些国家的控制力。

中国选择在这时候放水,本质上是为了让企业和个人手头上的钱多一点,民间有了更多抗风险能力,稳住优质资产价格。

其次,中国目前没有太大的空间,来用加息抵抗加息。

如果一家企业利润远远超过负债利息很多倍,那么加息不过是抢它碗里的几粒米而已。我们的情况是,不仅碗里没有米,就连碗都是赊来的。请问这怎么加息?

中国实体经济杠杆率高达270%。这一年来企业债违约高发,别说利息,有的甚至连本金都还不起了,根本就没有太大加息空间。

有人会说还不起就倒闭,破而后立。

然而,企业的债务主要来自银行,银行的钱一大部分又是劳苦大众存进去的,最后是谁买单?

企业倒闭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当其冲就是失业潮。众所周知,普通人是最经不起一点折腾的,没有工作就还不起房贷,而房贷又占了银行贷款的很大一部分。如果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买单的又是谁?

为了经济安全,中国不会跟随美国的步伐选择加息,而是通过释放流动性,增加资金投入,一鼓作气把产业升级搞成了。

毕竟真正意义上能化解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的,从来不是什么货币政策、经济手段;是源源不断释放的经济活力,是不断的科技创新与生产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