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一座科创之城,“创新”是这座城市的基因,也是其最突出的城市气质。2月24日,由合肥市委网信办指导,合肥市自媒体联盟举办的“科里科气新观察”合肥自媒体联盟科创之城推广采风行,用一整天的时间,先后走进京东方、维信诺、晶合集成、合肥先算中心、全色光显、若森智能等地,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科创之城的独特魅力!让合肥自媒体联盟的网络大V们,感受合肥创新发展的强劲脉动。

新型显示 筑牢产业发展新基础

对着镜子健身,减脂健身不用再去健身房;钢琴练习有了“电子私教”,家长不用盯着纠错;油画随心换,家庭有了“专属画廊”……显示技术的革新不仅让市民选购家电有了更多的选择,日常应用也更丰富。

在京东方的展厅内,BOE画屏格外吸睛。该产品将绘画、影像、文物、非遗等艺术品数字化,算是“身边的艺术馆”。你不仅可以放在家里显示世界名画,还能放自己的全家福。

“这不是一块普通屏,它具有纸质般的显示效果及多重护眼功能,可更大程度还原艺术作品、影像等素材的细节与特征,还可根据周围环境光自动调节显示亮度,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据京东方工作人员介绍,BOE画屏系列产品已助力数十万个数字艺术体验场景建设,领域覆盖党建宣传、文化和旅游、校园、医院、社区、商业等各类公共空间与家庭空间。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窗口的电子显示器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我们正在从“万物互联”进入"万物显示”时代。电子显示器品类繁多,应用领域众多,使用场景不尽相同,但是电子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电子纸显示器(EPDs),柔性显示器(FDD),触摸屏和交互式显示器等,环境试验方法经常被用作评价电子显示器耐久性试验方法之一。不同的显示器有不同的环境试验方法标准,但是显示器的评价应从显示器的应用和客户体验来考虑。因此,统一电子显示器的试验方法,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前,IECTC110(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立项由维信诺主导制定的IEC 63211-2-21 Durability test methods for electronic displays - Part 2-21: Environmental tests - Test methods for heat and humidity(电子显示耐久性试验方法第2-21部分:温度和湿度试验方法)。这是维信诺主导制定的第5项国际标准。据了解,维信诺已参加IEC/TC100下属的WG8(柔性显示器件)、WG18(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WG14(电子显示耐久性试验方法)等三个工作组,主导制定5项国际标准,所主导制订标准的指导范围从单一的OLED领域已扩展至柔性显示领域,乃至最新这条涵盖所有显示技术的国际标准。

近年来,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产业整体规模在国内居第一方阵,创新能力、本地化配套水平均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

“芯”光灿烂 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

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显著的城市之一,合肥市获批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列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城市之一。

在位于合肥综保区内的晶合集成,作为安徽省第一家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专注于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目前驱动芯片产能在全球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市场占有率达到20%,在中国大陆地区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市场占有率达到85%。晶合集成正全力打造全球面板驱动芯片代工市占率第一的公司。

近年来,合肥市先后成立了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发展领导小组等,全面加强对集成产业的组织领导。同时,合肥市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市领导集中调度、相关部门协调推进、开发园区实施负责的三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聘请业界权威人士成立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为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定期把脉问诊,并提出科学建议。在政策支撑方面,合肥市出台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全流程支撑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几年,安徽省将做大做强长鑫、晶合等龙头企业,迅速提升集成电路制造规模和能级,积极参与国家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高效协同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当前,合肥市已经确定了“十四五”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第三方单位。接下来,这个规划将提出合肥市全方位提升集成电路产业战略,重点围绕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路径、招商引资等方面,研究制定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提升的工作部署。

下一步,合肥市将加快国产集成电路的技术创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合肥芯”“合肥产”“合肥用”全链条,全面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能级。力争到2025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值突破1000亿元。

先进计算 智能开启发展新密码

21世纪是属于算力的时代,谁掌握了算力,谁就拥有了先进生产力和开启未来发展的密码。

过去,合肥的企业和高校自建了一些算力中心,但规模较小、运维难,由于缺少大规模的公共计算服务平台,各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产业集群的大规模并行计算任务需要到上海等地寻求支持,为了补足大型公共计算服务平台的缺失,合肥建设了本土的先算中心。项目于2020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1月整体工程顺利完工移交投入使用,比合同工期提前100天完工,再次展示了“合肥速度”。

2021年6月,合肥先进计算中心项目的超算中心“巢湖明月”率先建成运行,启动气象模式、算法训练、语音识别等在内的应用场景适配。该系统计算能力惊人,其中双精度计算峰值超过三万台配备酷睿i7-9700处理器的电脑,数据存储容量和11.7万部128GB的手机差不多。自对外提供服务以来,巢湖明月·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在科研、产业、民生等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服务的科研院所及企业机构达到300家,累计930余个用户使用。

作为合肥“最强大脑”的先进计算中心,以“立足合肥市,面向安徽省,辐射长三角”为目标,成为集计算服务、交叉研究和产业创新三位一体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已服务于气象预报、宇宙演化模拟、抗震分析等科研创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先进计算中心作为一种信息基础设施。以先进计算为基础,融合了存储、网络、控制等技术,以更高效地实现人、机、物互通和智能应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未来,要让高大上的先算普及化、共享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助力添彩,对推动前沿科学技术发展、促进高端计算应用与新兴产业创新、集聚顶尖创新人才、催生重大科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助力冬奥 合肥诠释发展新姿态

20月20日,随着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合肥收到了一封封有爱的信件——来自北京冬奥组委及众多相关运行保障单位寄来的感谢信。在来信中,北京冬奥组委及相关运行保障单位对为此次冬奥会做出重要科技贡献的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全色光显科技、科大讯飞、合肥若森智能等诸多合肥创新主体表达了充分的认可和感谢。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被称为“雪如意”的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有一片极具高科技含量的“雪屏幕”,这是由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研发的全色激光投影机。据了解,激光谱宽窄、方向性好、功率高,能够精准控制在人眼最佳视觉感知区,易实现8K高分辨高对比度,这些特点是其他所有显示光源无法同时具备的;激光显示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观看舒适度高、护眼,因为它是漫反射成像、全像素发光、无短波蓝光。

在政策支持上,在2021年激光显示与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共同列入科技部“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等“十四五”重点专项。值得注意的是,激光投影已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和工程用途,近年来随着激光投影仪的小型化和智能化趋势,其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已经开始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主要的载体表现为激光电视、智能微投等产品。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激光全色显示技术企业,致力于发展超高清全色显示及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由两名院士领衔科研团队,中国科大教授牵头,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在激光显示领域取得多项新突破。

与此同时,部署在张家口冬奥会现场的搭载合肥若森智能相控阵卫星终端电力应急保障车辆,确保了冬奥会电网通信的“万无一失”。合肥若森智能研发、生产的相控阵卫星互联网终端,可以有效摆脱5G通信等地面网络,进行安全、稳定、高效的卫星通讯,因此被北京冬奥会选为电网应急通讯设备。

若森智能的相控阵卫星互联网终端,看起来更像一个圆饼,内部覆盖着一个个白色小球。它们就是智能相控阵卫星互联网终端,能够实现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的核心。若森智能由中国科大5位校友在合肥高新区共同创办。2017年成立以来,该公司的科研团队立足技术创新,逐步构建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体系,目前已拥有100多项知识产权。

目前,若森智能研发、生产的相控阵卫星互联网终端,已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能源电力、媒体直播等领域。而随着技术更新,未来的卫星通讯天线有望减小到笔记本大小,成本也会降到万元以下。

结语:“十四五”期间,合肥科技创新立下了“1158”目标,即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0户,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00家,科技成果转化5000项,全社会投入中,企业投入占比达80%以上。此外,将力争实现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15件,隐形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00家,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22%。

“十四五”期间,合肥将持续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强磁场,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拔尖、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目标“十四五”期间,国际化科技人才集聚中心基本建成。

面向更长远的未来,到2035年,合肥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目标迈上新台阶,主要创新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同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原始创新策源地已经形成,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已经建成,全球科创新枢纽和科创名城基本建成。同时,综合创新能力跃居世界前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