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品 | 异观财经

作 者 | 炫夜白雪

12月30日,滴滴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业绩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三季度业绩。这是滴滴上市后发布的首份财报。

处于“特殊时期”的滴滴给了竞争对手扩张的机会,曹操、高德、T3、美团均加大动作分食滴滴在国内的出行市场,他们真的能撼动滴滴的行业地位吗?

此外,滴滴再次披露启动纽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相关准备的信息。12月3日,滴滴宣布董事会支持公司从纽交所退市,已批准公司进行相关工作,董事会也授权公司启动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准备工作,从纽交所退市回港上市,对滴滴而言,利弊如何?

滴滴三季度营收426.75亿元,净亏303.75亿元

12月30日,滴滴对外公布了2021年第二、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

营收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82.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11.67亿元增长54.7%,环比增长14.3%;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26.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3.98亿元,同比减少1.7%,环比下降11.5%。

(数据来源:滴滴财报)

滴滴当前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从不同收入构成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情况来看,中国出行业务是滴滴最大收入来源,为滴滴贡献了九成以上的营收。

具体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448.04亿元,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14.2%,在总营收占比为92.9%;三季度中国出行业务环比下滑12.9%至390.09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91.4%。

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8.07亿元,同比增长116%,环比增长0.4%,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1.7%;三季度国际业务同比增长92%、环比增长19.7%至9.66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上升至2.3%。

2021年第二季度,其他业务收入26.01亿元,同比增长91%,环比增长22.5%,总营收占比5.4%;三季度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3.8%至27亿元,总营收中的占比上升至6.3%。

(数据来源:滴滴财报)

利润方面,滴滴由盈转亏,且亏损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净亏损242.71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000万元。三季度,滴滴净亏损达到303.7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6.65亿元。

非通用会计准则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亏损23亿元,去年同期实现收益2亿元;三季度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为亏损75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17亿元。

三季度,滴滴的大额亏损主要由国际业务亏损,以及包含共享单车、自动驾驶等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亏损所致。同时,与投资亏损也有直接关系。

从财务数据看,滴滴的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持续处于亏损状态。非通用会计准则下,2021年二季度,滴滴国际业务亏损12亿元,其他业务亏损28亿元;三季度,国际业务亏损18亿元,其他业务亏损57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2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公告,宣布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7月4日,网信办通知,市占率接近80%的滴滴出行App被下架。受此影响,滴滴中国出行业务表现不佳,三季度中国出行业务由盈转亏。

具体来看,非通用会计准则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实现收益17亿,到到了第三季度,中国出行业务亏损0.29亿元。

滴滴由盈转亏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总成本费用达517.29亿元,同比增加16.3%。成本和费用的增加,主要与滴滴加大补贴来提高司机和用户粘性有关。

众所周知,网约车行业间服务同质化严重,惯用的方式就是砸钱补贴,以此吸引、留存司机和用户。在滴滴处于网络安全审查期间,新用户停止注册,同时美团、高德、T3出行、曹操出行等众多竞争对手也烧钱抢夺司机和用户,为了维持现有用户规模,滴滴加大补贴导致营销费用大增。

数据显示,三季度滴滴的营销费用为44.41亿元,同比增长67.3%,环比增长13.8%,三季度的营销费用率为10.4%,较上年同期的6.1%,提升4.3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的8.1%,提升2.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滴滴财报)

此外,受社区团购监管政策影响,滴滴受对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需要提醒的是,社区团购可以说是美团的战略重点。美团的社区团购业务包含在新业务及其他分部,今年三季度,美团创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经营亏损由二季度的92亿元扩大至三季度的109亿元,经营利润率由-76.8%,环比下降至-79.5%。

滴滴出行龙头地位被撼动了吗?

滴滴上市后便进入“水逆期”,各种波折横生,这同时也给了美团、曹操出行、T3出行、高德等一众竞争对手分食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的绝佳机会。那么,滴滴国内出行业务是否受到影响?滴滴国内出行市场地位被竞争对手撼动了吗?

首先,监管致滴滴国内出行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但公司整体运营情况保持稳定。

数据显示,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733亿元,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87亿元,环比下降6.3%。其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从二季度的646亿元,下降9.6%至三季度的584亿元。

就单量规模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30.04亿单,到三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28.55亿单,环比下降5%。其中,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从二季度的25.7亿单,下降8.3%至三季度的23.56亿单。

由此不难看出,三季度滴滴交易量受到一定能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因素更多来自于监管层面的影响。客观来讲,滴滴在遭遇下架的情况下,营收和订单量环比均呈现了下滑的情况,但总体浮动并不大,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在“特殊时期”,滴滴的运营依旧保持稳定。

其次,美团、高德、T3等强敌环伺,网约车市场格局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吗?

美团、高德、T3出行等均瞄准了滴滴整改的时间窗口,上演了抢食滴滴的大战。早在2019年5月下架的美团打车,今年7月9日在各大主流商店重现,定位品质安全快车专车出租车软件。

为了抢夺用户和市场份额,除了赠送优惠红包外,美团打车也在微信、快手等流量平台大范围地铺开广告,推广品牌和吸引新用户。

在司机招募中,美团打车上线了司机招募福利,加大对新司机招募福利的倾斜,推出多项权益,如:新司机注册后即可享免佣7天政策;美团打车推出平台保障服务,为司机提供垫付服务,降低司机损失等。

高德打车联合云闪付一起拓客拉新。T3出行在10月完成77亿元的A轮融资,获得资本支持后,T3通过烧钱的方式来换市场。根据12月披露的最新数据,T3出行平台12月10日订单量已突破300万,刷新单日峰值记录。

无论是烧钱换市场,还是加大补贴维持市场规模,对平台的资金实力提出硬性要求。虽然滴滴处于亏损状态,但从现金流来看依旧充沛。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滴滴账面资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累计612.03亿元,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出行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已经定型,用户渗透率也非常高,滴滴在网约车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成,其用户粘性非常高,即使滴滴APP禁止新用户下载,目前仅仅依靠存量客户,其它竞争对手短期内也无法与滴滴匹敌。

从司机端层面,目前的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大多数网约车司机注册了多个出行平台,哪个出行平台用户多、接单多、补贴多、佣金低就会更青睐哪家平台。此前在异观财经的随机调查中,多数网约车司机表示滴滴的订单多于其他出行平台的订单。

从消费者层面,对于对服务品质有要求的高端用户来说,哪家平台的服务质量、用户体验好就会留存在哪家平台,这类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更高,想要争夺这部分用户成本更高。对于大多数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来说,哪家平台的价格便宜就会选择使用哪家,因此这类用户很难“钟情”某一家出行平台,这类用户可能同时下载使用多家平台,因此,谁能留住用户,提升用户使用频次,谁才有可能抢占出行市场份额。

此前有北京、河北、成都等不同城市的读者在接受异观财经的匿名调查时表示,出行叫车更习惯使用滴滴,因此在车辆覆盖、叫车响应速度方面,滴滴更快,尤其在一些下沉城市,比如美团打车经常遇到周边无车的情况,滴滴出现无车的情况较少。综合来看,滴滴在用户积累、品牌认知、车辆运维等多方面先发优势依旧存在。

更重要的是,当前的监管环境也越发严格,网约车司机资质和车辆标准都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出行平台若要在合规的前提下运营,短期内很难做到大规模增加运力资源。

此外,滴滴再次披露启动纽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相关准备的信息。笔者认为,滴滴回港上市,未必不是好事,毕竟,滴滴的用户和主营业务绝大部分都在国内,回到香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会基于对滴滴业务和商业模式的理解,给出更合理的估值。

出行业务之外,滴滴在自动驾驶方面也给了市场一定的想象空间。回港上市,自动驾驶和造车或将成为滴滴估值的加分项。

滴滴早在2016年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并在2019年8月,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取得北京、上海、苏州和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并获得上海市颁发的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

今年4月,滴滴发布了自动驾驶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也对软件进行了升级,并于4月初发布全球首支自动驾驶连续5小时无接视频。

今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智能汽车领域探讨合作、合作模式,结合滴滴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研究优势与广汽埃安车及车的自动整整设计、能力,共同从线控平台、自动驾驶驾驶传感器与系统集成等基础维度,全新定义并开发可拓展营销应用的新能源产品,并全速推进量产。

2021年,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造车大军,掀起了造车热浪,滴滴也是其中之一,至于滴滴处于怎样的一个段位,短期内或许很难有清晰的答案,但随之各大互联网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以及造车进度的推进,对比之下,会让投资者有更直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