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过去,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现在有多卷?

从吃喝玩乐,到衣食住行,各类优惠活动层出不穷,并且无论是活动内容、满减力度,商户覆盖范围,还是分期优惠力度,都一年比一年“卷”。信用卡“内卷”的根据地,早已不局限在卡面,而是一场围猎消费者金融生活全场景的争夺战。

近日,也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在广发热烈庆祝自己发卡量破亿时,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简称《通知》),要求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以发卡量、客户数量、市场占有率或市场排名等作为单一或主要参考指标,并明确要求“睡眠卡”在任何时点占发卡量的比例不得超过20%,全面整治信用卡行业乱发卡、滥发卡等乱象。

之所以把二者联系起来看,倒不是说发卡量并非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而是监管信号已随行业发展行则将至,信用卡已彻底告别“卡时代”。


01

-▽-

行业地位早已不取决于发卡量

众所周知,信用卡对银行零售金融的重要组成,也是利息收入和中收的其中一个重要贡献来源。其中,利息收入主要来自分期和预借现金等信用卡透支业务,收入占比近八成。周观新金融也曾在《从“费改息”看信用卡分期收入哪家强》中分析过,银行分期业务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觑。


而这些年来,从“卡时代”到“移动端时代”的市场变化明显,比起发卡量,APP月活(MAU)、卡活对利息收入和中收都有更直接的带动作用,也是更能衡量信用卡有效用户的指标。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来,信用卡在营销活动、优惠力度、广度都越来越“卷”的原因。
▲ 图表来源:普益标准

进入2021,首家手机银行APP月活破亿的银行出现了。显然,行业发展已经迈入新阶,与其比拼发卡量破亿,不如比拼APP月活破亿。

眼看行业准备得差不多,上述《通知》来了,要求银行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明确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不得新增发卡。

未来,银监会还将动态调降长期睡眠信用卡比例限制标准,不断督促行业将睡眠卡比例降至更低水平。

除了强化发卡管理,《通知》也进一步规范了信用卡分期业务的审批,以及息费收取、信批等行为。联系去年下发的《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来看,信用卡分期业务后续需要提升的不仅是灵活度和业务延展性,还有经营规范程度。

02

-▽-

精耕时代的焦虑:客群、中收、零售

自“费改息”完成后,信用卡分期计入利息收入,不少银行“中收”严重缩水,并且,信用卡分期业务有多赚钱,此前占比有多高,中收缩水就有多严重。

从2019年调整后的数据看,不少股份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在“中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占比更高,其中广发高达73.89%,民生高达42%,浦发高达31%。因此,在减去信用卡分期收入之后,广发银行的2019年的中收从351.4亿缩水至不足百亿(91.78亿);民生、浦发2019年的中收,则从500多亿缩水至300多亿。

在剔除信用卡分期收入后,银行们如何稳住“中收”,也是我们在上述历史文章提出的问题,财富管理业务当然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提到这,又不得不提到年轻客群。由于年轻客群普遍对移动端接受程度较高,对于银行的各类零售金融业务而言,信用卡是触达年轻客群第一抓手,也是撬动年轻客群触发其他金融需求的“突破口”产品,因此在信用卡触达后,通过交叉销售提高客户的粘性,可继续发掘其在财富管理、消费贷款等综合零售业务上的业务潜力,其对银行的业务贡献,自然就远不局限于信用卡而已。这,也是为何信用卡行业从“卡时代”迈入“精耕时代”后,普遍面临着“客群要年轻”“中收要做大”“零售要带动”三大焦虑,也是改善信用卡业务质量的三大关键

▲ 2015至2020年8家银行的中收表现

数据来源:wind

从上表统计不难发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增长在总体上已有疲惫之势。

即便如此,不少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依然非常重视。光大证券也在研究中指出,即使目前信用卡业务单元本身利润率下降,也不会影响银行在未来继续加大信用卡业务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挖掘存量客户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并撬动潜在增量客户。

迈入新阶段的信用卡业务存量战争,关系的早已不仅是信用卡业务本身。


—THE END—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