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

11月5日,在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数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要全面、准确理解“双碳”目标以及内涵,发展绿色金融事业。共同献力促进绿色转型,如上海在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上利用所具备的能力优势,澳门将进一步发挥“精准联系人”的功能。

朱灯花摄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宁高宁直言,石油化工企业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过去两年里,中国石油化工明显受到框架性制约,减少能耗排放。现在主要看标准,一是运输标准;二是工艺标准,从消耗到产品自身都达到检查目标。从企业来讲,要么是自己想去改,要么是市场倒逼去改,或是关掉。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绿色金融究竟如何服务绿色产业发展?如何切实帮助像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绿色化转型?

就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提出四个看法:

第一,要全面、准确理解“双碳”目标以及内涵。我国金融机构需要深刻理解落实“双碳”目标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的检查目标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自身绿色金融组织体系。

第二,要不断完善和丰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对绿色金融的保障和支持,设立看得见的支持工具、激励机制。金融机构持续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提供优惠力度,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人民银行重视技术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正在开展对于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把系统变化相关的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和管理自身环境和气候风险。

第三,深入研究金融如何支持经济低碳转型。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现有的绿色金融体系还不能充分覆盖。应深入研究如何建立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披露要求、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在现有的绿色金融框架中,逐步纳入转型经营相关的投融资安排。

第四,继续主动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协调。11月4日,由中欧等经济体共同发起的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期间召开IPSF年会,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尤其对于促进跨地域的资本流动,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也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完善细化绿色金融评估标准、信披机制,有助于引导绿色资金健康流入绿色项目,能帮助降低成本。二是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激励机制,而且也要更加具有广泛运用的普遍性。三是设计更多产品来帮助降低绿色项目的投资成本。四是重视投资者教育。市场上需要真正想投资绿色项目的投资人,随着投资群体的扩大,市场上绿色融资成本会降下来。当前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对绿色偏好不是很深,更多还是关注收益率情况。五是加强国际合作,真正打通市场渠道。

响应助力“双碳”目标

各级地方政府、管辖区,交易所、企业、机构等资本市场参与者纷纷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双碳”政策,为绿色经济转型贡献力量。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通表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上具有巨大的能力优势。面向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全国碳排放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联动发展;加快恢复绿色金融的对外开放,鼓励投资境内绿色金融产品,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发行绿色债券;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完善绿色金融信用体系;积极促进产融对接,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运行情况如何?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周小全介绍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运行平稳有序,下一步将特别结合上海已有的优势,尽快扩大交易主体覆盖范围,要把化工石化等行业纳入。在扩容进场企业之时,还要引入合格机构投资者入场,交易主体的扩大有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澳门将有望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新生力量。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姚坚认为,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其中国际环保合作为澳门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澳门将进一步发挥“精准联系人”的功能。

记者 朱灯花

编辑 陈偲

责任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