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贝

“医疗AI第一股”诞生了。

2021年11月5日,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鹰瞳科技”)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开盘价67.6港元/股,截至收盘跌幅达9.45%,以68.00港元/股报收。

鹰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截至2020年1月底,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均设立了子公司及研发中心。截至上市,该公司已获得7轮融资,投资方不乏搜狗、复星锐正、平安创投、九合创投等知名企业。

近几年,AI医疗如火如荼,医疗影像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但市场规模却极为庞大。

美国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指出,中国医学AI影像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3亿元,在2030年增至9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6.7%。

资本加持,市场庞大,鹰瞳科技抓住了风口,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保证数据合规安全,如何克服亏损,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都是其亟需解决的难题。

成立6年,可投入商业化的产品仅4种

如今上市的鹰瞳科技,最早萌芽于其创始人的一段经历。

“我的家人被误诊了,经历了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和认知。”这使得具备医学及程序员背景的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开启了医疗AI创业之路。

张大磊最初的想法是所有人身上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鹰瞳的技术得到预诊断,但最后聚焦到只看一个人的血管和神经的健康状况。

2016年,鹰瞳科技确定发展方向,基于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公司。

目前,鹰瞳科技已拥有三个核心产品,可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此外,鹰瞳科技还自称拥有一条产品管线,涵盖其他针对青光眼、白内障等七款SaMD与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社区诊所、体检中心、保险公司、视光中心、药房等多种大健康服务都是应用场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产品众多,但从招股书来看,目前鹰瞳科技实际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可投入商业化的产品仅有Airdoc-AIFUNDUS 1.0、青光眼检测SaMD、适应于55种病灶和疾病的医疗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以及自研AI眼底相机P型4种。

在营收层面,招股书显示,2019年与2020年,鹰瞳科技的收入分别为3041.5万元及4767.2万元。2021年上半年,鹰瞳科技的收入已从2020年同期的651.1万元增至4947.7万元,同比增长659.9%。

持续亏损,高昂研发费用拖后腿?

营收大幅增加,但鹰瞳科技并不赚钱。

2019年,2020年两年,鹰瞳科技分别亏损8713.9万元和7962.6万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仍未摆脱颓势,继续亏损3749万元。

身处热火朝天的赛道,为何不赚反亏?

鹰瞳科技给出的理由是候选产品研发相关的研发开支以一般行政开支(包括雇员福利开支)。

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0年,鹰瞳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121.2万元、4230.9万元,分别占收入的135%、88.8%。

事实上,不只是鹰瞳科技,他的竞争对手也是如此,如2020年,科亚研发开支达1.17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为165%;推想研发开支为6684万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为241%。

研发的重金投入,直接影响着公司们的营收。

正如鹰瞳科技在招股书中所说:“我们将很大部分精力及财务资源投入到现有产品组合的开发,能否从经营活动中获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组合可否成功商业化。”

但问题在于,产品商业化之后,公司就一定能赚钱吗?其实不一定。

众所周知,技术研发的投入是“长期主义”,一旦企业将自身定位为技术公司,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资金,重要的是,这种压力不是短暂的存在,而是一直存在。

监管也是悬在鹰瞳科技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

在招股书中,鹰瞳科技称其大数据库中大约有3.7百万张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及其相应的多模态数据。从业务来说,拥有丰富的数据对于业务发展是极大的优势。

但问题是,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生效,虽尚未正式应用,但该法律要求企业需按照规定储存,管理相关数据。

如此一来,在监管层对于数据安全极为重视的大环境下,鹰瞳科技的数据库极有可能面临监管风险。

百亿市场,竞对带来的“威胁”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缺乏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6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死因,老龄化与医疗意识的提升导致医学检查明显增加。

在市场需求下,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的技术在医学检测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行业预计将由2020年的3亿元人民币增至2030年的923亿元人民币,2020年至2030年的年符合增长率为76.7%,而单就视网膜影像AI这一细分赛道来看,未来10年有望达到的市场规模可以占到整个医学影像AI的三分之一以上。

百亿级别的市场令玩家们蜂拥而至。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国内AI+医疗领域共发生了89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总计达到175亿元人民币,其中医学影像约占总融资数的1/3。

从企业总量来看,目前,我国有2万多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医疗影像、医学影像”的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相关企业,超5成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

对于这样的激烈竞争,鹰瞳科技的压力不小

在招股书中,鹰瞳科技提到面临来自其他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公司及潜在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同时称,若其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自身的产品更有效、便利或实惠,都会对其商机及经营业绩受到影响。。

实际情况是,鹰瞳科技的产品在应用上已经遇到了劲敌。如,鹰瞳科技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 1.0版本的对手就有致远慧图、成立18年的爱尔眼科以及腾讯与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的体素科技等。

但其实,在这个赛道中,无论哪个玩家,面临的问题都大同小异,纵观国际亦是如此,仅拿盈利来说,IBM旗下Watson Health虽年收入高达10亿美元,但依旧未能实现盈利。苹果,亚马逊虽为科技巨头,但在医疗健康项目上也频频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