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男人的一席话,让欧洲天然气坐了趟过山车。

普京“亮剑”

欧洲天然气已经连续涨价14个月。

2021年8月初,与2020年5月的创纪录低点相比,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了1000%。根据今年1月以来至9月20日的数字统计,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上涨了250%。

相比疫情,能源危机更要了欧盟的命。

天然气库存枯竭和低风速导致整个欧洲的电价飙升,欧洲各国政府压力很大,消费者走上街头在冬季取暖季节之前抗议电费飙升。英国、德国、法国和西班牙,一些欧洲主要经济体的电价在过去一周创了纪录。

9月15日晚上7-8点的英国日前电价冲到了2500英镑/MWH的水平,大约为22元人民币/度,这是2020年平价电价的7倍。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电力批发市场的平均电价达到175欧元/兆瓦时,约是半年前水平的三倍。

英国因为天然气价格上涨,化肥厂也停工了。

化肥厂不仅仅需要天然气作为燃料,也需要用它作为原料,价格上涨简直是双杀,厂家干脆躺平,不生产了。

英国政府突然发现自己食品供应链的60%都要依靠化肥厂。停工之后,屠宰场,食物防腐,碳酸饮料都搞不了。

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大额补助,让化肥厂重新开工。

北欧的瑞典最近重启了一个关停10年的油电站,每小时烧70吨燃油发电。

这是彻底没有天然气了,环保少女用爱发电的照片再次上了封面。

10月5日,欧洲市场上的天然气价格再创新高,飙升的价格完全没有一点下来的意思,让整个欧洲都倒吸一口凉气。

资本主义社会,没有集体供暖,谁家冷自己点自己的热水器。

捷克斯洛伐克有集体供暖是因为前苏联的影响。现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就算分手了,也都是小区规模的集体供暖,暖气费很便宜。如果你自己家的热水器,烧天然气还能便宜点儿,但你得有天然气管道。

像塞浦路斯这样的国家烧的是汽油。汽油一涨价,有些低收入住户就交不起暖气费。但塞浦路斯天气暖和,冻不死人。

而烧天然气的英国,每年冬天都会冻死人。这都是冻死在自己家里的。

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今冬可能会有数千万欧洲家庭无法负担取暖费用,而陷入“能源危机”。

值此欧洲“危急存亡之秋”,普京发话了。

10月6日,普京大方地表示:

俄罗斯作为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国,已准备好在价格飙升之际稳定能源市场,并称俄罗斯今年对欧洲天然气的出口销量或创新高。

就在普京宣布加大对欧洲天然气出口力度,承诺保障能源供给之后,天然气跌了...

英国天然气期货立马转跌,跌幅一度超过12%,盘中原本大涨逾38%,周三全天振幅超50%。

同一日,荷兰TTF天然气价格也高位回落,大跌近10%。

不仅欧洲天然气价格狂泻,原本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位的美国天然气隔夜盘中也回吐2%以上的日内涨幅,跌超10%,创一年来最大跌幅。

普京一开口,油气抖三抖。

离不开俄罗斯的欧洲

欧洲,尤其是西欧那些发达国家,对俄罗斯是真的爱恨交织。

双方之间的恩怨已经不能用三言两语来说清。

一方面,是政治上的疏远与敌视;另一方面,是经济上的依赖与需要。

西欧国家相对缺少化石燃料,即使是德国著名的鲁尔区,其煤矿中品质最差的褐煤也占较高比例。

缺乏优质能源是欧洲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不过西欧国家有的是钱,而东面的俄罗斯有的是能源,供需对接上,一拍即合,俄罗斯就成为西欧主要的能源供给地。

欧洲的天然气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本土生产与储备。

二是进口。主要从俄罗斯、非欧盟成员国和美国等国家进口天然气,其中,俄罗斯份额最大。

很多人不知道,虽然欧洲有那么多的发达国家,但是整个欧盟的天然气,有50%左右的份额靠俄罗斯提供;而欧洲的天然盟友美国虽然也是天然气大国,但由于欧美之间隔着大西洋,所以美国天然气难以运输过来。

2014年俄罗斯吞并乌克兰部分地区,克里米亚也回归了俄罗斯,而乌克兰东部问题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乎,欧盟宣布对俄的经济制裁,计划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2016年至2018年期间,欧盟天然气进口只增不减。

如今,每四个欧洲家庭就有一个使用的是来自于俄罗斯的天然气。而在最近这两年全球贸易市场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之下,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性不但没有降低,还上涨了。

这脸打得真是啪啪响,口头上一个劲的嫌弃俄罗斯,掏钱包买能源的姿势却最诚实。

随着欧洲天然气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再加上天然气价格暴涨,会使得欧洲更加依赖于俄罗斯的天然气。

“北溪二号”项目才刚竣工,正在德国进入审批阶段。

美国如果敢在如此关键的节骨眼上,卡北溪二号的脖子,搞一波制裁,欧洲都敢跟美国翻脸。

冬天就快要来了,北溪二号要是不能在今年冬天通气,欧洲今年就得“断气”。

不难预见,以前摆在西欧和俄罗斯之间的政治问题,这回都会被淡化,以往二十年都解决不了的事,这次两个月都要摆平。

俄罗斯在本轮的天然气行情赚得钵满盆满,欧洲也能在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上更进一步。

挥之不去的阴霾

尽管普京承诺,将保证对欧洲的能源供应,但并不意味欧洲便能从能源危机的漩涡中成功脱身。

上一次石油危机导致能源价格大涨时,欧洲非常幸运的发现了北海油田,才缓解了燃眉之急,顺带养肥了英国和挪威。

如今,北海油田几近枯竭,天然气引发的危机再次席卷欧洲。

可以说,能源危机在2021年下半年,甚至是明年,都将是全世界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风头可能会盖过新冠疫情。

能源危机、燃料危机、电力危机,三位一体。

去年,为了应对疫情中的经济衰退,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开启核动力印钞机,疯狂印钱,在过去一年推升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

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粮食、钢铁、橡胶以及其他原材料统统一个劲往上涨。

经济事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基础性的商品涨价,立马就会传导到其他领域,这也是本轮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而欧洲显得尤为严重的原因在于四点:

一是,欧洲发达国家多,社会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高,对能源需求量远大于其他地区。

二是,欧洲缺少化石能源,依赖进口。

三是,今年1月份,欧美普遍经历世纪寒冬,极大消耗了天然气库存。再加上今年夏天,又经历一次世纪酷暑,加大了电力消耗量。

四是,激进的环保政策,这也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经过百余年的工业化进程,欧洲的污染问题一度触目惊心。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觉醒,欧盟开始变成全球的环保先锋,出台了非常激进的清洁能源计划。

正常人的思维去制定政策,一般都会避免多个不确定因素叠加到一块,增加政策风险。

欧洲偏偏不信这个邪,非要把产业的环保转型和疫情防控,解决社会失业问题,放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中一起来做,让社会治理的难度成几何倍增加!

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欧盟的经济引擎德国,至今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比其他欧盟国家更依赖煤炭。经过长期谈判,德国政府计划到2038年关闭所有的燃煤电厂,共计84座。

这样的举措不可谓不激进。为了减轻煤炭产区在转型期间的阵痛,德国政府也下了血本,计划支出450亿美元以推动相关产业转型。

英国清退煤电的步伐更快,原本计划在2025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在今年早些时候又将这一目标提前到2024年。

然而和法国比起来,英国、德国还差点意思。

继承了革命老区,激烈改革传统的法国,今年年底前就会彻底淘汰煤电。

人家都要缓个几年,慢慢做,法国一步到位,完全没有留下缓冲的余地。

又是通胀,又是疫情,又是环保。

危机可能短时间就度过吗?

今年,欧洲毫无疑问要过一个最贵、最“冷”的冬天。

当欧洲人买不起燃气,买不起油,交不起电费、取暖费的时候,他们应该要记住:

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