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钟、量子通信、可燃冰……这些99%的人都搞不懂的黑科技,中国都是妥妥的世界第一。但是,别以为让世界仰望的中国发明只是集中在这些领域。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也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

众所周知,冰箱是全球普及度非常高的家电,这个领域的中国品牌名气也是响当当——不但占据了全球(除中国)冰箱销售规模的1/3,在行业标准、市场份额上也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这种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冰箱凭借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达成的。从欧美品牌独占市场、日韩品牌后来者居上,再到中国的海尔蝉联全球13连冠,中国冰箱不仅完成了从“局部保鲜”到“全空间保鲜”的重大跨越,也让世界冰箱业进入到“个性化保鲜、场景化服务”的新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冰箱的全空间保鲜科技发挥了主导作用。

何为全空间保鲜科技?

那么,海尔冰箱的全空间保鲜科技到底是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下世界冰箱业中心的3次变迁。

近50年来,世界冰箱业的中心有3个明显变迁的过程:在1970年之前,基于先发优势,世界冰箱行业属于“欧美时代”,特别是美国的惠而浦长期占据世界第一。1970年之后,三星、松下等日韩品牌开始崛起,冰箱行业进入日韩企业主导的时代。2000年之后,中国海尔逐步起势,抓产品质量、搞海外创牌、创人单合一、造场景生态,一系列的变革创新让中国企业接棒日韩品牌,开创了属于中国的新发展时代。

实际上,中国冰箱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的契机,正是因为攻克了欧美、日韩品牌未能解决的难题。那时,即便对温度的控制屡有进步,但人们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冰箱里放果蔬还凑合,但放茶叶会长毛,放坚果也不酥脆;冷冻室的猪肉,要反复化冻,营养流失严重,口感也不好……

这种情况下,海尔冰箱全空间保鲜科技在2015年应运而生。这项科技首次提出了冷藏、冷冻都保鲜的概念,在行业关注的冷藏区应用干湿分储技术,果蔬区湿度为90%、干货湿度为45%,控温之外实现对湿区的精控;在行业罕有创新的冷冻区,海尔冰箱通过冷冻智能恒温技术,把冷冻室温度波动降低40%,避免冻肉因反复化冻而折损营养。从消费趋势来看,这种创新正契合了健康饮食风潮,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更凸显了前瞻性。

对世界家电带来什么影响?

攻克世界性的技术难关,对用户和行业的影响自然也是世界级的。就笔者观察来看,主要有三大影响:

第一大影响,全球用户迎来健康饮食新品类,国内外机构纷纷引进。

在中国,全空间保鲜冰箱这个新品类创造了一个市场奇迹:一个品类的份额,就超越了很多新老冰箱品牌。在欧美,素来挑剔的老外们,也十分追捧。美国的联合国大楼、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医学院等对保鲜条件有严苛要求的高端场所,都引进了海尔全空间保鲜冰箱。在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海尔全空间保鲜冰箱2020年上市就引爆,增长都在60%以上,增速稳居行业第一。

第二大影响,“全空间保鲜科技”从一个企业“蔓延”到一个行业,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冰箱业的进步。

混合多循环制冷、全空间精准控温,这些都是世界冰箱业对照“全空间保鲜科技”模仿出来的技术。这其实也见怪不怪了,毕竟冰箱业进入“中国时代”后,海尔冰箱先后有多达20多项重要发明受到世界同行的模仿。

对于模仿,中国企业其实也很淡定。因为模仿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认可和致敬,可以倒逼自己搞出更多、更具技术壁垒的创新,也可以带动世界冰箱业不断向高端化成长,受益的还是全球用户。

第三大影响,世界冰箱业的创新思维,有了一次重要的迭代。

对比行业保鲜技术来说,“全空间保鲜科技”是更贴合实际需求的。世界冰箱业由此也认识到,只搞一刀切的“控温”、标准化的“风冷”是消除不了用户痛点的,不同的食材、不同的保鲜区,需要的是个性化、场景化的保鲜方案。

物联网时代的创新,还体现在哪里?

除了对不同属性的食材分类储鲜,物联网时代语境的下的个性化、场景化更多的意味着“智慧”“成套”等新需求。在这条新赛道,海尔智家、美的、小米等已经展开了专项布局,中国品牌有望在创新模式上实现引领。

以率先转型场景的海尔智家为例,旗下的场景品牌——三翼鸟已在全国超300个城市加速落地。在三翼鸟厨房,海尔冰箱是储鲜载体,更是“吃、买、存、做、洗、改、母婴”7大场景的智慧中枢,可以帮用户自动购买食材,联动烤箱智慧烹饪……对比冰箱硬件,这样的场景式创新对用户来讲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从追赶、模仿到引领、被模仿,从世界的边缘走到世界的中心,这是中国家电业30多年来走过的历程,相信在这个中心位置,中国还会诞生更多的硬核科技和创新成果,去塑造和刷新世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