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照野

  编辑:李荷举

  风品:邓亮 蓝海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疫情的蝴蝶效应,仍在产业间发酵。

  一个直观案例,就是全球芯片荒。

  上半年,彭博社发文《为什么1美元芯片的短缺可以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称,芯片的供应危机正在影响全球经济。

  进入下半年,小到手机,大到汽车,“芯片荒”未获缓解,反而有加剧迹象。

  就在上月,中芯国际表示,预计第3季度和第4季度产品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而供不应求的状态将至少持续至2022年上半年。

  此言一出,诸多下游产业慌得一匹。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评马来疫情时感叹“抽芯断供供更苦,举杯销愁愁更愁。”小米创始人雷军则以一个“唉”字留言评论。

  发愁是有逻辑的,看看8月的新能源汽车交付榜,往期销冠蔚来连前三都没保住,零部件供应严重受限是下滑关键。

  危机,也是转机。

  于国产芯片企业而言,一场“强芯”攻坚战正在爆发。

  01

  卓胜微的真金时刻

  SHOUCAI

  独立行业分析师李晨认为,东南亚疫情反复及国产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国内半导体产业正快速崛起,国产替代所带来的市场化推动力明显,国内公司因“缺芯”获得了更多导入机会。

  从半导体板块的景气度上可见一斑。据东方财富统计显示,A股市场85家半导体公司中,有81家今年半年报实现盈利,业绩增长股有74家。整体看,上半年A股半导体公司实现净利327亿元,同比增长106.83%,增幅创历史同期新高。

  业绩集中爆发,背后是潮涌的产业机会,以及追潮者们。

  “射频巨头”卓胜微,应是这波红利的潮头屹立者。

  2021半年报显示,卓胜微营收23.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6.48%,净利润10.14亿元,扣非净利润9.94亿元,分别同增187.37%和192.42%。

  值得注意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4.33亿元,同比增长594.12%,本期综合毛利率57.63%。2021年上半年模组产品销售占比达28%,相比去年全年的10%占比,有了不小进步。

  股价自然也是一路向上。截至9月14日收盘价353元/股,相比发行价35.29元,累计涨幅10倍。

  业绩股价双热,是有实力打底的。

  作为国产射频开关龙头,卓胜微主营产品为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LNA)和射频模组。在射频开关领域,其已占据全球10%的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5,产品进入三星、小米、华为、vivo、OPPO等知名手机品牌商供应链。

  2021年上半年,卓胜微射频分立器件产品营收16.61亿元,营收占比70.41%,毛利率54.91%,同比增长2.28%。

  射频模组业务增长更猛,营收6.62亿元,同比增长62127.17%,毛利率达65.13%,较去年同期提升6.25%。

  对此,卓胜微表示,一方面,5G 通信技术发展带动了射频前端市场需求快增,公司产品在客户端持续渗透;另一方面,相较于去年同期,卓胜微产品类型实现从分立器件向射频模组的跨越,适用于5G新频段的接收端射频模组产品需求持续攀升。

  2020年,卓胜微营收27.92亿元,同比增长84.62%,归母净利润10.73亿元,同比增长115.78%。净利率达38.34%,而A股芯片设计类上市公司平均净利率不到20%。

  换言之,与多数靠去年低基数翻身的企业不同,上述增长源于市场向好,更源于自身业务精进。

  拉长维度,这份价值真金或有更深体会:2018-2020年,卓胜微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23.26%;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57.07%。2020年ROE为49.18%,连续5年保持在40%以上。

  同时,射频前端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大市场。Yole预测,全球射频前端市场将由2019年的152 亿美元增到2025年的253.98 亿美元,2020-2025复合年均增长率11%。

  然另一厢,在射频前端芯片/模组领域,仍然是国际大厂占据主要份额,中国厂商参与程度较低。

  这也是卓胜微的机会。其目标正是对标国际大厂、推进“国产替代”。卓胜微董事长许志翰曾强调,卓胜微追逐的是Qorvo、Skyworks这些国际头部厂商,永远盯着前面的对手,跑得更快、追得更近,就与后面的距离拉得更远。

  “卓胜微策略是,利用我们已经上市的资源,尽快布局高端产品,把卓胜微的护城河加宽、垒高。”

  并非画饼虚言。在9月9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卓胜微表示,将已经存在多年的IPD应用在5G,是一种创新,因为打破了很多行业人士认为的5G必须要用BAW。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从2G、3G/4G到5G的演进过程看,射频器件的复杂度逐渐提升,其实每一代通信技术在演进中,对国产厂商而言能否弯道超车要看战略与实操。

  5G浪潮,给了卓胜微更大的业务推动力,产业深意无需累言。

  巴菲特的雪球效应告诉我们,要想把价值雪球越滚越大,湿雪(自身实力)与长坡(行业赛道)缺一不可,显然卓胜微已抓住了两者,其稀缺的真金效应还有持续看点。

  不过,大愿景也有大挑战,日拱一卒、平衡时机与节奏也是重中之重。

  据卓胜微8月24日的披露信息,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总额为30.0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将投资于高端射频滤波器芯片及模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5G通信基站射频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募投项目从“合作共建”转为“自建”。

  9月14日晚,卓胜微公告称,实控人许志翰将部分股份办理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截至本公告日,许志翰累计质押股数为46.35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2.04%。

  放眼未来,卓胜微已逐步实现射频前端产品的全面布局。产品应用领域不断延伸,逐步进入通信基站、汽车电子、路由器等下游应用领域。这预示着更海量的市场替代空间,也意味着更多培育压力,甚至试错挑战。但这恰恰也是卓胜微一路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

  02

  双降者的翻盘战、持久战

  SHOUCAI

  的确,越是行情大好时,越要居安思危、保持敬畏。半导体板块整体虽热,也不乏黯然折戟者。

  公开资料显示,澜起科技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公司,目前主要包括两大产品线,互连类芯片产品线和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

  核心产品是内存接口芯片,该品营收占到总营收的99%。作为全球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占据全球近46%的市场份额。

  但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统计数据也显示,这是一个妥妥的小众市场:2020年内存接口芯片市场规模仅约6亿美元。

  2021年上半年,澜起科技营收7.24亿元,同比下降33.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亿元,下降48.82%。

  双降与业务周期不无关系。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诸多企业对供应链安全产生担忧,全球云计算需求出现阶段性上升,加大了对内存接口产品采购。

  而202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需求下降且前期库存较高,内存接口芯片业进入一轮去库存阶段,产品价格下降,这一行情一直延续到了2021年初。

  加上2020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能持续紧张,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产能严重短缺,澜起科技毛利率由2020年同期的73.70%降为63.00%。

  行业分析师林永表示,澜起科技2017年剥离消费电子芯片业务后,内存接口芯片业务成为其主要营业收入构成。这一举措在提高毛利率的同时,也带来业务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使得澜起科技的销售额受下游内存产品市场影响较大,盈利空间受限。

  内外因共振导致了营收、净利双滑。

  毋庸置疑,在全球内存接口芯片领域,澜起科技的DDR4技术与IDT、Rambus等公司同为当前市场主流。澜起科技DDR4产品的全球市占率从2016年的28.47%升至如今的近50%,堪称国产替代的典型代表。但这侧面暴露出澜起科技的业务单一性。

  换言之,想要享受更多替代红利、行业红利穿越周期,澜起科技还需多元拓新、迭代升级产品线。

  庆幸的是,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9.84%。拉长时间维度,2018年至2020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2.77亿元、2.67亿元、3.00亿元,持续保持高位。

  也或基于此,8月27日,澜起科技迎来169家机构的扎堆调研。

  DDR5无疑仍是一大看点。报告期内,澜起科技已完成DDR5第一子代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量产版的研发,并持续根据最新版JEDEC标准及客户的测试反馈进行最终优化,预计2021年底前正式进入量产爬坡阶段。

  澜起科技表示,将努力在DDR5世代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新的引领作用,有望增厚业绩。

  同时,结构性压力下,澜起科技也在着力新业务。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应对因内存接口芯片行业升级过渡期带来的短期业绩压力,全力拓展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的市场空间,取得良好进展。具体看,报告期内,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实现营收3771万元,虽体量不大,但698.37%的爆发式增速还是让市场看到了新增曲线。

  中长期看,澜起科技的津逮服务器、人工智能芯片等产品也在量产或研发阶段。

  换言之,当下业绩受困的澜起科技,不乏翻身翻盘机会。但能否真正蜕变,也依然是场持久战。

  03

  先精后全 替代先锋

  SHOUCAI

  半导体行业,何尝不是同样的考量。

  《英才》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A股140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36.99%、净利率14.05%;设备板块平均毛利率47.04%、净利率22.08%,盈利水平全行业最高。与此同时,设备公司的营收平均同比增长97%,比行业平均高出30个百分点。

  高增之姿无需累言,但能否持续、能持续多久,仍是一场核心实力攻坚战。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数字化、智能化大潮汹涌,半导体设备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作为产业基石,较低的国产化率制约了整个产业发展,实现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尤为凸显。

  头部企业,自然是开路急先锋。

  比如中微公司,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半导体供应商,其产品竞争力已处国际一线。以刻蚀设备为例,已进入全球最先进的5nm先进制程产线。

  往期看,在刻蚀领域和薄膜沉积领域,中微深耕已久,曾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解质刻蚀机。也是国内唯一兼具CCP与ICP两种刻蚀技术的企业。

  目前,中微公司主要为集成电路、LED外延片、功率器件、MEMS等半导体产品的制造企业提供刻蚀设备、MOCVD设备及其他设备。其中,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在国际一线客户从65纳米到14纳米、7纳米和5纳米及其他先进的集成电路加工制造生产线及先进封装生产线。

  中报业绩是更直观的实力说明:营收13.39亿元,同比增长36.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3.97亿元,同比增长233.17%。

  其中,刻蚀设备收入8.58亿元,同比增长84%;不过MOCVD设备收入2.19亿元,同比下降了10%,主要受市场需求影响。

  好在,上半年企业毛利率为42%,Q2毛利率更达43.5%。研发投入2.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40%),同比增长38.1%。

  2018年至2020年,中微公司的研发费分别为1.18亿元、2.33亿元、3.31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截止报告期末,中微公司共有研发人员34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50人,占员工总数38%。

  大投入也有大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中微公司称,目前CCP刻蚀机已在5nm器件上实现量产,并在5纳米以下器件的试生产上实现突破性进展。

  半年报显示,在研项目显示中微公司目前已完成3nm刻蚀机Alpha原型机的设计、制造、测试及初步的工艺开发和评估。

  能否在尖端领域再下一城?

  董事长尹志尧表示,将从三个维度扩展业务布局:深耕集成电路关键设备领域、扩展在泛半导体关键设备领域应用并探索其他新兴领域的机会。

  极者之道,先精后全。懂得快慢机的中微公司,与整个半导体一样可缺成长性?

  04

  中国“芯”的万亿星辰

  SHOUCAI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晚,芯片技术门槛高、成本弹性大、产业高度集中,使得中国芯片企业研发投入、技术人才都滞后于国外,从而在产品性能和核心技术上依然和芯片巨头有差距。下游不少企业依然难脱离“美国芯片三巨头”。

  在首财看来,想补足短板,持续的高质前瞻创新是关键。尤其是起到支撑作用的上游新材料领域,具有技术壁垒高、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特点,这些都需依靠时间耐力、战术深耕、战略隐忍去补课。

  见微知著,细品上述三家案例企业,无论高光还是低谷,都已将创新研发、死磕核心技术作为一条价值主线。想来,也正在这一个个产业链各环节的芯片企业蓄势蓄能,才有了目前半导体产业爆发出的成长性优势。

  据数据宝报道,201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产值不到1500亿元,2020年上升至8911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7.93%。2021年,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成为亚太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排头兵。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耗国。目下的“芯片荒”,产业链上下游压力可想而知。

  冰火交融中,更突显了国产企业的替代紧迫性。

  好在,政策层面已经是暖风阵阵、扶持之意尤甚。《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相继出台,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此外,“新基建”的东风也将推动芯片产业进入“快车道”。根据国家制定的半导体五年计划,2025年左右国产化芯片要实现70%的自给率。

  面对星辰大海,卓胜微、澜起科技、中微公司不缺翻身、进阶机会。但也非触手可及,大市场也意味强竞争。

  中国“芯”决战万亿产值,一切实力说话。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