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永辉官宣创始人张氏兄弟签署了《关于解除一致行动的协议》,谁也不会想到曾经携手打江山的兄弟二人,竟会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据天眼查资料显示,两兄弟对立后,原本第一大股东的地位立刻被持股20%的香港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取代,张氏兄弟分别以14%和8%的份额,跌落第二及第三股东。

搜图

编辑

值得一提的是,紧随其后的京东与腾讯,分别持股11.5%及5%,持股与张氏兄弟相差不大,同时由于头部的几家巨头中,没有任何一家拿到绝对控股权,这意味着眼下永辉实际上已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回首永辉一路走来的风雨,人们不禁感慨,当年张家兄弟创办永辉艰难重重,经营过程中先后遇到友商围攻及投资失误赔光老底等种种磨难,可两兄弟始终勠力同心,带领着永辉走向辉煌,怎么如今打下了零售界的天下,他们反而分道扬镳了呢?

01兄弟齐心

说来张氏兄弟一起打天下,却没能一起坐天下的原因,或许可以从他们的创业史里窥知一二。

搜图

编辑

1988年,18岁的张轩宁迫于生计,不得不辍学去卖啤酒。

岂料到了啤酒厂后,张轩宁的商业天赋完全被激发出来,别的销售员还遵循着坐等买家上门模式时,张轩宁就率先推出了“打电话订货”及“1小时内送货上门”的人性化服务,一下子成为了厂里的销售明星。

眼看生意越来越好,张轩宁索性拉上弟弟张轩松一起干起了啤酒代理。

两人以“送货上门、服务到家”为卖点,短短几年间就坐到了福建省总代理的高位上,还成功跻身为当地啤酒代理商的三巨头之一。

张氏兄弟就此赚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恰好当时超市业态正处于一片蓝海,两兄弟观察到当地新开的华榕超市每日人声鼎沸,一致认为“超市”必将取代小卖部,成为下一个商业风口。

于是,两人拿出多年积蓄,于1995年12月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古乐微利超市”,期待着能再创一次销售啤酒那样的辉煌。

搜图

编辑

“古乐微利”说是超市,其实不过是个大些的食杂店。由于张氏兄弟资金有限,“古乐微利”的经营面积仅有100平米,主要销售人们日常需要的生活物资。

“古乐微利”虽小,顾客却很多。只因“古乐微利”里销售的所有商品,售价都十分友好。

比如同样一款毛巾,别的超市里售价3元,“古乐微利”就只卖2.3元到2.5元,瞬间赢得了无数顾客的追捧。

“古乐微利”的成功让张轩宁与张轩松信心满满,三年后,两兄弟扩大经营, 在福州火车站附近又开了一家超市,这一次,他们给超市取名“永辉”。

相比于“古乐微利超市”的薄利多销,“永辉超市”的特色则是啤酒供应链。

靠代理啤酒起家的张氏兄弟,一直将啤酒当作卖点,即便两人后来改行开起了超市,依然惦记着啤酒生意,这促使两人在1996年深度介入了啤酒的生产环节中。

介入的方式十分简单粗暴。先是张轩松靠着多年积攒的人脉,成功当事了榕城啤酒的副总经理,而后张轩松再与哥哥一起四处召集合伙人,共同成立了福州榕泉啤酒有限公司,其中张氏兄弟分别担任公司的总经理与副总经理。

搜图

编辑

可惜,张氏兄弟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啤酒市场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榕城啤酒在当地两大巨头惠泉和雪津的夹击下举步维艰,张氏兄弟为了保住榕城啤酒的市场份额,只得拼命砸钱促销量,不知不觉就投入了数百万元。

这些钱,是张氏兄弟打拼多年的全部积累,而投资榕城啤酒,则是两人的一场豪赌。

但两人终究是赌输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打垮了榕城啤酒,也让两兄弟一夜返贫,输了个彻彻底底。

所幸在这最艰难的时刻,张氏的海外亲属毅然出手,出资相助兄弟俩,这才保住了永辉超市这块招牌。

多年以后,张轩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这段至暗时刻,还忍不住说道:“我跟哥哥一起扛过数百万的损失后,我终于变得更加沉稳理智。”

搜图

编辑

可不,啤酒生意一赔到底,兄弟俩痛定思痛,决定从此全心全意在零售业里深耕,而这一决定也即将让他们手中的永辉,闪现出夺目的光辉。

02祸起萧墙

2001年,张轩松、张轩宁所在的福建省开始推广农改超(农贸市场超市化运作)政策,两兄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分别出资60万元和40万元,大力改造永辉超市,使之成为可以买到生鲜产品的新型超市。

永辉超市的转型,带给了顾客新奇体验。一时间,当地百姓纷纷选择在永辉超市购物,而这无形中促进了当地的税收增长,从而让永辉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02年,永辉作为当地的优秀商家代表接受了国务院七部委联合检查,相关领导在检查中充分肯定永辉模式并提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永辉就此冲出了福建,短短几年内将连锁店开遍神州大地。

2009年,永辉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了100亿,张氏兄弟见永辉的吸金能力如此强大,如忍不住动起了让永辉上市的心思。

在张氏兄弟看来,上市后的永辉必将如虎添翼,创造更大的财富,谁料待到永辉真的上市成功后,麻烦却接踵而来。

搜图

编辑

原来,永辉草创之时,张氏兄弟虽然是超市的领导者,但张家的其他亲属也为永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永辉上市后,这些亲属们也盼望着能分一杯羹,获取一些永辉上市的红利。

对此,张轩宁表现得十分大度,他不仅对亲友们分股权的意愿表示出友好态度,还高喊着“举贤不避亲”,主动提拔亲友们进入董事会,让裙带关系充斥着整个永辉管理层。

而弟弟张轩松则更为理性,他希望永辉能摆脱元老们的影响,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创造更多的辉煌。

不同的经营理念,让两兄弟间渐渐产生了分歧。恰好此时零售业态正巧处于急速变化期,pc端购物成了新潮流,倒逼传统零售业转型。

永辉的业务也因此进入了寒冬,要知道,在网络购物走红前,永辉的半壁江山竟然是靠着电话订购生鲜撑起来的,而且还只能按月度或者年度订购。

这种模式不但送货速度赶不上网络购物,商品品种也有限,很快就被大众抛弃。

为了抢救永辉,张轩宁急忙在电话购物的基础上,推出了“永辉微店”APP,从而实现用户线上订购,永辉送货上门,极大的提高了送货效率。

搜图

编辑

然而,彼时购物平台比比皆是,“永辉微店”很难获取流量。张轩宁见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以出让永辉10%股权为代价,促成永辉与京东合作。

永辉的生鲜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京东到家”售卖,然而,京东的平台虽大,生鲜业务却刚刚起步,这让永辉在京东的生意一直做得不温不火。

张轩宁不死心,他仿造盒马生鲜的销售模式,推出自己的生鲜品牌——“超级物种”。

哪知盒马的生鲜销售火爆,门店开遍全国各地,可张轩宁的“超级物种”却一直血亏,直亏的张轩松忍无可忍,公然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对于超级物种,我和张轩宁的看法有分歧。”

“超级物种”让两兄弟的矛盾白热化,也拉垮了曾经的零售巨头永辉。2017年,永辉巨亏2.67亿,张轩松看着满眼赤字的财报,不禁萌生“单飞”的想法。

如此一来,就有了惊呆众人的《关于解除一致行动的协议》。张轩松将他持有的永辉云创20%股权将转让给张轩宁,这宣告着“超级物种”与永辉的剥离。

搜图

编辑

但甩掉了云创这个大包袱的永辉,前途也不容乐观。张家兄弟分家后,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这直接导致永辉的股价一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