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李嘉诚跑了》。

这是2015年9月12日,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一篇文章的标题。

这篇文章认为,李嘉诚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但在盆满钵满之后,“其商业帝国,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

彼时,人民日报海外版也算了一笔账,据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已经在国内套现了上千亿元,这些钱被他投往了欧洲,买电信、买电力、买天然气。

在此之前,李嘉诚是蝉联多年的香港首富,是慈善大亨、华人楷模。但从那以后,舆论哗然,风向陡然转变,李超人成了“背弃道义”的代表。

这两年,在“买买买”这条路上,李嘉诚再一次开动了。

但和以往的“欧洲购”不一样,这一次李嘉诚选择加仓中国。他,嗅到了什么信号?

1

李嘉诚开始“回归”

2020年1月,92岁的李嘉诚罕见现身长江集团周年晚宴。

在这之前,李嘉诚被卷入香港的那场暴乱风波,一度十分被动。如此难得的机会,媒体自然不会轻易放过,现场有好事者嗅到风声,抛出了一个问题:

李嘉诚是不是“重返”内地了?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李嘉诚长子李泽钜,他当然不会顺着记者给出的鱼饵上钩:

从来没有说过要离开,怎么会说重返呢?

不仅如此,现场的媒体还发现,和往年不一样,李泽钜花了很大篇幅来谈内地业务的状况。他还说:

长江集团依旧是众多香港公司中,在内地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家。

在过去数年“李嘉诚要跑”的隆隆硝烟中,这位李超人似乎开始“觉悟”了。

这样的迹象很早就出现了。在这次周年晚宴的几个月前,做空中国近5年的李嘉诚突然出手,要花24个亿在上海收购地产项目浦东三林城。

2020年1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更是发布公告称,将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吉电股份组建合营公司,一起探讨电力能源合作计划。这一次,李嘉诚给出的诚意是10个亿。

长江基建董事总经理甘庆林还对外表示,“未来长江集团还会继续在内地寻求各方面的投资机会”。

光这两个项目,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就将出资近34亿元。

到了今年,李嘉诚的动作更加频繁。2月,长实集团在香港以高价竞购土地,先是以102.8亿港元的价格买下了九龙东启德的住宅用地,然后又以7.16亿港元的价格买下了香港的一块土地。

李嘉诚还在不断增持自家集团的股份。根据港交所的披露,仅今年8月,李家父子就连续四次购入长实集团股份,累计价值超过30亿元。在去年,根据时代财经的报道,李嘉诚父子更是“爆买”长实,年内至少进行了80次增持,耗资超50亿港元。

李嘉诚的这些举动,被外界解读为“重回内地”,难道李超人真的要回来了?

2

超人“跑路”往事,欧洲千亿版图

谈李嘉诚的“回归”,得从他的“跑路”说起。

2020年7月23日,在成都,李嘉诚的长实集团作价71亿卖了南城都汇项目。

这个捂了16年的项目,长实集团转手就获得了38.11亿港元的利润。

捂盘这么多年想一朝跑路,成都人民当然不答应,一场猛烈的舆论炮火涌向李嘉诚。

而这场炮火,同样把李嘉诚拉回到大众的视野之中。回过头来看,李嘉诚的“撤退”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

过去几年,这位曾火遍神州大地的“首富”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甩卖之旅。

去年年中,财新网从多个信源获悉,长实集团拟出售位于北京、上海的两处物业,对应价值达500亿元。

更早的,我们来看一张图——

根据中国基金报的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已卖掉的内地和香港的资产,至少已经超过2500亿元。有资料显示,早在2018年底,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在亚洲的资产占比就已下降至10%。

这种频频出售内地资产的行为,让李嘉诚在内地的形象急转直下。

2015年时,人民日报就曾说“遇到困难不能共度难关,不必挽留”;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更是发文直呼:《别让李嘉诚跑了》。

那么,甩卖中国资产后,李嘉诚的钱去了哪里?答案是欧洲。

据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在英国投资早已超过4000亿港元,李家控制着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超40%的电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超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

欧洲人惊呼:“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李嘉诚恐怕要买下整个英国!”

根据财报,早在2018年底,李嘉诚旗下公司在欧洲的资产总和已高达6736.9亿港元,占总资产比重达到54.67%。

而在美国,李嘉诚则投资大量的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Skype、Siri、AlphaGo的开发者——DeepMind都曾是他碗里的菜。

亚洲的李嘉诚,早已变成世界的李嘉诚。

3

商人与企业家

“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几十年过去了,李嘉诚的这句话依旧被地产界奉做金科玉律。

但很少有人知道,李嘉诚做地产真正的财富密码,不是地段,而是囤地。

上世纪80年代末,李嘉诚开始进军内地市场,成为香港在内地的最大投资者。过去数十年间,地产几乎是李嘉诚在内地最赚钱的业务。

而买下地块后囤起来,低买高卖,就是李嘉诚的“法宝”。

中国基金报曾做过统计,李嘉诚目前在内地拥有超过50个房地产项目,分布在20多个城市。

据统计,这些项目中,至少有19个还都没有完工。这些土地大部分是李嘉诚在80年代末拿的,剩下一部分是在2005年左右拿的。

以北京的誉天下别墅为例,1993年拿地,到了2018年才全部开发完,同样也是25年的跨度,房价则是从2000元涨到了40000元。

这19个没有完工的项目中,有10个项目已经开发超过10年。比如李超人在重庆南岸还有一块70万平方米的土地,大概花了20亿元人民币。买下地之后,人家就找了几台挖掘机去做做样子,之后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动工。

现在十年过去了,重庆的地价已经涨了十倍!

当年内地城市引入李嘉诚这些港商,还指望着学习香港的先进经验,以拉动当地经济。

但现在看来,只看到李嘉诚疯狂的囤地,接盘侠还得通过“住宅用地改绿地”这些奇葩手段,去给他们擦屁股。

通过这种手段赚得巨额利润后,拍拍屁股,李超人就去往欧洲大陆了。

对一个商人来说,能吃到政策红利并全身而退,是一种本事;但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依靠囤地来获利的行为,百害而无一利。

这一点,李嘉诚不如霍英东。

李嘉诚与霍英东,是同一时期的香港巨富,90年代以后,他们都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红利,但他们的人生选择却截然不同。

李嘉诚选择赚钱后就撤退,而霍英东选择——

在抗美援朝期间,义不容辞支持国家;

做第一个投资内地的外商,为内地兴建了第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宾馆;

通过体育外交为中国奔走呼号,成功恢复了中国在国际体坛上的合法地位……

李嘉诚说:

“我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不赚钱的商人不是好商人。”

霍英东说:

“我赚更多钱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兴旺,民族富强。”

李嘉诚或许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霍英东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4

尾声

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看,李嘉诚的“回归”有着现实的考虑。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李嘉诚重仓的英国,更是几乎经济停滞。2019年,李嘉诚花430亿港元收购了英国最大的连锁酒吧,还没回本,大半酒吧就面临全年无法正常营业的困境。

根据媒体报道,李嘉诚公司2020年的净利润暴跌超过50%,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长江和记实业等公司由于重仓英国,市值损失超过2000亿。李嘉诚个人财富损失达1000亿,还因此失去了蝉联21年的香港首富之位,连续两年跌出中国富豪排名前五。

“脱亚入欧”还是“重回中国”,李嘉诚用真金白银做出了投票。他嗅到的,正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讯号。

坊间传言,李嘉诚曾给自己定下八字戒律——

少出风头,不谈政治。

这很谨慎,但多少又有点不切实际。享受了政治带来的红利,却又不想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在任何国度,商人要想把生意做到一定程度,他们都将与政治、国家和文明牢牢地绑在一起。

古今中外,无数巨商大贾都在验证着这个命理。

有一句话,如今的李嘉诚恐怕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个人的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