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自媒体报道称,李嘉诚投资英国遭遇重亏,4000亿的投资损失了800亿-1300亿。

据笔者的查阅,李嘉诚投资英国亏损,确有其事,但亏损程度远没有自媒体说得那么夸张。

如果真亏损了1300亿,李嘉诚控股的长江、和黄、长建等上市公司的股价早崩了,还用等自媒体给李嘉诚算账?

实际上,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最大的亏损出现在“格林王”酒吧,2020年报亏19亿港元。

至于花10亿英镑购买的瑞银大楼,因出租困难,正在考虑再次出售,亏损情况不明。伦敦占地45亩的公寓楼盘,疫情期间停工了一段时间,如今准备重新动工。

李嘉诚在英国2000多亿投资的电力、供水、电信、天然气行业,并未受到损失,只是英国工党宣称要“国有化”这些行业。

目前执政的约翰逊是保守党人,他们支持私营企业,暂时不会对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构成威胁。

真实情况是,李嘉诚投资英国赚了很多钱。

李嘉诚为何押注英国?

如果笔者用《李嘉诚投资英国,损失上千亿》这样的标题,可能会吸引更多读者,毕竟李嘉诚“人设”没有那么正面,基本可以和贪婪的资本家划上等号。

李嘉诚有句名言:“我只是个商人。”商人是以赚钱为第一要务的。

2010年,李嘉诚投资英国的理由很简单:经历了次贷危机的英国,大量资产价格跌至谷底,正是千载难逢的抄底时机。李嘉诚作为香港首富,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更何况,英国有他最爱投资的公共事业领域。

公共事业是服务于国民生活的产业,比如自来水、电力、电信、煤气、铁路......只要你生活在这个国家,就离不开这些产业,买了不愁没钱赚。

问题是公共事业在大部分国家是国营的,理由也很简单,公共事业虽然赚钱,但前期投资成本巨大,收益周期太长。

自来水要铺设管道,发电厂要搭建输电网络、电信要建无数基站、铁路要铺上千公里的铁道,而且全国标准要统一,不能说伦敦的铁路是宽轨,到了曼彻斯特就变成窄轨了。

由于这些特性,公共事业只能由国家统一来干。

英国刚开始也是国营公共事业,建成了庞大的服务网络。

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债台高筑,维持公共开支很吃力,便仿照美国民营化电信行业的经验,开始推行公共事业民营化政策。

简单说就是,英国政府把各个公共事业部门打包成上市公司,公开在全社会募股,老百姓和大财团都可以出资购买股份,成为股东,从而实现民营化的目标。

政府要做的就是成立监管机构,保证民营化后的公共事业公司不会瞎涨价。

大财团很愿意购买公共事业,因为前期巨额投资成本都由政府支付掉了,自己只要好好运营这些产业,便可躺着赚钱。

李嘉诚非常喜欢这点,你看他在内地和香港的投资,基本也是零售、电信、水电、高速公路和房地产,稳赚不赔。只不过内地大部分的公共事业由政府国营,他没有插足的余地。

李嘉诚从2000年便开始收购欧洲公共事业,曾斥资13亿欧元买下了整个奥地利的3G通讯业务、97亿港元收购了荷兰废品回收公司35%的股权。

2008年的次贷危机成了催化剂,大量廉价资产,促使李嘉诚加速了投资英国公共事业的步伐。

不能简单理解说,李嘉诚为了逃离中国,故意投资英国。

他是在英国嗅到了暴利的气味。

李嘉诚的英国商业版图

据BBC报道,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555亿人民币,并非外界盛传的4000亿。

李嘉诚的英国投资主要集中在电信、基础设施和零售领域。2011年,他分别用90亿美元和38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和水务业务;

2012年,他又斥资30亿美元收购英国燃气业务。2015年,他又拿出102亿英镑准备买下英国最大的电信公司O2,结果遭到欧盟反对,理由是“担心英国人手机账单激增”。

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好重金投资早年收购的另一家电信公司Three,花了190亿美元抢5G市场。

电网、水务、燃气、电信,李嘉诚每一笔投资都在公共事业上,控制了英国30%的天然气市场,5%的自来水市场,25%的电力市场。

这些公共事业属于躺着赚钱的行业,英国哪一家不用电?不喝水?不烧天然气?不打电话?李嘉诚只有赚多赚少的问题,没有亏损的情况。

据统计,投资英国之前,2010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税前利润为1819亿港元,2013年投资之后,税前利润达到2929亿港元,净赚1110亿。怎么能说李嘉诚投资英国是巨亏?

从公司结构来看,长江实业集团是一家大型跨国集团,中国员工不足4万人,而全球有20万雇员。这样一家结构非常国际化的公司,不可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内地的篮子里。

长江集团的投资版图横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李嘉诚看重的是哪里能为他创造最多的利润,只要在当地合法纳税,依法经营,从法律角度来说,他的行为无可厚非。

真正让李嘉诚亏损的是疫情期间的零售和房地产投资。

网传李嘉诚巨亏不可信

英国人对吃饭不讲究,对喝酒要求很高。

李嘉诚花了400多亿港元收购了英国最大的连锁酒吧“格林王”,本来营业的好好的,谁知一场疫情,迫使酒吧停业了大半年,直接账面损失19亿港元。

为了止损,李嘉诚永久性关闭了25家酒吧的营业,与1700多家的规模相比,九牛一毛。

格林王酒吧成立于18世纪,百年老店,如果不是疫情,一直是赚钱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疫情好转,格林王重新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李嘉诚还在英国伦敦金融城“金丝雀码头”对过搞了一块45亩的荒地,准备开发高端公寓,主要卖给内地和香港过去的移民。

而有些自媒体说,这块地是准备搞金融城的,他们连地的用途都没搞清,就敢说李嘉诚巨亏千亿?

实际情况是,这个公寓早已在内地、香港、东南亚等地搞了预售,收来的预付款足够打掉李嘉诚前期的购地和建设成本。

退一步说,就算李嘉诚没有收到足够的预付款,无法开发楼盘,那么他把45亩的荒地卖给下一任“接盘侠”行不行?毕竟,李超人曾经在成都靠囤积荒地赚过30多亿人民币。

结语

李嘉诚纵横商场70年,从一名小小的推销员,坐上香港首富的位置长达40多年,没有过人的商业头脑是不可能的。他投资英国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单单指责他“逃离中国”没有意义。

凯恩斯说过,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如果政府不加以引导,它们只会流向回报率最高的投机领域。李嘉诚投资英国,道德上可能有待讨论,但符合经济规律。

这篇文章不是为李嘉诚“洗白”,而是实事求是讨论他投资英国的得失。我们在看到一些新闻时,应该多问自己几次“事实是不是这样?”“有没有证据支撑?”为了博流量,人云亦云,跟风炒作李嘉诚巨亏,不可取。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