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耳

编辑:弗林

风品:潘河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房市调控持续加码,银企资金流向站上风口。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同时,保持对经营贷、消费贷等监督核查力度。

与之相应,全国多地银保监局先后开出多张相应罚单。

炒房客瑟瑟,银企心慌慌!

01

8月风暴 工商银行罚单不断

8月7日“深圳发布”信息,经过多轮滚动排查和监管核查,截至目前共有21.55亿元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

也在8月,广东银保监局陆续公布12张罚单,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的12家分支机构及10名责任人被罚,罚金合计1090万元,案由均为“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8月10日,上海银保监局再发罚单,剑指工商银行上海市松江支行、交通银行上海市松江支行经营贷资金违规用于购房问题。

行政处罚信息显示,2020年11月,工商银行上海市松江支行某经营性物业贷款变相用于购房;2020年12月,该支行某个人经营贷款变相用于购房,合计被罚50万元。

8月6日,宁波银保监局也接连开出8张罚单。因信贷资金用途管控不到位、违规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等6项违规,工商银行宁波分行被罚308.32万元。

罚单密集抛出,威慑力惊人,堪称有业内人士用“黑色8月”来形容。

梳理上述罚单,不乏大行身影。

以行业大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上文广东银保监局的12张罚单中涉及9张,累计罚没资金535万元,处罚案由均为“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个人经营性贷款被挪用入房地产市场)”。

据工商财眼统计显示,工商银行今年因各种问题已领到73张罚单,合计罚金11076.550768万元。

当然,相比“宇宙行”超8000亿的营收体量,上述罚金只是毛毛雨。但背后暴露的多维问题却值冷思:既涉及违规贷款,也触及信用卡管理,以及捆绑搭售保险产品等等,这些都是较常见的行业“雷区”,亦是常态监管焦点。

聚焦消费贷、经营贷。早在2009年原银监会就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就是:贷款发放必须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贷后检查,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

近年来,监管机构也是多次发文,规范信贷资金用途,三令五申禁止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然依然有银行在“雷区”任性行走。

仍以工商银行为例,2020年5月18日,北京银保监局公布一张罚单,因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及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被罚80万元。

2019年7月22日,因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市、股市、购买理财产品,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被罚25万元。

何以屡罚屡犯,拷问银企风控内控能力。

02

招行员工“巧用”经营贷

福州农商行315万罚单:警惕中小行漏洞

重拳出击,也有良苦用心。

资金流一向是房市晴雨表。信贷是楼市七寸,只要按住信贷,就能按住房价。

中国证券报调查报道曾指出:“在北上深多地,利用“抵押经营贷”购房已形成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

所谓抵押经营贷,即以企业名义将房产抵押获取经营贷款,借此补足购房款或用于再炒房。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经营贷利率通常不到4%,最高可达20年,而房贷利率普遍高于5%。利率倒挂,让经营贷成了炒房投机的罪魁祸首之一。

经营贷是为解决企业经营需要而来的。如挂羊头卖狗肉大规模流入楼市,绕开既有信贷限制,可能让房价短期大幅上行,是典型的脱实向虚。不仅扰乱房市秩序,还易抬高相关领域金融风险。

如此危害,为何信贷资金违规屡禁不止?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银行风控能力急待提升,不能有效对经营贷、消费贷真实流向做出准确判断。同时,一些银行对消费贷、经营贷的审查力度和动力不足,近年来实体经济增速下行,实体项目收益前景不如房地产,经营贷资金进入楼市,银行反而不担心用户后续还款能力,这是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违规现象与房地产价格预期相伴而生,当房价预期上升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就会更频繁。

聚焦银企,问题不只出现在头部大行。

8月3日,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政风热线我来帮你问厅长》,曝出招商银行南京一支行员工声称可“巧用”经营贷买房,可谓顶风作案。

就在一周前,7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公告,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存在贷款违规流入房市,被罚100万元。

而上文的广东银监局开出的12张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罚单中,招商银行广州分行被罚200万元,原因也是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市。

6月7日,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被罚50万元。

规模较小的农商行,也有折戟者。

8月6日,福建银保监局公布多张罚单,直指福州农商行7家支行,案由涉及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共计罚款315万元,两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1月11日,福州农商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目前,福州农商银行设有1家营业部、21家一级支行、7家二级支行。至2020年末在职员工700多人,不良贷款余额6.5亿元,不良率2.24%,较2019年上升0.07%。

如此体量,竟有7家支行中招、超300万罚款,可见相应问题之严重。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目前银行服务较同质化,彼此间竞争压力较大,为不使客户流失到其他银行,一些基层员工不惜冒着 " 踩红线 " 风险。尤其在体量品牌不占优、业绩压力大、风控相对薄弱的中小银行身上更明显些。从目前监管形势看,自上而下、自大到小,监管正在层层深化,现在国有大行、股份银行相应罚单较多,后续中小银行排查力度或将加大。

03

罚单不是目的 改到灵魂

当然,无论查还是罚,都不是目的。如何防范于未然、杜绝违规乱象呢?

盘和林建议,一方面,要对信贷资金进行必要的合规性审核,严格限定资金用途;另一方面,信贷信息要跨行对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式对信贷数据进行持续性抓取,统合各家银行信贷信息,可更便捷发现资金用途是否违规。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借助科技手段,构建覆盖全行业的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系统,提升贷款用途监控的能力和效率。同时,提高挪用贷款用途的违规成本,建立挪用贷款黑名单等制度,从源头遏制。

回望2021年,房地产去金融化是一条监管主线。

2021年初,广东银保监局即成立11个核查组对银行网点开展现场核查。

3月26日,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

随后,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纷纷展开排查,并启动整改问责。

6月1日,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忠瑞介绍,各地银保监局已会同当地住建部门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组织开展机构自查、非现场筛查、现场检查等工作,对经营贷规模总量大、增长快的机构重点进行核查。

同时,配套整治政策也在加码。以上海近期新政为例,自今年7月24日起,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该住房自转移登记之日起5年内仍记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同时,上海部分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从4.65%调至5%,二套房贷利率从5.25%调至5.7%,且房贷额度较紧,放款需排队。

一系列政策封堵,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

7月末,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和集中度双降。今年以来,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月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9.8%,增速创8年新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由2019年高点29.2%降至6月末28.2%。

7月23日,住建部等八部门发文,力争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信心、决心无需累言,整治大旗昭昭,监管利剑高悬,自然容不得太多任性、侥幸。

那么,上述问题折戟者将何去从?罚单不是目的、政策只是引导,能否痛定思痛、找到各自病因病根,真正触及合规灵魂才是关键。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