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今年3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正式宣布退休。在此之后,拼多多的股价一路下行,5个月以来市值已经腰斩,7月27日更是创下年内新低79.53美元。市值也由此前中国电商老二变为老三,仅为阿里巴巴5044.6亿美元市值的五分之一。

很难想象,曾被资本一路追捧的拼多多,风头之盛一度盖过了京东,直追阿里巴巴。如今,其却被资本抛弃,融资能力也大打折扣,这是为何呢?

喜忧参半的局势

没人会怀疑拼多多洞察风向的能力。在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电商市场格局已定时,拼多多敏锐抓住下沉市场,仅用3年时间,便登陆纳斯达克。时至今日,拼多多已经逐渐与京东、阿里形成电商行业的三强格局。

然而,拼多多面临的电商之争远未结束。如今的拼多多看似在京东、阿里之间杀出重围,占据一席之地。但京东旗下京喜、淘宝旗下升级的淘特,都在与其争夺下沉市场。

同时,抖音、快手和微信也开始卖起了白牌,这些隐藏在信息流广告、短视频的电商新玩家,简直是拼多多的加强版:离消费者更近,价格更低,购买方式对老年人和农村用户更友好。

而且,市场还传来一则坏消息。日前,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和腾讯将相互开放生态系统。阿里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而腾讯则允许阿里电商信息在微信分享,或者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阿里的一些服务。

众所周知,拼多多的月活与订单,离不开腾讯的生态支持,特别是微信流量的支持,不过如果阿里与腾讯世纪握手,微信可能向阿里开放,拼多多的优势将大为削弱,预期必然走低。

外部环境竞争加剧,使得拼多多依旧不敢停下“价格战”,毕竟低价正是拼多多出圈的标签。

5月22日,拼多多宣布继续“百亿补贴”。曾经,“百亿补贴”是拼多多攻入上升市场的利器,平台买家的年度消费金额水平也随之得到提升。实实在在的补贴,也为“百亿补贴”频道赢得了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数,每天有超过1000万人拼购下单,成为拼多多的流量担当。

当然,烧钱拉新也导致成本高企。根据拼多多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销售与市场营销支出为129.9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2.966亿元同比增长78.13%,这主要就是由于线上和线下广告以及促销活动和优惠券支出的增加所致。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其累计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额已经超过了250亿元。

早在2019年,国盛证券就曾在《拼多多(PDD)或火不过三年》文章中直指,拼多多的低价不是靠优化供应链,缩减成本带来的“便宜”,而是靠烧钱补贴烧出来的“便宜”。如此高成本模式难持续,看不到盈利曙光。

拼多多填不完的坑

上市后的拼多多,面临的不仅有投资者挑剔的眼光,还有多方监管的压力。近年来,拼多多相继被央视曝光违法违规、市场监管总局约谈整改,口碑差假货泛滥成为了这家公司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拼多多的投诉量超过27万条,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假货”。早在2018年,创维就曾发布过严正声明,控诉拼多多上大量山寨创维的电器。同年8月,国家市监总局约谈黄峥,要求全面整改,但时至今日,平台上的假货依然层出不穷。

不仅实体和信息两大类产品质量问题频踩红线,在自己最得意的病毒式社交传播方面,拼多多也遭受了监管的强压。

众所周知,拼多多惯用“砍价”的营销手段,在购物期间,有许多消费者反馈,看到了拼多多砍价免费拿的活动,于是便心动了,但是尝试了很多次之后还是显示差几分钱,一直砍不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处处可见的套路和欺骗,都充斥着对客户的愚弄和不尊重,让人感到非常气愤,而且平台上的砍价活动越来越泛滥,营销成分过浓,十分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今年5月,上海市消保委约谈拼多多提出六大问题,涉及“砍价拉新”,要求摒弃流量思维。

除此之外,拼多多还面临着海量的商业纠纷。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拼多多涉及的诉讼案件高达12000起,其中超过半数是侵害商标权纠纷,99.5%的案件拼多多是被告。据媒体报道,在拼多多总部所在地的上海市长宁区工商局,因拼多多的商业纠纷之多,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负责处理其各项事宜。

尽管市值和用户体量呈疯狂增长态势,拼多多却始终未曾摆脱“违规”的质疑,这与其激进扩张的企业风格有直接关系。从初创公司到中概股新星,再到冠名央视晚会又遭遇除名,拼多多这辆高速狂奔的马车越来越负重前行。

由轻变重的拼多多

今年3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正式宣布退休。而在去年宣布卸任以来,黄峥还为拼多多的未来下了一招重棋——多多买菜。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是未来一个时期内的常态,互联网巨头们都在为拉新和留存、为商业模式创新头疼不已。疫情催热的社区团购业态,在2020年瞬间成为各大平台新的增长故事,一时间炙手可热。

黄峥将多多买菜定位为“试金石”:“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也是我们拼多多人的试金石。”

而作为拼多多的“新业务”代表,多多买菜依旧贯彻了拼多多的电商打法——烧钱。

其财报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在成本方面,拼多多营收成本为107.46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主要原因就是对社区团购和物流的投入居高不下。多多买菜采用自营方式,提升了供应链的丰富度和物流效率,但这也导致了公司毛利率的下降。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多多买菜”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业务,对于资金的要求不下于“百亿补贴”。更何况,这样一来,拼多多被迫由轻变重,进入一个陌生的战场。虽然它在农产品领域深耕多年,有着深厚的供应链积累,但相比于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京东的京东物流、美团强大的地推团队和数以万计的骑手,拼多多竞争不足。未来能否冲出重围,还充满不确定性。

而且,互联网的“烧钱游戏”已经不再被鼓励。2020年年底,社区团购刚刚站上风口,各路人马就被提醒“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市监总局今年也出了手,对多多买菜的不规范经营进行了罚款。

长远来看,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资本不再撒钱,巨头们争夺市场拼的是渠道能力、供应链能力、品控能力以及终端服务能力。在剔除价格补贴以后,拼多多如何提高用户留存,如何规模化盈利,才是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而言之,这个业务能否对拼多多整个平台发挥战略性的作用,拼多多对供应链的投入,有什么样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