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上市计划又要泡汤了。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从2015年开始,喜马拉雅为了冲刺上市,来回在美股、A股、港股来回折腾了好几次。

起先,喜马拉雅选择了纳斯达克,但喜马拉雅属于传媒性质的音频类APP,这类公司禁止或限制外商资本进入。

为此,喜马拉雅搞了个VIE架构,使外商投资自己时,即可拿到利润,又无需实控股权。

2016年,国内知识付费兴起,市场一片大好,喜马拉雅拆了VIE架构,宣布回归A股。但A股有条“硬杠”需要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盈利,喜马拉雅2018-2020三年累计亏了20亿。

知识付费像是一条伪赛道,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2020年,盈利无望的喜马拉雅又重拾VIE架构,由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券商担保,重新冲刺纳斯达克。

今年,受中概股集体表现欠佳、国内收紧超过100万用户赴美上市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喜马拉雅梦断美利坚。现在又传出要去港股的消息。

知识付费公司上市难,不止是喜马拉雅一家的问题,知乎、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樊登读书等均不被资本看好,市场似乎越来不认可知识付费模式。

“流血上市”的罗振宇

罗振宇是知识付费的先行者。2012年,他创立了“罗辑思维”,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深度解读,给图书销售找到了一条新路。

当时,有位大学生跟小帅说:“我整个暑假都在听罗辑思维,老罗真牛批,一张嘴说出了2000万粉丝。”

除了图书销售外,罗振宇尝试了收费会员,一个会员卖200元-1200元,只卖5000个,给人一种限量VIP之感。据罗振宇说,销售情况超出预期,半天售罄,收入160万。

2013年-2017年,罗辑思维每年都能拿到融资,受到资本热捧。2017年D轮融资后,罗辑思维估值达到了80亿。

罗辑思维的成功,给了罗振宇信心,促使他摆脱优酷、喜马拉雅等第三方平台,独立创立“得到”APP,独立的意图很明显,只有把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变成自己的,才有上市的机会。

“得到”APP从一开始,就高举知识付费的大旗,把原本“看视频免费,买书收费”的模式,逐步改成了以知识收费为主的模式。

罗振宇一个人的精力显然是不够的,他邀请了很多专业内容创作者加盟“得到”,向着平台化运营迈进。

2018年,知识付费风口衰退,付费用户大量减少,市场开始质疑知识付费的合理性。

同年,“时间的朋友”演讲会上,罗振宇引用巴菲特名言“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被证明不是巴菲特说的,只是网友随手在某个论坛编造的。

结果被罗振宇堂而皇之拿到万人会场,当作“圣经”解读。

难道用户还要为这样的知识付费吗?网上有人说:“罗振宇是在给年轻人和中年人卖‘保健品’。”罗振宇贩卖焦虑的说法不胫而走。

其实,知识付费中绝大多数的“知识”是老概念的“换皮”,真正坐在院校里埋头书案的研究者,很少有机会向普通大众解释自己在做什么?

知识付费的内容创作者,在高强度的更新创作条件下,没有时间去揉碎真知识,只能在网上东拼西凑,冠上一个新概念而已。

另一位玩知识付费的卢克文。据他说,他每写一篇文章,要看七八本书。

纵使有人说他是“书本搬运工”没有自己的观点,但至少卢克文笔笔有出处,不像罗振宇,本人已经脱离知识生产一线,转型运营公司,搞上市,说出伪巴菲特名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2020年9月,罗振宇终于带着得到APP(母公司:思维造物)登陆新三板,募资10亿,发行的股票不低于总股本的25%。

由此推算,总市值不会超过40亿,只有2017年80亿估值的一半,可谓是“流血上市”。

没有IP的喜马拉雅

与喜马拉雅相比,罗振宇至少磕磕碰碰把公司带上了股市,每年净利润尚能保持在5000万-1亿之间。这要归功于罗振宇个人IP,他有一帮铁粉支持,粘性很高。

喜马拉雅没有IP,只有平台。喜马拉雅邀请过易中天、于丹、余秋雨、王蒙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开设收费专辑,但高昂的版权费,让其有苦说不出。

2020年,喜马拉雅用于购买各种版权、收费专辑、市场营销的费用高达16.8亿元,占到总收入的40%以上。

一般视频、音频公司这方面的支出仅占总收入的20%,喜马拉雅为了专业的知识内容,背上了沉重的成本支出,但用户并不买账。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份收费专辑能卖出10万份已属“超级爆款”,销售百万份的根本没有!这与动辄上千亿播放量的视频节目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知识付费用户复购率只有10%,几乎是一次性消费,大部分公司处于不断拉新“割韭菜”阶段,毫无忠诚性可言。

知识收费占总收入的40%,喜马拉雅收入的大支柱依旧是广告。

但“爱优腾”三大视频平台证明,仅靠广告收入是无法盈利的,所以视频网站纷纷转型付费会员,视频付费会员占比已达48%,而喜马拉雅仅有3.3%。

相比之下,懒人听书和荔枝FM的模式则轻便得多。懒人听书有阅文集团支持,每年阅文会向它提供大量有版权的书籍,进行音频化,帮懒人听书刨去了最沉重的版权成本。

荔枝FM坚持走UCG路线,即普通用户制作内容,没有专业团队运营,普通用户与荔枝合作,大家赚到了钱才有分成,否则荔枝FM不必支付成本。

毫无疑问,懒人听书和荔枝FM都看出来知识付费最大的问题是,不管平台赚没赚到钱,先要预付一大笔版权费出去,发行后的效果,全看老天爷。

有些收费专辑在策划时,说得天花乱坠,一副爆款模样,结果卖了1年多,1000份也没卖掉,赔出了血。

毕竟在信息日益廉价化的今天,人们的注意力在不断转移,昨天看能出爆款的内容,后天就没了关注度,做内容变现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

站在资本角度,资本认可的是大众消费,这就是为什么电商公司要拼命扩展市场规模,宁愿烧钱也不掉队,资本会为烧钱买市场的行为买单。

知识付费显然属于小众,“小而美”的公司难以获得资本认可,这样的公司追求市场规模,需要教育用户,成本无法控制。“小而美”的公司生存没问题,至于上市,还是算了吧。

归根到底,喜马拉雅的问题是知识付费不够性感,不是用户的必需品。

正如网友所言:罗振宇贩卖焦虑让粉丝买书,粉丝读完书后,开窍了,发现他在贩卖焦虑,这个生意还怎么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