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健康时报》报道称,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新疆伊犁开会期间突发心梗离世,享年77岁。

说起徐镜人大家不一定知道,但提起大名鼎鼎的板蓝根,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徐镜人除了是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董事长,还被称为“板蓝根大王”。

如今,逝者已去。再度回首这位“板蓝根大王”的一生,究竟有何传奇往事?

1966年5月,徐镜人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泰州一家仪表厂工作,但徐镜人并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

1971年,徐镜人怀揣自己攒下来的几千块钱,带领几个工人在扬州泰兴盖了六间平房,作为镇办制药的车间。

这家制药车间就是扬子江集团的前身,在1985年正式改名为扬子江制药厂。在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镇办制药厂会成为全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徐镜人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这个制药厂跻身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想要成功总得有些真本事。制药厂成立一年后,徐镜人前往安阳制药厂学习,之后根据学得的知识刻苦钻研,研制出了板蓝根颗粒。

1988年,上海突然爆发的甲型肝炎让板蓝根正式出道。异常严峻的甲肝病毒引起了大家的恐慌,可以有效治疗甲肝的药物——板蓝根也遭到了大家的哄抢,市面上的板蓝根依然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扬子江制药厂的板蓝根质量好,于是被主管部门安排了400万包药物的支援。

400万包药,放在现在可能不算什么难事,但在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端的设备,工厂的产能普遍低下,扬子江制药厂平时每个月的产量只有5万包。面对如此巨大的订单,徐镜人亲自带着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终于在两个月内生产出了385万包药,解决了上海的燃眉之急,扬子江的产值在这一年也突破了亿元,徐镜人也被大家冠上了“板蓝根大王”的称号。

能得到“板蓝根大王的称号”并不仅仅因为生产的数量之多,在紧赶慢赶的生产中,徐镜人仍然严把质量关。他一直都在强调,“没有质量的产品,不是产品;没有质量的生产,不是生产。”正是这种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扬子江药业获得了大家的信任,飞速发展。

这几十年里,扬子江药业获得了不少成就,甚至发展成了全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产业。徐镜人也从当初刚退役的穷小子变成了身家上亿的富豪,多次跻身于各大富豪榜。

即便如此,徐镜人也一直保持低调,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很少提到扬子江药业自身,每次演讲都用寥寥数语道出精髓。

如今各大企业都开始发展跨国公司以实现共赢发展。但徐镜人的经营策略却一直很古板,他一直坚定不合资,不上市,不兼并,不接受风险投资,不搞多元化的思想。他认为,中医药产业的提高要靠自己,很多跨国公司合作的真实目的也只是利用中国的资源来发展自己。而在这样古板的思想下,掩藏的是他想要把中国医药产业办好的决心。

在1990年—1992年期间,徐镜人曾经短暂的离开过扬子江两年,在这两年内扬子江集团扭赢为亏,短短2年亏损200万,欠债20多亿。

今天,一代枭雄徐镜人永远离开扬子江了,扬子江药业是否能继续发扬光大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