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乐怡

编辑:李静

风品:沈禾 车一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比尔盖茨2014年6月私访中国时,会见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就是我们。”

“哈佛商学院的MBA也只能做实习生,加入我们比考哈佛还难,录取率低到不可想象。”

“我们跨入一个比智能手机大的多的市场,环顾四周,没看到一个对手”。

如此凡尔赛,猛一看还以为出自哪家世界500强。实则,这是格灵深瞳2014年发布的招聘书,彼时其创立刚刚一年。

但其口气却真真是世界大企范儿:我们的投资人徐小平和沈南鹏,就格灵深瞳未来市值应该是1000亿美元还是5000亿美元展开过激烈争论,最后妥协在3000亿美元这个“中间数”。

按文中意气风发、冲锋之势,想必7年磨剑,目前格灵深瞳不说千亿估值,也必是行业龙头、实力满满了吧。

2021年6月22日,格灵深瞳科创板IPO已获受理。这位AI天才实力终露实力真容,资本市场会打多少分?离3000亿美元估值会有多远呢?

01

离头部一线有多远?

累亏5.62亿VS营收3.64亿

“让计算机看懂世界”。格灵深瞳的愿景依然宏伟,目前业务聚焦计算机视觉和算法技术,营收主要来自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和商业零售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格灵深瞳营收分别为5196.35万元、7121.07万元和2.43亿元人民币,三年累计营收约3.6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16.12%。

业绩增速迅猛,值得肯定。但上升到行业视角,三年不足4亿的营收基数实在离千亿估值相差甚远,也与“AI四小龙”不在一个量级,难言一线头部。以2019年为例,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的营收分别为50亿元、12亿元、8亿元和7亿元。

2020年营收的爆发式增长,也有持续性考量。

招股书显示,公司为应对新冠疫情,推出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全年销售收入4716万元,占2020年营业收入比例近20%。

换言之,这是疫情带来的短期收入,并非主业提升。格灵深瞳也坦言:“不能排除后续疫情变化及相关产业传导等对公司生产、采购、销售和验收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再看净利,报告期内,格灵深瞳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6990.22万元、 4.14亿元、7786.92万元,虽然2020年净亏同比大降,值得肯定。但三年累计亏损额高达5.62亿元,对比不足4亿的营收,是否过于扎眼?

对此,格灵深瞳回应称,主要原因是前期研发投入大但收入规模较小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并坦言,公司上市后,如经营取得的利润无法弥补经营开支和股份支付费用摊销,则可能导致公司未来一定期间无法盈利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的风险。

简言之,前期研发等支出大,后续也仍有亏损可能。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逐年递增:7285.02万元、9595.43万元、1.14亿元,分别占总营收140.19%、134.75%和47.09%。

拆解研发费,支出大头来自职工薪酬。报告期内分别为4529.49 万元、6083.05 万元和 5818.08 万元,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114 人、162 人和148人。平均薪酬约三十多万,这与“AI四小龙”研发人员平均薪酬相比,处于中上水平。

玩味在于,格灵深瞳虽研发人员占比55.51%,但本科学历居多,占比达55.13%。曾经“哈佛商学院的MBA也只能做实习生”的招聘高标准,如今看来更像笑谈。

而且,与“AI四小龙”动辄几亿的年研发投入相比,格灵深瞳研发体量也被远远甩下。以旷视科技为例,2017年就超2亿元,2019年达到9.33亿余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67%、82%。

02

烧出了啥?

高研发,也让亏损成为AI业的常态特征。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岳献芳表示,人工智能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迭代快,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难度高。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资本是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催化剂,AI行业也不例外。目前AI领域的一些技术已处成熟期,资本入局积极性增强。不过,其更青睐具有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成熟、产品市场潜力大的头部企业。

这也是格灵深瞳的灵魂问题。

烧钱不可怕,关键在于格灵深瞳有多少核心竞争力、特色创新力、产品发展力?

专利方面,目前格灵深瞳拥有18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及74项软件著作权。对比竞品,同期旷视科技发明专利220款,软件著作权141项;依图科技发明专利22款,软件著作权272项;云从科技发明专利62款,软件著作权305项……

产品落地方面,格灵深瞳也较为坎坷。成立之初虽被徐小平等明星资本看好,但其三维视觉过于超前,深度摄像头厂商PrimeSense在2013年被苹果收购后,一度找不到合适供应商,导致格灵深瞳三维数据的识别率长时间内达不到理想标准,落地困难。而转型安防后,原有人才结构的不适配也导致成长阵痛。

2017年,格灵深瞳宣称推出人眼摄像头Foveacam,可达2亿像素动态瞬时分配,在50米内可展现清晰的可识别人脸,100米内看清全身特征,且视场角达到70度,抓拍覆盖面积很大。

但这次野心追赶还是遗憾翻车。格灵深瞳过于重视技术,轻视工程,安防行业的分散性与个性化需求令其始料未及,产品实际使用效果不及预期。

庆幸的是,格灵深瞳也由此痛并思痛,不再眼高手低追求高大上,开始全面“接地气”。以2018年10月推出的“全目标结构化系统”为例,可对监控视频中的人体、人脸、车、非机动车进行全面分析。虽然自我“降维”,但好在市场需求很明确,可以挣到钱了。

行业分析师于林永表示,安防业的AI应用从概念到产品再到市场,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安防是系统工程,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也很多。场景落地才是硬道理,降本增效才能解决用户刚需。如今格灵深瞳在产品方面还需更加专注、专业,脚踏实地打造从技术到落地再到个性化需求满足的产品链路。

另一厢,昔日令其受伤掉队的零售场景,也在焕发新机。

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风口的回归,给了格灵深瞳机会。针对商业零售,开发出一款名为“来客”的商业认知系统,其称“面向商业线下场景的智能商业认知系统……可实现视频图像的结构化识别、对比、聚类计算、大数据分析及各场景的应用功能”。

零售场景化大潮汹涌,“来客”商业前景无需累言,但技术伦理的天堑仍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滥用人脸识别的安全隐忧凸显,企业面临的合规监管日益严格。今年315晚会人脸识别滥用更是曝光焦点。格灵深瞳对此如何平衡拿捏,后续商业之路如何,仍需时间作答。

03

生意好做不?

大客户集中、应收账款攀升

细分具体业务。招股书显示,智源智能前端产品(主要是皓目行为分析仪、边缘计算设备、智能摄像机、人脸识别设备和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等)为格灵深瞳提供较大营收,且不断增加:2018-2020年,营收分别约为882.71万元、3396.12万元、1.69亿元,占比分别为17.65%、47.88%、69.71%。

从此营收结构看,格灵深瞳更像一家AI硬件公司。

另一厢,用于城市管理的灵犀数据智能平台营收占比则下滑严重,报告期内营收分别约为3345.96万元、1256.28万元、2360.03万元,占比分别为66.9%、17.71%、9.73%。

格灵深瞳解释称,2019年的推出深瞳行业应用平台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灵犀数据智能平台市场。2020年,深瞳行业应用平台占比已接近17%。深瞳行业应用平台、技术服务及其他2020年产生营收分别约为4019.3万元、969.58万元,占比分别为16.56%、4%。

左右手互搏,有些耐人寻味,后续如何平衡,值其深思。

好在,格灵深瞳的产品线也在逐渐清晰:聚焦安防,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体育健康、轨交运维市场。其中城市管理为主力营收,收入占总收入的79.3%,对安防业务的依赖度可见一斑。

不过,这个生意也不好做。

首先是大客户集中度较高,据招股书披露,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积累的主要客户以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银行各级分行、中国石化和现代汽车等大企业为主。2018至2020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23%、67.55%和57.57%。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就行业经验而言,当主要终端客户为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时,虽合作体量大,但大多难逃应收账款的滚雪球效应。这些客户通常实行预算管理和集中采购制,一般在上半年进行项目初期规划并制定采购计划,项目的交付和项目款项的结算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且内部付款审批周期较长,客户实际支付货款会有时间间隔,从而年末易形成较大应收账款,对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

聚焦格灵深瞳,也甘苦自知。2018年、2019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一直为负。2019年,公司完成三轮融资。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但年末货币资金也仅剩2.93亿元。

存货也不乐观,2018年为1718.33万,2019年增到2765.11万元,存货主要由库存商品、发出商品构成。格灵深瞳解释称,2019 年末公司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较 2018 年末有所增长,主要原因系公司为农业银行安防设备项目和中国石化智慧油站项目进行备货所致。

存货过高有滞销风险,增加现金流压力、也可能拖累利润水平。或许意识到这些隐患,格灵深瞳2020年的存货金额降低到1783.27万。

不过,应收账款数额仍在攀升,分别为:5863.2万元、5365.12万、6829.94万。报告称,2018-2019 年末,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较高主要系关联方的资金拆借。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安防领域总包公司通常会根据客户需求,采购不同公司产品。这种框架下AI公司难逃“被集成”宿命,况且只能分到一小块蛋糕,另一边还要面临回款压力。生意难做,已是领域内共识。

04

IPO突围胜算多大?

一番梳理,曾经的AI天才烦心事不算少。不过,招股书中,格灵深瞳依然描绘了值得期许的未来:

第一,依托成熟的算法模型生产能力,研发升级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提高算法的跨平台能力。

第二,持续深入开展多领域关键技术融合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跨界交叉形成各类产品。

第三,专注高价值行业。

愿景美好,方向明确,但质疑声依然不少,有股吧用户评论:“这已经在市场竞争中落后落败的企业,还要上市?”。

发问犀利,却也非恶意看空。

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表示:“安防市场已经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完完全全的红海了。AI四小龙在前,格灵深瞳只能算是这个赛道里的一家小公司。”

招股书风险提示中也坦言,“公司在业务拓展中既面临着同行业人工智能企业,包括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的竞争,也面临传统硬件厂商以及国内外科技巨头的竞争。”

即使抛开AI四小龙,传统硬件厂商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海康威视、大华、宇视、天地、智慧眼甚至华为,大厂大牌云集于此。

在IDC中国统计的2020H1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中,格灵深瞳甚至没有姓名,被归为“其他”中。

如此实力,投资价值几何?IPO胜算几何呢?

况且,在格灵深瞳之前,已有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传神语联、旷视科技等5家企业申报上市。其中,依图科技IPO在2020年11月获得受理,云从科技、云天励飞IPO在2020年12月获得受理;旷视科技、传神语联IPO分别在今年3月、5月获得受理。

2021年5月27日,据路透社旗下媒体IFR引述消息,商汤科技已确定A+H上市,最快将于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颇有后发先至意味。面对行业上市大潮,格灵深瞳有多少特色优势,能顺利突围呢?

再看募资金额,依图科技拟募资额最高,达75.05亿元;旷视科技拟募资60.18亿元,云从科技、云天励飞则分别拟募资37.5亿元、30亿元;而格灵深瞳仅计划募资10亿元,其中,3.45亿元用于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升级项目、1.55亿元用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发项目;2亿元用于营销服务体系升级建设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小而美”没有错,只是身处烧钱换实力、换生存空间的AI赛道,是否又会与上述竞品拉开新的竞争距离呢?

独立产业分析师李晨表示,2021年是AI企业扎堆IPO的一年,IPO是生死线,后期融资将越来越困难。

聚焦格灵深瞳,融资急迫性也肉眼可见:2018年至2020年,格灵深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1亿元、-1.11亿元和3508.82万元,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获得现金流。

截至2020年末,格灵深瞳货币资金还剩2.93亿元。结合上述亏损速度、若不上市,其资金能撑多久?

问题在于,格灵深瞳做好准备了吗?

受制于持续亏损、技术成熟度、产品市场化难度等多重因素,不乏“伪需求”、“套现忽悠”等赛道质疑声,对AI企业的价值考察尤其严谨。

5月28日,旷视科技披露了科创板首轮问询答复,共计560页,涉及到数据合规、科技伦理等等敏感问题。6月2日云从科技刚刚恢复上市审核,6月11日,因需较长时间落实规则和核查要求,依图科技科创板IPO又遭中止审核。

严苛审视之下,一线实力的AI四小龙都如此步履踉跄,IPO“新兵”格灵深瞳的拷问答卷又如何呢?

05

3000亿VS6亿 估值保卫战怎么打?

实际上,相比AI四小龙,格灵深瞳“入行”并不晚,资本故事不乏传奇色彩。创始人赵勇创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后加入谷歌研究院担任资深研究员,2013年创立格灵深瞳。

成立之初,格灵深瞳就拿到了真格基金和策源创投的数百万天使轮投资,一年后又拿到红杉中国投资的数千万美元融资。

背靠明星资本,一时间格灵深瞳风光无限,尤其被徐小平和沈南鹏视为珍宝,甚至给出开文的3000亿美元估值预期。

但因最初聚焦实体零售业,受困零售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格灵深瞳外部销售碰壁瓶颈,内部资金链面临断裂危险,一度到了生死时刻。

这位AI天才不得不调转业务方向,技术路线也从最初的三维视觉感知,转向商汤、旷视等行业主流的深度学习+人脸识别领域,踏上安防之路。

从领先,到追随,市场战略失误造成格灵深瞳当下大早、赶晚集的尴尬落后现状,以至2019年其D轮融资估值仅6亿美元。

业务变动也导致公司高层更迭,2017年1月,原CEO何搏飞离职,赵勇接任CEO。原百度资深科学家邓亚峰接任CTO,安防业资深人士、原伟昊副总裁黄辉栋担任总裁并负责销售。

2019年,创始人、CEO赵勇曾公开反思以前的战略错误:“几乎将所有时间花在了产品上”。

承认格灵深瞳一度遭受重创,“跌入谷底,痛不欲生”,好在现在产品已能够量产,跌入谷底后“还能站起来”。

的确,作为一家新兴赛道的年轻企业,走些弯路、错路在所难免、也并非完全坏事。从创立初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AI天才,到“跌入谷底,痛不欲生”、再到“还能站起来”,格灵深瞳、赵勇坎坷“下凡”后的烈火重生、活力韧性值得肯定。单从此看,我们也应给其更多耐心。

只是,市场会给其多少时间?站起来的格灵深瞳又何时强起来、领先起来呢?

风起时追,风停时坠。AI市场渐渐退去靓丽外衣,资本下注也越来越谨慎。另一厢,长江后浪推前浪,人工智能江湖一日千里,新玩家们鱼贯而行,老玩家们已进入淘汰倒计时。

从大佬口中的3000亿美元期许,到6亿美元的实际估值,资本呼啸间,写满了商业沉浮、人情冷热。而剧烈变脸的背后,正如上帝为一切标好了价格,实力也为一切估值打下了基础。

价值进阶还是泯然众人,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迷途知返、浴火重生,固然可贵,但要想讲好IPO新故事、打好估值保卫战,格灵深瞳、赵勇还需拿出更多一线实力、头部真功。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