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6月23日晚间,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通知》中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项目申报试点县(市、区)的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

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20%。受消息刺激,6月24日光伏板块全天维持大涨,那么,屋顶分布式光伏到底是什么?未来发展如何?目前格局怎么样?我们今天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

历史与现状

在6月9日的文章《这个行业中国全球第一,碳中和带来光伏板块的长线机会》中,我们详细介绍过光伏板块,知道了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而受益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光伏发电将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我们也详细分析过产业链的上游硅料和中游的电池组件环节,对于下游的应用系统,我们只是粗略介绍过,而这次的政策,主要影响的就是下游应用系统市场的格局。

光伏系统一般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集中式光伏电站,一般指的是利用荒漠、戈壁等资源条件好的地区,集中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发电直接并入公共电网。分布式光伏指的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的光伏发电设施,用户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

分布式光伏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短,2013年,开启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及分布式光伏度电补贴制度,光伏市场的“黄金时代”来临,而其中也包括分布式光伏,2016年后,光伏行业补贴逐年下滑,但分布式光伏的补贴仍然保持稳定,直到2018年开始至2020年,历经4次下调,分布式光伏的补贴直线下滑。2021年,光伏正式迈入平价时代。

6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今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不再补贴,但新建户用分布式光伏仍有每千瓦时0.03元的补贴;2022年起,新建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

2015年之后,分布式光伏高速发展,新增光伏装机量于2018Q2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但是随着补贴逐渐退潮,占比又逐渐回落,2019年后始终徘徊在40%左右,可以看出,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平台期”,“十三五”期间,条件好的屋顶大多都装上了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剩下的是经济性不足、环境条件不足的屋顶,怎么把这一部分屋顶资源调动起来,应该是这项政策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分布式光伏又可以分为户用、工商业、扶贫,对比18年/19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比例显著下降,户用光伏比例显著提升,而从绝对装机容量角度,2019年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容量4.27GW,同比增长27%,光伏扶贫装机容量同比略降7%,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出现大幅下行。

究其原因的话,是因为工商业的补贴比户用补贴更早退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也能更快的实现降低成本,平价上网的技术,再加上工商业光伏在现实中的分布本身比户用式更集中,更容易集中运营管理,所以我们认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本身也比户用式更具发展潜力。

而从政策来看,本次《通知》给出的量化指标,对工商业的要求是30%,而对农村则是20%,显然也说明了后者的开发难度更大。

2

BIPV的未来

本次《通知》提到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具体包括两种方式:BAPV,即传统方式,在已有建筑物表面安装光伏组件发电;BIPV,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本身是建筑的一部分,同时具有建筑物和发电的功能。

此前,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多以BAPV的传统形式建设。因为成本和技术等原因,BIPV发展缓慢,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而近年来,随着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发展,BIPV模式将逐步替代BAPV模式,根据中国BIPV联盟的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BIPV的系统造价(包含材料和人工)降幅达到90%。根据中国BIPV联盟的预测,十四五末BIPV的系统造价有望降至2.5元/w,具备全面推广替代建材的条件。

那么BIPV的市场空间如何?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光伏行业本身的市场空间,二是屋顶面积。对于第一点,我们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做过详细分析,这里不做赘述,我们重点从屋顶面积进行分析。

据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建筑竣工面积达到38.5万平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占比达到68%,厂房仓库作为占比第二大的竣工建筑类型,占比达到9%,竣工面积达到3.4亿平方米。

我国城乡建筑总面积超过60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建筑面积超过一半,光伏可安装建筑面积超30亿平方米,若保守按2%的BIPV渗透率计算,则每年新增建筑带来的行业市场空间近千亿元,若考虑存量,则整个市场空间达到万亿级别。

3

谁将受益?

BIPV系统需要若干产业的参与,首先当然是我们在上篇文章中分析过的光伏上游的硅料和中游的组件公司,随着分布式光伏的逐步推广,这些公司也将直接受益,这里不做赘述,本次我们重点分析对于下游应用系统的影响。

下游主要的参与企业是EPC商及运营商,我们分开来看。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是工程总承包模式之一。目前国内建设大部分采用EPC模式,由企业承包。

进入2021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高涨,不只是硅料、硅片、光伏组件,银、铜、电缆、水泥等各类辅材价格同步疯涨,合力垫高了光伏EPC价格。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跟踪统计,截至2021年5月31日,大唐、中广核、三峡等约7GW光伏电站项目启动EPC招标,其中3.47GW公布中标结果,其中国企和设计院占比58%,民企占比42%。

在光伏电站的运营上,央企中电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独占鳌头,后面国企、民企群雄并起,目前我国总装机成本为8元/W,而目前的标杆电价是在装机成本10元/W的基础上,按照光照条件将国内光伏补贴分为三类地区,分别实行0.9、0.95、1.0元/度的标杆电价,而在2022年之前,分布式电站还有额外的补贴,因此,目前电站运营的效益较高。

4

总结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清洁能源必然会迎来快速发展,而光伏亦将受益于政策,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是管理和运营的问题,而随着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布局,与集中式光伏不同,分布式光伏因为更多的位于城市和乡村等人口聚集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紧密,更需要民企和国企的联动配合,对于运营的要求更高,而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来说,也将获得大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