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份,与孩子们关系密切的教育机构们迎来了最强监管潮。6月1日,市场监管部门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1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16日国务院教督委办公室校外培训风险提示。

业内预测,未来在线教育行业强监管趋势将持续,一系列新的整顿措施还将继续出台。强监管之下,全行业将迎来一波动荡期,其中中小教育机构面临的冲击更大,弱小机构或被清退出局。但长远来看,行业将出现马太效应,资源、用户涌向头部机构,后者将迎来新的红利期。

金融观察团发现,受强监管消息冲击,中概股教育机构股价近日连续大跌。6月17日周四开盘,相关企业延续下跌态势,其中高途下跌7.22%,好未来跌6.24%,网易有道跌5.23%,一起教育跌去2.54%,精锐教育跌1.71%,51talk跌1.58%。

其中,作为腰部教育机构,一起教育的单日跌幅并不大。但实际上,一起教育上市刚过半年,股价却一路跌跌不休,股价最高时23.93美元,如今仅剩4.04美元,跌幅高达83%。市值仅剩7.81亿美元,相对于上市当日23亿美元已缩水66%,可以说是行业冷却的缩影。

面对行业颓势,评级机构反应迅速。摩根士丹利16日下调了整个中国课后辅导板块的评级,其中将一起教育的股票评级从“增持”连降两级至“减持”,目标价从17美元下调至3美元。

而在此之前,逐利性的资本早已看清走向果断抽身。5月18日消息显示,高瓴资本在今年一季度清仓一起教育和好未来。此前的2020年第四季度,高瓴资本在一起教育上市后建仓买入463.34万股,但2021年第一季度即全数抛出。

而在资本离场、评级下跌、股价惨淡背后,其实是一起教育的尴尬的处境和糟糕的业绩表现。

首先是一起教育的业务模式,在监管重拳下受冲击明显。

据了解,一起教育旗下包括学校教育平台“一起小学”、“一起中学”、家庭教育平台“一起学”以及中小学在线学科辅导平台“一起学网校”。一起教育一开始选择从学校入手,对接老师群体,再扩大至学生及家长群体,覆盖整个学校的作业场景。

目前,一起教育高度依赖K12领域的营收。2019年一起教育宣布 “坚守校内,做大校外”,放弃校内盈利,用校外在线K12辅导业务变现。后者逐渐成为营收支柱。2018年-2020年前三个月,其在线K12辅导服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0.2%,88.5%和93.0%。到了2021年一季度,一起教育的在线K12辅导服务的实现4.63亿元,同比增长118%,营收占比为98%。

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谋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

作业方面,教育部等多部委也接连下发文件,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做出了明确规定,就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等问题要求加强管理。

这些规定,势必影响一起教育 “坚守校内,做大校外”的战略,未来业务面临较大调整。

其次,烧钱营销导致持续巨额亏损,未来方向在哪里?

今年一季度,一起教育科技Q1净收入4.7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1%,但同期净亏损高达6.6亿元,同比扩大194.64%,接近两倍。而在上市之前,一起教育也从未实现盈利。2018-2020年间,一起教育净亏损持续攀升,分别为6.56亿元、9.64亿元、13.4亿元。

当然,获客成本高、推广费用高导致盈利难,早就是行业通病。为了在全行业营销大战和激烈竞争中抢夺市场,一起教育也长期烧钱打广告,但因此利润空间进一步被侵蚀,形成“恶性循环”。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间前三季度,一起教育营销费用分别为3.03亿元、5.84亿元和8.51亿元。到了2021年一季度,销售营销费继续攀升至6.14亿元,同比增长217.8%,超过两倍,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129%。

营销费扩大两倍,同期亏损扩大两倍,数据之间的莫名重合暗示着这场“饮鸩止渴”游戏的不可持续性。

在监管高压之下,一起教育们通过大量营销来获客的方式也将终结,靠流量获客的模式按下暂停键。东吴证券研报指出,随着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提示书》、“双减”意见等中央及地方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及未来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互联网+监管”等监管创新的引入,K12教培行业在办学从业资质审核、收费管理、广告宣传等方面都将面临更加精准有效的监管。

有意思的是,高瓴资本在清仓一起教育的时候,又重新建仓买入新东方这一公认的教育巨头。行业的马太效应已经在形成。

对于一起教育来说,在营销受限、知名度不如头部教育机构、模式发展受限的情况下,要持续拓展并获得盈利可能越来越艰难。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