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度业绩出炉,梳理对比各家消费金融过去一年的表现,不难发现行业两极分化的差距明显。然而,比起业绩分化现象,更值得关注的是业绩分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这种表面的两极分化背后,是消费金融行业正在悄然重塑监管格局和发展逻辑。距离年初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下发半年已过,其对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只是刚刚开始。

两极现象背后的淘汰逻辑

疫情之后,狂奔十年的消费金融行业正式进入洗牌期。从近期披露的2020年财报看,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比总资产和净利润两极分化更能说明问题的,是ROE(净资产收益率)和ROA(资产收益率)的差距也在拉大。

虽然不是每家公司都明确披露了净资产规模,但依然可以从上图大部分关键数据估算出消费金融公司的ROE和ROA表现,不同企业之间差距较大。虽然从净利润来看,多数专注线上模式的企业表现较好,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优势更为突出,比如招联和马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昔日一哥”捷信金融的节节溃败,就始于线下市场的沉冗。捷信金融更是将去年业绩恶化的原因归咎于疫情,但其实疫情不想背这个锅。同样是专注于线下模式的兴业消金,正是在捷信节节败退的这两年一跃成为业绩黑马,并且从2020年的业绩看,兴业消金的ROA表现甚至要优于“现任一哥”招联。

当然,这并不是鼓吹线下模式,而是捷信断崖式下跌的深层原因绝不仅是因为疫情对线下业务的影响。一方面,是广泛布点、以线下为主的业务模式已不再适应行业全面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另一方面,捷信的客群年龄层偏高,资产质量下行也是有目共睹,2020年捷信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为2.8%,逾期贷款占比高达21.87%;再者,恰逢近两年捷信高管流失严重,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均不足,自2017年开始的三年转型计划流于形式,直到去年又启动了新一轮转型,但转型速度已赶不上业绩滑坡速度。

而有意思的一个对比是,同样以线下为主的兴业消金,也不是没有想过发力线上业务,毕竟从去年上半年业绩看,疫情对其业务影响较大,可惜有心尝试转型的兴业消金始终没有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打法,线下业务在2020年的占比不降反升,但业绩却稳住了。从成立至今,兴业消费金融主要产品为“家庭消费贷”,是针对具有稳定还款来源的受薪人士和自雇人士发放的个人及家庭在旅游、教育、婚庆、装修等除了购房、购车以外的消费用途的信用贷款,由直销团队采用“上门收件、亲核亲访”的展业模式面谈面签,主要服务于未能充分享受到银行贷款服务的客群。不难看出,虽然线下有明显弊端,但做高客单(家庭为单位,也可能是其ROA较高的原因),找准定位,或许也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

与兴业相反,招联选择的就是“空战”模式,纯线上触达,并用大量科技投入降低成本。但两者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拥有融资成本低、融资能力极强的银行背景,比如获客能力强。

由此可见,服务银行尚未下沉触达的客群,践行普惠金融,虽然都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共同目标,但大家擅长的服务方式和细分领域可能不大一样。简单地以线上或线下区分去定义行业“两极分化”的原因,或许过于简单粗暴。但可以确定的是,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逻辑在更新,有横向的(如科技、生态、资源等),也有纵向(如细分场景、垂直服务等)的。

尤其在疫情之后,获客能力强、负债成本低的头部机构和细分场景可靠、资产端定价能力强的垂直机构,更能从这轮洗牌中脱颖而出。

悄然重塑的监管格局

在《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下简称《办法》)下发后,周观新金融也曾在《消费金融大变局信号已至|周观察》、《互联网信贷公平监管的决心|周观察》等历史文章中讨论过《办法》与去年系列互联网信贷相关的新规落地,对平衡整个消费信贷行业各类参与方的影响,无论是信用卡、助贷或联合贷等业务的监管线已被逐步拉至公平。

​具体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时隔半年,我们也从业内了解到,《办法》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并且也正逐步体现在上述影响行业淘汰逻辑的相关选项当中,如融资能力、治理与内控、风险管理、服务和科技能力等方面。

“目前《办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合规、风险管理层面,比如里面提到的五大方面涉及的细节调整等。”华南一家消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此外,周观新金融也从华东地区另一消金公司了解到,评级肯定会促使消费金融公司从公司治理与内控、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信息科技管理五方面整改优化,比如同业融资的资金方可能会希望消金公司提供评级结果,将其作为授信评审的条件。

当然,目前《办法》依然处于试行阶段,最终的评级结果出炉尚未出台,目前业内参考更多的还是中诚信等信用评级,但等监管评级结果出来后,也自然会成为市场上各类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参考指标。

“等最终《办法》落地后,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影响会更明显,后续不排除参考支付牌照分级管理的可能性,这也会促使行业进一步优胜劣汰。”八六证券研究金融科技分析师王瀚洋认为,消费金融的牌照“先松后紧”策略并不陌生,这与支付牌照经历的路径类似,先给一定发展空间,然后再优胜劣汰,不断优化整个行业的监管策略。

无论从发展层面还是监管层面看,消费金融行业都已经清晰地迈入了下一个十年。当市场环境和监管体系都已相对公平完善,更能提现各自发展水平的下一个十年,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