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感觉中国到处都在震动。

在深圳,355米高的赛格大厦连晃三天,抖成了帕金森综合征;

在云南,大理漾濞连续发生20多次地震,最大一次震级达到6.4级;

在青海,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这是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最强地震;

……

有人说,天生异象,难道有大事发生?

直到今天,大家才恍然泪目——

袁老走了。

整个中华大地,都在震动;

所有从饥饿年代里走过来的人,都在哭泣;

所有中国人,都在缅怀、默哀!

1

袁老走了,享年91岁

起初,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大乌龙”。

今天上午11点左右,很多人都收到了一则来自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的消息——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北京时间5月22日上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一时之间,铺天盖地的媒体都在传这个消息,朋友圈被悼念和缅怀刷屏了。

但很快,仅仅数分钟之后,这个消息被辟谣了,CGTN删稿并且道歉。

一下子,所有人开始删朋友圈,纷纷唾弃发布假消息的媒体,大喊媒体不专业。

所有人都长吁一口气,认为是虚惊一场,祝福袁老早日康复,长命百岁。

但,就在一个多小时之后,所有人再次收到了一条消息——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大家都懵了,不会又是假新闻吧?但这一次发出消息的,是中国最权威的媒体——人民日报和新华社。

在经历中国新闻界大乌龙之后,袁隆平——这个让中国告别饥饿的人,终究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

直到现在,我还是难以接受这个消息。明明不久前,他还因为第三代杂交水稻破纪录,高兴得像个孩子——

明明不久前,他还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假新闻。

2

“杂交水稻之父

除了袁隆平自己,谁也没有料到,他会走上学农的道路。

他出身优渥,祖父曾任海南文昌县县长,父亲担任过小学校长和督学,后来受到西北军爱国将领孙连仲的器重,做了他的秘书;他母亲曾在安徽芜湖教书,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

在父母的安排下,袁隆平应该考入南京大学,毕业后走仕途。但在1949年高考的时候,19岁的袁隆平做出了一个违背父母意愿的决定——

“我要学农,将来做一个农业科学家。”

周围的人很难理解,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孩子,为什么会选择和泥土打交道?

但他们不知道,很小的时候,袁隆平的心里就埋下了学农的种子,他对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就这样,袁隆平毅然报考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他主教遗传育种学,还带着学生游泳、跑步、踢足球。

但很快,三年困难时期来了。大饥荒里,袁隆平全身无力,不再游泳,时常梦见自己边吃扣肉边流口水。饿得急了,他会把米饭蒸两次,吃草皮和树根。

他还亲眼看到5个人饿得不行,倒在了路边。

苦难饥饿的日子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他常常说“你们年轻人不懂啊,肚子饿起来真的难受”。

1960年开始,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当时,学界对杂交水稻普遍不看好,日本、美国都曾在上世纪60~70年代开展相关研究,但无一成功。

学界的不看好,加上技术上的困难,袁隆平的研究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来年的艰苦努力,1973年,袁隆平终于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6年起,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自此,中国人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境。

此后的数十年,袁隆平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了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于2000年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如今,最新攻关技术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亩产已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超世界纪录。如果杂交水稻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袁隆平的一辈子,都奉献给稻田了。

1970年,试验田附近的县城发生了7.2级地震,他跑出了屋外后又冲回屋里,只因为稻种还在铁桶里;

他头顶烈阳,脚踩烂泥,最终找到了没有人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常年穿着15元一件的衬衫,100元左右的皮鞋,戴300多元的手表,开10万左右的赛欧……

他这一辈子,都坚守在农田,做好一个“农民”。在忍饥挨饿的日子里,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

让大家吃饱。

3

端牢自己的饭碗

袁老让中国人不再挨饿,让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端稳了自己的饭碗。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如今的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我们这般幸运。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就在2019年,全球还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2020年,全球至少新增了8300万饥饿人口,至少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同时包括亚洲的阿富汗和孟加拉国,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

而就在10多年前的中国,也曾爆发过一次粮食危机。

2007年前后,中国和国外资本曾在主粮(大米、小麦)上,进行过一场规模宏大的多空对决。

多方是国际投机资本、国内的投机商,他们囤积粮食,哄抬市场价格;空方是中国政府,抛售储粮,平抑价格。

那时候,国际上大米价格上涨了200%,小麦上涨171%,玉米上涨了221%。但同期国内的涨幅不超过30%,炒家开始蠢蠢欲动,企图炒高中国粮价。

炒家开始疯狂买进粮食,想给中国市场造成一种供不应求的局势,但没想到中国却在不断抛出储粮,多次的博弈之下,中国甚至放出风声——

我们的贮备粮有1亿吨,够全国用一年的

这些储粮足够让炒作的资本倾家荡产了,于是多方开始崩溃,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全面暴跌,中国打赢了这场粮食保卫战!

从那以后,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投机者,再也不敢炒作中国的粮价。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粮食的自给自足,袁老同样功不可没。

4

尾声

21世纪谁将养活中国?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提出的疑问。当时的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中国无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但30年之后的2020年,中国的谷物自给率超过了95%,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背后,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

袁老的杂交水稻完美地反击了莱斯特·布朗的猜想。与此同时,还为全世界提供了解决粮食短缺的中国技术。

根据《瞭望》周刊的数据,早在2016年底,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研究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官员到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受了杂交水稻技术培训。

在东南亚的印尼,杂交水稻产量高出当地品种一倍多,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隆平稻”。

未来,全世界更多的地方将洋溢着“隆平稻”的香气,这是生命的气息!

袁老说,他一直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梦想,足以让全世界动容!

民以食为天,农为天下本。用张佳玮的话来说——

今世若尊谷神,当是袁隆平先生。

国士无双,袁老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