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彼得

哈啰出行,要成为共享单车第一股了。

近日,哈啰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为其联席保荐人。

在通读哈啰出行招股书后,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点当然是哈啰出行的各种业绩数据,从中可以窥探曾经疯狂烧钱共享单车行业的现状;第二点是哈啰出行新包装——强调自己是“本地服务”平台。

补贴大战的幸存者

仅过去三年,哈啰出行就亏损了48亿元。

招股书显示,哈啰出行在2018、2019、2020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人民币,毛利分别为-11.47亿元、4.19亿元、7.1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亿元、11.33亿元。

哈啰出行虽然还未实现盈利,但从数据来看,哈啰出行的营业额在逐年扩大,亏损也在收窄。但是这个数据,和2016-2018年共享单车融资相比,并不算亮眼。

共享单车曾是个疯狂的行业。在行业最高峰时,大约有70多家单车平台,为了抢占市场开启疯狂补贴大战。

这场资本催生的烧钱大战以摩拜和ofo最为疯狂。摩拜共计进行了 12 轮融资,募集资金总额约 171.16 亿元;ofo 则在 12 轮融资中,募集了共计180.96 亿元资金。

泡沫在2018年破灭,据IT桔子统计,共享单车行业至少烧掉400亿。

作为共享单车大战的参与者和幸存者,哈啰出行也经历多轮融资,根据wind企业库,自2016年1月获得天使轮融资后,哈啰出行共经历了13轮融资,融资超过25亿美元。

在本次IPO前,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ntfin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是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36.3%的股份,其次才是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共享单车是哈啰出行最早最烧钱的业务,但其哈啰顺风车业务增长迅猛。

哈啰出行目前的核心业务分为两轮车业务和四轮车业务,其中两轮车业务包括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四轮车业务则是指顺风车和2021年刚上线的快车。

招股书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总交易额约为130亿元人民币,其中两轮车业务交易额约58亿元,顺风车业务交易额约70亿元。

从营收和毛利数据来看,2020年,哈啰两轮车业务营收为55亿元,同比增长21.1%,毛利为3.7亿元,同比增长25.9%;顺风车服务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131.2%,毛利为3.8亿元,同比增长167%。

强调“本地生活”标签

虽然媒体认为哈啰出行将成为“共享单车第一股”,但在招股书中,哈啰出行将自己定义为“本地生活”赛道。

据招股书描述,哈啰出行“是中国领先的本地服务平台”,目前提供的服务包括共享两轮车服务,顺风车及新兴的本地服务,比如哈啰电动车、小哈换电服务。

此外,哈啰出行还在试点其他服务,比如打车、酒店预定、到店团购、线上广告、移动杂货店等。

招股书引用了艾瑞咨询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交易量计算,哈啰应用程序是中国第三大本地服务平台;按照每ATU的平均交易量而言,则是中国最活跃的本地服务平台。

不过,这些新业务用户绝大部分都依赖哈啰单车的引流,招股书显示,40.2%的顺风车新交易用户、63.2%的电动车新用户等来自哈啰单车。

但是,除了哈啰单车和哈啰顺风车,哈啰出行的其他业务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比如酒店预订、到店团购等业务,是在今年才开始试水,而且是在竞争激烈甚至已经有了第一梯队的领域。 

除了未能实现盈利、新业务未落地,在招股书中,哈啰出行还存在其他挑战,比如单车营业额在Q1、Q4面临季节性降低,对蚂蚁集团依懒性强等。但作为共享单车烧钱补贴大战的幸存者,在ofo还在发恼押金问题、摩拜已经卖身的状况下,哈啰出行的IPO,已经给沉寂两年的共享出行领域带来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