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风靡的年代,“跑”成了一种本能、一种精神、一种使命。

01 以赛事为媒 成都的国际化表达

近年来,马拉松渐渐成为当下最时髦、最健康的全民运动和各大城市争相追逐的热门赛事。

如今,不办几场像样的马拉松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大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西安……细数这些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皆是马拉松的忠实簇拥者。

谈到马拉松,作为新一线城市之首的成都尤其热衷,2018年成都「三城三都」计划开始实施,其中就包括「创建国际赛事名城」,计划打造国际体育赛事名城助力成都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和全球知名旅游名城建设,提升成都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创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都市。

成都是率先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之一,而马拉松则成为了成都举办国际赛事名城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

2020年11月29日,作为国内唯一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的成都马拉松又如期开跑。这一天,超10000名选手奔跑在成都。他们像往年一样,从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发,途经天府广场一路向南,沿着宽阔的天府大道一路向前。

因为马拉松,成都这座“安逸之城”,多了份活力与健康、多了份安定和从容。

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跑以来,成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2017年9月,首届“成马”正式鸣枪开跑,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名选手,奔跑在赛道上,“成马”的盛况,通过各大网络平台的直播,展现在全球亿万观众面前;2018年,“成马”吸引了全球54个国家5万余人报名,参赛规模扩大到2.8万人;2019年,报名人数已从最初的4万上涨至近10万,最终中签的3万名选手一起站上赛道。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说以前成都靠大熊猫、靠火锅走向世界,那么现在还要靠马拉松走向世界。

成都马拉松开跑这几年来,相关产业被持续拉动,政府也算了一笔账——2017年成都体育产业共实现收入558.08亿元,2019年一举突破700亿元,今年有望破800亿元。

除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马拉松也是一座城市精神的彰显:每一个参与马拉松挑战赛的选手,都在奔跑过程中保持了速度与激情,不断超越、挑战自我。

而当人和产业持续不断地奔跑,城市就有了更美好的未来。

02 “ 城市界超跑 ” ——天府新区

城市的发展,本质上也是一次马拉松赛跑。

对于成都而言,它是一个从老区跑向新区的过程,是一个从历史跑向新生的过程。

面对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涌入,成都需要更大的发展版图来支撑。但是三环内老城区改造难度大,天府新区自然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2011年5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批复,文件高度明确了天府新区的意义: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点,更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

2014年,天府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在政府与企业的合力之下,天府新区的“速度与激情”已成为一段佳话。

正式获批国家级新区后的一年内,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兴隆湖、天府公园、科学城等重点市政工程全面开工。

成都科学城鸟瞰图

拔地而起的成都科学城,以“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产城新经济”破局,5G、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数字经济产业于此加速聚集,一处面向世界的高新科技版图生根落地,大放光彩。

2019年四川天府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70亿元,经济总量在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五,新区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增强。

产业做好就能筑巢引凤,人才自然不请自来。

2019年成都常住人口达1658.1万人,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同时,人口净流入达25.1万,连续几年保持高增长。而根据《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四川天府新区2030年总人口要达到500万人。这也意味着,天府新区将成为未来人口的主要流入区域。

很难想象,一座国际化的新城面貌,在5年时间内便已显露雏形。但天府新区却用无可比拟的速度,冲破了人们的想象力。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天府大道,会发现“天府速度 ”正沿着这条百里中轴一路向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一个个欣欣向荣的产城项目、一座座城市中的巨型公园,同样展示着新区速度。

03 紫光·天府芯城——“公园城市”里的新坐标

不停的奔跑,像是本能和信仰一样,嵌入了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

2019年4月,位于天府新区科学城核心片区的紫光·天府芯城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近年来成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天府新区实施国家战略、强化核心技术研发的重大项目,紫光·天府芯城对推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跨越有着重要意义。

这是一个总用地面积约2022亩、投资额约500亿元的大项目,项目规划有诸多高科技产业和研究院,同时将建成近130万平米的产业配套供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生根,众多高精尖人才将持续涌入。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不知从何时起,成都的百度词条上多了一项标签——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联系成都这一连串的举措来看,特殊的战略背景下,正是紫光·天府芯城这类项目的持续落地,让成都“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标签的内涵不断丰满。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曾说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四个要素:基础设施、教育、政府和好的环境。

对于成都而言,这场事关全局的“马拉松”要赢得彻底,不但产业要搞上去,生态环境上也要对标全球,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找位置。

成都做到了,位于天府核心区的兴隆湖,被看作是成都城南的“生态之肾”,在轰轰烈烈的“公园城市”建设号角下,兴隆湖畔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之城。

坐落于兴隆湖畔的紫光·天府芯城,也深刻体现了“公园城市”的美好理念,项目建设方——智慧产城运营商紫光海阔可谓是不计成本,拿出一半的项目用地来做绿化,绿地率达51%,并打造了5km智慧紫光慢跑道、5km田园乐活健身步道、5km鹿溪山谷健走道、4.5km慢跑马拉松步道……

有意思的是,此次2020成都马拉松大赛中,第一届亚洲马拉松大满贯得主、第一届中国马拉松大满贯得主的李子成以2小时13分06秒获得男子组冠军,而在此之前的11月13日,李子成就曾奔跑在紫光·天府芯城中的地标建筑——智慧之环的红色屋顶跑道上。

​△紫光·天府芯城中的地标建筑——智慧之环

作为成都的网红打卡地,智慧之环的这个屋顶步道全长698米,由15218片彩色铝板组成,首尾相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红色环形,从地面上升可至25米,我们站在步道最高点,可以直接欣赏到建筑周围的绿地景观和城市美景。

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设计感与活力的地方,李子成向人们分享了他参加马拉松的个人备战技巧,传授了健康运动生活方式。

也许,人、产、城之间,“奔跑”的使命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