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网友金石道人来稿


一夜之间,菜市场里挤满了互联网巨头。

阿里投资了十荟团,准备大干一场;

腾讯投资了兴盛优选和食享会,已经杀出一条路;

拼多多自建了多多买菜和快团团,誓要抢占这个新的下沉市场;

滴滴自建了橙心优选,打车已经满足不了它的野心了,拿下菜市场才是当务之急;

字节跳动、京东也在蠢蠢欲动,准备分一杯羹;

更多的巨头,还在路上……

而巨头“新势力”——美团,更是立下了背水一战的决心。

浓眉大眼的美团,为何这么急着挤进菜市场?

1

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美团的三季报姗姗来迟。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的财报都已发布,美团却一直拖到了月底。

在此期间,互联网反垄断的雷声此起彼伏,更有数据显示,美团外卖APP在10月份的MAU(月活跃用户)首次被饿了么反超。

看着忽高忽低的股价,美团急需重振市场信心,这时候,三季报就来了。

我们先来看收入构成。从财报来看,美团业务分为三大块:餐饮外卖、到店和酒旅、新业务。美团在整个三季度收入354亿元,这三大业务的比重分别是——

餐饮外卖58.5%到店和酒旅18.3%新业务23.2%

很明显,外卖依旧是美团体量最大的核心业务。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比重最大的外卖,却不是最赚钱的。在整个三季度,美团外卖利润8个亿,只有到店、酒店和旅游的零头(28亿)。而且,外卖业务的利润比二季度还少了5亿元。

增收不增利的背后,美团的外卖业务已经面临天花板。

首先是人口红利的见顶。外卖业务的本质,是用骑手的时间,来换外卖用户的时间,因为用户的时间比骑手时间贵。但数据显示,美团全职骑手的平均收入已经接近6000元;而在中国,有6亿人月均收入不足1000块,月收入不足1500块的,有8亿人。

按这个逻辑来算,近10亿国人是无法消费得起外卖的。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经达4.09亿,占网民整体的43.5%。

外卖人群,很快将走向饱和,美团外卖业务的增长,已经显露出疲态。

外卖渐入瓶颈,其他业务如何?

遗憾的是,从财报上看,新业务及其他业务依旧是经营亏损。而且由2020年二季度的亏约15亿元,扩大39.0%至2020年三季度的亏约20亿元。

新业务还处在烧钱阶段,指望着它们赚钱还遥遥无期。

主营业务慢慢看到天花板,新业务尚看不到希望,快速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成了美团眼下最要紧的事。

2

资本需要新故事

从市值来看,1.62万亿港元的美团,已经成为了国内的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前方的巨兽,只剩阿里和腾讯。

自2019年二季度以来,美团首次结束长达9年的亏损,迎来单季度的盈利。也正是从那时起,美团的股价一发不可收拾,股价也从77.5港元攀升至如今的270多港元,整整翻了近4倍!

而美团的市盈率,也来到了惊人的424倍,远远超过阿里(37倍)、腾讯(41倍)等较高利润规模的科技股。也就是说,用市盈率来对比,美团大约是阿里的11倍,是腾讯的10倍。

但从盈利上来看,以2019年为例,阿里和腾讯都是近千亿的净利润,而美团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只有22.39亿,简直是天渊之别。

而在最新的2020年三季度,美团净利润达到63亿元,比去年同期暴涨374%。但有意思的是,在这63亿元中,有58亿元是来自对理想汽车的投资收益。

也就是说,剔除投资收益,美团在三季度的净利润只有5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是13亿元。

从市值上看,美团是国内第三大互联网巨头,但从盈利上看,美团离巨头还很远。

当然,有人会说,资本市场愿意给美团如此高的估值溢价,是因为投资者相信,美团在未来会很赚钱。

但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团的盈利增长点还没有显现。深燃曾做过统计,现阶段,佣金依然是美团收入的主要来源。三季度,佣金和在线营销收入分别在美团总收入中占比65%和16%。

在美团的生意里,商家赚用户的钱,美团赚商家的钱,佣金费率高低决定了美团盈利空间的高低。但要提高佣金费率,在今年4月美团商家反攻美团外卖的例子中,已经被证明很难。

而其他业务,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还在持续亏损,整个三季度,美团包含了快驴、闪购、网约车、买菜等模块的新业务,收入82亿元,亏损20亿元,亏损金额为近三个季度最高。

而像投资理想汽车这样的“炒股”收益,毕竟是不稳定且难以持续的。

美团高达424倍的市盈率,究竟透支多少年业绩?

——这个问题,市场仍在等待着美团的答案。

资本市场上的美团,急需一个新故事。

3

又一场巨头大战

焦虑的美团,找到了一个新故事——颠覆菜市场。

2020年7月7日,美团成立“优选事业部”,推出社区团购业务——基于社区便利店为载体,来做线上下单,门店自提业务。采取模式为“预购+自提”。

与此同时,原“小象事业部”更名为“买菜事业部”,继续深耕美团买菜业务。

这次调整之后,如今的美团已经形成两大事业群(到店与到家),三大事业部(优选事业部、买菜事业部、快驴事业部)以及六大平台的组织架构。

两大事业群之外,单独成立新事业部,可以看出,美团对社区团购业务很重视。早在美团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王兴就曾说——

生鲜的仗一定要打赢。

这一次,美团为什么瞄准了菜市场?

首先,这确实是一个大行业。

这是一个事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大生意。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鲜行业研究报告》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生鲜行业交易额达1.79万亿元,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2.31万亿元,其中,“蔬菜水果”这一品类占比更是高达55%。

这么大的一个行业,线上化的程度却并不高。

在2017年,生鲜电商交易额仅有1402.8亿元,占比不过7.8%,预计2021年将达到4160亿元。4000多亿,2.31万亿,想象空间还很大。

市场体量大、电商普及率低,而且,目前还没有形成行业垄断——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块近乎完美的目标市场,必须得去颠覆一下。

美团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外卖人口红利接近尾声之时,抢占了菜市场,就提前抢占了下一个未来。

而选择在这个时机发力,美团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从2011年的“千团大战”到2015年的“外卖大战”,再到2017年的“共享单车大战”,美团的秘诀都是——

在尸横遍野的时候进场,用最快的速度复制竞争对手的强项,再熬到最后。

其实,互联网想颠覆菜市场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18年,部分头部玩家就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而新零售的内核,就是“菜市场”。

遗憾的是,由于求快,生鲜电商变成了一场粗暴的烧钱大战。最后场内玩家要么爆雷、要么被撤资、要么搞充值,被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总之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如今,美团瞄准了时机,但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其他巨头们也开始疯狂进场。看看下面这张图——

能来的互联网巨头,都来了。

又是一场混战,不可避免。

4

谁能笑到最后?

社区团购确实是一个大生意。刚需、高频、离用户更近,让“菜市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巨头的必争之地。

但,巨头们一拥而上,谁能笑到最后呢?

回归到社区团购业务本身。无论是社区团购还是菜市场,核心都是生鲜,而生鲜的核心,在于鲜。

因此,社区团购第一重要的就是供应链。其次才是获取用户的能力、组织能力和资本的助力。

但获取用户的能力和资本的助力,最终还是会回归供应链。谁的供应链更高效,产品更好,就能拥有获得用户的最核心能力。

从这个点来说,在供应链环节上,不同的巨头有着不同的优势。

背靠腾讯的兴盛优选,优势在于下沉用户的触达能力,遍布社区的便利店,是它最好的武器。阿里系的优势在于对上游大商家的整合能力,把持了菜源,有利于降维打击。京东的优势在于强大的自建物流和冷链体系,这是供应链极其重要的一环。相较之下,美团的最大优势,或许就是对下游小商家的把控能力,以及数量庞大的配送团队。

不同的优势,就有不同的打法。相比之下,美团的优势似乎并不明显,核心的菜源、物流等都是重资产,没有数年的沉淀是无法做好的。留给美团的路,或许就在其擅长的最后一公里。

相比于京东、阿里等巨头,美团在供应链上的积淀是很薄弱的。至于砸钱,钱从哪来,更是美团目前要思考的大问题。

讲不好菜市场这个“好故事”,400多倍的市盈率,谁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