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陆金所以代码“LU”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13.50美元,融资规模约23.625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场上今年规模最大的中概股IPO。一直以来,外界对陆金所的业绩状况多是从平安集团财报中获得,借这次IPO的机会,结合9年的风雨成长路径,终得窥见这只金融科技独角兽的真实全貌。

曲折成长路径与神秘业绩全貌

 

自2011年成立到现在,陆金所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蓦然回首才发现,企业成长就和个人成功一样,其实从来没有最优路径,即便“局部最优”也往往是陷阱。

早期的陆金所,是以P2P起家,由于背靠平安集团的资源及品牌效应,迅速成长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哥。2015年,平安集团将平安普惠并入陆金所,目的是为了发挥“线上线下”的协同能力,加快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2016年,由于监管禁止网贷与其他理财业务混业经营,陆金所控股分拆出“陆金服”专门负责网贷业务,并完成了对普惠金融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形成“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的陆金所控股(以下均简称“陆金所”)布局。2017年,专注海外线上财富管理的“陆国际”成立,陆金所再次扩容。

彼时,正是P2P业务炙手可热的年代,不少P2P企业依然贪婪于眼前的“局部最优”业务,对现有的回报感到满意,从而未能及时重视长远布局,最终无路可退。

此时,陆金所这艘大船的航道却已悄然转向,多轮业务及架构调整,也为朝助贷业务及综合财富管理转型做了充分准备。

2018年,陆金所一边配合三降,P2P业务规模占比持续下降;一边迅速做大助贷业务,机构资金占比持续上升;另一边保持科技投入,锁定中高端客户,全面布局财富管理智能化。到2019年,陆金所控股已经全面停止P2P业务,并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2020年4月,陆金所控股关联公司持股70%的平安消金低调开业。

至此,陆金所不仅扫清了IPO前的各种障碍,智能财富管理平台也已初见规模。在多次修正战略布局及业务调整之后,几乎每年都被传上市的陆金所,终于成功跨过“局部最优”陷阱,达成IPO的心愿。

从目前来看,陆金所最赚钱的两大业务板块分别为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据招股书,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陆金所总收入分别为278.2亿元、405.0亿元和478.3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31.1%;净利润分别为60.3亿元、135.8亿元和133.2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8.65%。

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的净利润为72.7亿元,净利率为28.3%。

截至2020年6月30日,陆金所零售贷款余额5194亿元,在线财富管理方面客户总资产规模3747亿元。

而根据平安集团近日披露的三季报数据,陆金所管理贷款余额已刷新至5357.88亿元,较年初增长15.9%至;客户资产规模已刷新至3782.78亿元,较年初增长9.1%。

继平安好医生、壹账通之后,陆金所成为又一家脱胎于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企业。值得一提的是,陆金所与其他从平安集团生态走出来的企业不一样,其对集团的依赖程度不算太高,无论是于内还是于外来看,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差异化发展有脉可循

 

零售贷款、财富管理是陆金所的两大主营业务,而从上述数据我们已可看出,两者规模都已属行业三甲之列。

先说于内。从收入角度看,虽然早年是背靠平安集团起家,但到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4%。从用户角度看,截至上半年陆金所零售信贷用户数为1340万,财富管理注册用户数超4470万,活跃投资用户数达1280万。而据平安集团三季报,集团生态内的个人客户数已经超过2.14亿,较年初增长7.0%;互联网用户量则已近5.79亿,较年初增长12,3%;年活跃用户量3.15亿。不难发现,无论是从收入还是用户层面看,平台集团可供陆金所挖掘的资源还有很大空间。

再说于外。乍看之下,陆金所的业务似乎与蚂蚁、京东数科、乐信及其他金融科技类公司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以零售贷款为主战场,也都有财富管理服务。但细看之下,其实各自都有差异化护城河。

首先,从零售贷款市场来看,蚂蚁、京东、乐信都有自建商城,也自带场景基因,而陆金所的金融底色更为鲜明。就用户层面,自带场景的金融科技企业在C端市场更有优势,而陆金所的零售贷款用户中,有7成是小微企业主。大家的重点目标客群,其实不尽相同。

其次,从财富管理市场来看,陆金所的客户资产规模超75%由投资超过30万元的客户贡献,资产100万以上的客户占比达46.7%。而蚂蚁现有的存量基金用户人均客单在1万元以下,理财客群非常下沉。如果想要在银行获得更个性化更贴心的理财服务,则要成为动辄数百万甚至千万起步的“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对比之下,不难发现中产群体在国内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的尴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难从银行获得个性化的理财服务,也难从普通渠道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而这,恰好是陆金所重点服务的目标客群。

“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以中产阶级和富裕人士为目标,这些人对财富管理服务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但传统金融机构却对此缺乏服务。”陆金所在照顾说明书中,已经很好解释了自己的差异化客群定位。

从成立到现在,陆金所从未掩饰过要做一个“理财投资平台”的决心,而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竞争的,不仅仅是客群定位,还有科技服务能力,以及与平安集团大金融生态的协同服务能力。

据平安集团财报,2020年上半年,尽管疫情对线下拓展的产品供给带来了短期影响,陆金所控股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8.0%,其中非网贷产品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强劲增长34.2%。

上一期,周观新金融刚提到过,未来全球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焦点在中国,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也才刚开始。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蚂蚁、陆金所等金融科技公司,未来依然大有可为。

9年转身 踩准时点

 

大家都知道,近五年来,陆金所几乎每年都会有“上市”传闻,无奈时机不对。而这次从披露招股书到正式敲钟,不过一个月时间,堪称“闪电”速度。说到在美上市的时机,2020年虽然以地狱式开局,结尾对金融科技行业而言却算是热络的。

实际上,今年海外金融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也不少。2020年初,华尔街投行大摩花130亿美元将线上券商E-Trade收入囊中,Visa花53亿美元收购Plaid,MasterCard斥资近10亿美元收购Finicty,创立于纽约的新兴在线保险公司柠檬水(Lemonade Insurance Company)已也已于今年7月在纽交所上市……

“2020年堪称金融科技大规模并购上市之年。”美国汇盛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陈凯丰对周观新金融表示,新冠病毒在对传统金融机构业务产生巨大负面冲击的同时,也对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海外很多习惯于面对面进行的银行存贷款、支付,保险承保和索赔等金融服务的用户因为疫情发现了线上移动交易的必要性。因此,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创新还有很大空间,行业内不管是并购还是IPO热潮都依然会持续。

显然,无论是海内还是海外,金融科技行业依然是资本市场追逐的对象。而平安集团的另一员金融科技大将,金融壹账通在去年上市之后的股价已经翻倍,从10美元的发行价上涨至现在的20.51美元。相比金融壹账通这类纯技术服务类平台,陆金所上市对现有金融科技企业的借鉴意义更大,上市之后的表现也将更值得业界期待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