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小白

01

特殊时期过后的二季度,中心城市的楼市,无论是一级土地市场,还是二级房产成交市场,都已经从冬天进入了夏天。

土地方面,根据中原地产披露的数据,50大城市年内第一次出现了4个千亿卖地城市,分别为北京、杭州、上海、广州。50大城市卖地合计2.29万亿,同比上涨17.3%。

其中,杭州上半年卖地收入突破了1800亿,堪称卖地狂魔。

此外,全国土地楼面价,整体上涨了16%。看到没有,“面粉”价格又涨了。

二级市场的房产成交与房价方面,同样火热非常。

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宁波、成都、南京、苏州、杭州、广州、温州等城市的成交量,有较为明显的上涨。

价格方面,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显示,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546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53%,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530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0%。

特别是杭州、宁波、深圳、东莞等城市,尤其是杭州。

杭州,可以说是这一轮回暖潮中,最活跃的城市。

2020年以来,杭州已经上演了4轮万人抢房,2018年以来,上演了28轮。特别是上个月远洋西溪公馆,引来了约6万人围猎。

杭州2018年以来的28轮抢房

受火热的市场氛围影响,杭州房价也上窜的较为厉害。若不加以控制,杭州可能要成为领头羊,带领中心城市,再次上演一波大牛。

显然,这样的情况,管理层不乐意看到。

虽说,今年以来,受特殊时期影响,无论管理层还是地方,都对楼市调控有所松懈,但房住不炒、房价不能出现大波动,是底线。

杭州,显然触碰了红线。

02

于是,该来的终于来了。杭州惹来了新一轮调控大招。

昨天(7月2日),杭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的通知》,提出了三条调控政策:

1、重申“限售”。高层次人才优先摇号房网签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2、摇号抢房,无房家庭优先。规定,单价3.5万以下的新房,无房家庭享有比例不能低于50%。但对“无房家庭”提升门槛,户籍所在地属于本市非限购范围内的购房家庭,除需符合原有要求外,还需满足“自购房之日前一年起已在本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12个月”的要求。

3、明确一户购房家庭同时只能参与一个新建商品房项目的购房意向登记。

杭州此举,一方面是想让新房更多倾向给到刚需;另一方面,是堵住炒房客之路。

因为,在新房限价与摇号同时进行的背景下,其实是人为制造了新房与二手房之间的价格差,让新房买到就是赚到。

如今,买到之后必须满5年才能出售,断了很多人加杠杆炒房的念想。

本号认为,杭州这三条政策还是蛮有针对性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摇号抢房降温,稳定房价。

当然,你也别指望这三条政策会让杭州的房价下跌。

像杭州这种级别和热度的城市,房价下跌或者说实质性下跌的概率,几乎为零。新调控,至多是让躁动不安的杭州降降心火而已。

除了杭州,同一天,宁波与东莞也惹来了政策收紧。

宁波方面发布了《关于完善新建住宅全装修工作的通知》,强调全装修的基本装修标准,每平方米不得超过2000元。

此举是为了防止开发商暗箱操作,将房价涨幅加在装修费用上,目的也是为了稳定房价。

今年以来,同样躁动不安的东莞,也惹来了大招加身。

在说这个大招之前,先说说东莞。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夹在两座一线之间的城市,东莞楼市向来就不缺热度。

今年特殊时期过后,尤为火热。此前,一组冰山数据显示,东莞一度领涨全国。此外,还有消息报道,说东莞的房价已经进入了“3万时代”。

无论消息靠不靠谱,受近年来深圳资源外溢红利影响,东莞房价的确上涨了不少,尤其是华为终端总部落地的松山湖片区。

今年,深圳都市圈出炉,外加坊间热议深圳有扩容的可能,而扩容,临深地区的东莞,首先享受利好,在此背景下,东莞房价抬头也是相当明显,尤其是一些核心区域的学区房,遭遇炒房客突击。

终于,惹来了大招加身。

7月2日,东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预(销)售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

1、同地区新房房价3个月涨幅不得超过10%;

2、精装修造价每平米不超过2000元;

3、同一幢(栋)每套住宅均价相差幅度不宜超过20%。

第二条内容与宁波如出一辙,效果也是一样。

第一条和第三条,则是明确给新房划定了涨幅上限,三个月内,同一片区的新房,涨幅不得超过10%。

第二条没啥问题,至于第一条和第三条,怎么看都像是明着限价,实则鼓励涨价。

本来三个月涨幅可能达不到10%,如今限定10%,是否是鼓励开发商可以提高开盘价?

03

杭州、宁波与东莞三座热点城市加磅的政策内容来看,都不算重招,至多算是轻轻敲打。

但聊胜于无,总比不敲打的好。

三座热点城市遭遇新一轮调控,告诉我们:管理层仍然重视楼市调控,房住不炒、房价不允许大波动,是管理层的基本底线,谁要是敢触碰,就是找虐。

三座热点城市新一轮调控内容不痛不痒,又告诉我们:尽管楼市调控底线要守住,但今年是特殊之年,不会过分打压楼市,只要别太出格,适当回暖成交量和房价,都是能够被接受的。

毕竟,我们还有“六保”需要完成,也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为了这“六保”,管理层已经两次降息一次降准,几天前还动用了十年不曾动过的政策工具,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此情此景,楼市自然也不能太冷。

总之一句话,今年的楼市,不能过热,也不能冷了,温和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