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披露,陕西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拟转让青海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100%股权。

此前,华润万家已经相继在北京、山东市场失利,收缩市场,这一次在青海市场的实力,原因同样因为亏损。

接连亏损,瘦身真的能救命吗?

据公布数据显示,青海华润万家2019年营收1.02亿,净亏损1157万元,公司净资产4272万元。到2020年第一季度结束,公司营业亏损281.2万元,资产总计1646.4万元,所有者权益3990.6万元,营业收入2947万元,负债总计2,344.10万元。

这样的数据之下,青海市场的存在已经成为华润万家的负担,亦是减轻企业负担。但是,被售出之后,也意味着华润万家完全失去青海市场,长久以来的布局将成为泡影。

华润万家以“瘦身”的模式来挽回企业经营状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此前推出的北京和山东市场同样如此。

北京市场2018年北京华润万家生活超市营业利润亏损1617.09万元,净亏损1593.72万元。2019年前11个月,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亏损1526.41万元和46.32万元。山东市场2017年,山东华润万家净亏损已经高达1.23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山东华润万家净亏损达1042.07万元。

接连的亏损之下,华润万家虽然占据市场,但是对企业本身而言只是负担,割肉求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瘦身”之后,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真的有改变吗?

此前的2016年,华润万家就已经开始发展重点的调整,并且减少大量的门店,以断臂的方式完成战略调整。但是到了今天,在北京、山东之后丢掉了青海,青海之后下一个又会是哪个市场呢?在市场竞争日趋严重的状况下,华润万家到底还有多少“肉”能割?

“虚胖”的华润万家!

从1984年在香港成立到1992年在内地开店,华润万家经历风风雨雨,在全国连锁商超中更是名列前茅,长期占据中国连锁品牌百强前几位。在今年的榜单中,排名第五。

但是在这个成绩背后是华润万家有限公司2019年全年,销售9510000万元(含税),销售增长率-6.1%,门店数3234个,门店数增长率1.3%。

据百强榜单显示,2019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近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连锁百强门店总数14.4万个,同比增长5.9%。

华润万家的增速已经落后于行业的整体标准,并且在不断的割肉中,华润万家的规模和经营状况都面临着考验。

重重数据之下,这位曾经的巨头面临的考验远比想象要严重。作为曾经的巨头,随着线上的发展本身流量已经被分润,再加上新零售的崛起、精品超市、果蔬超市的兴起,所有的商超都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近几年来,沃尔玛等商超连年闭店已经成为常态,各区域的区域商超也面临着重新洗牌,整个零售体系都在发生变化。

从“抢手货”到“鸡肋”

老商超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从新零售崛起以来,零售体系的变化在不断被加剧。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京东到家等不断崛起,让消费者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空间,感受到更多的便利和新鲜感。

不过,在这些新生事物崛起的同时,不少连锁大商超也在快速变化。大润发被阿里入主之后,开始不断对最后一公里的探索,线上与线下模式的融合,无人结账模式的创新等不断在为终端导入更多的客流。

除此之外,超过三成百强企业在导入短视频、网上直播等模式,通过创新的模式在吸引消费者。

真正被淘汰的是依旧躺在过去的荣誉和模式之下,仍然在死守的企业。在不断变换的市场中,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选择,更多的引流手段和吸引消费者的方法。不再像过去单纯的传单、促销等宣传模式。

在引流和模式上的转变之外,商超本身的弊端也早已经开始暴露。近几年经销商中不断传出“逃离大商超”的喊声,本身已经是对商超体系的质问。

日渐减弱的揽客能力,并且不断把自己的经营压力压向经销商,通过不断拔高的各种费用维持自己的利润,拉长账期环节自身的资金压力……商超从过去呗争夺的渠道逐渐成为经销商眼中的“鸡肋”,甚至成为经销商的压力来源。

零售行业最朴实的就是为企业提供平台,为经销商提供销量,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如果这三者一个都无法占有,那么衰落是必然。华润万家的布局我们无从得知,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商超内最真实的一面,也是从高层到门店最真实的反馈,再多的布局无法反馈到消费者依然是无用功而已。

来自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