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百融云创:“AI”大戏开演,高息“插曲”坏了氛围

百融云创“AI技术服务商”的战略定位正遭到其金融业务合规风险的强烈反噬。

百融云创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其总营收达16.12亿元,其中BaaS金融行业云业务收入为8.57亿元,同比增长45%,占总营收比重高达53.17%。

然而,据中国经济网报道,百融云创旗下贷款平台“榕树贷款”存在利率披露不透明问题:其朋友圈投流广告仅标最高可借20万元,小程序未醒目标注年化费率,7.2%-36%的年化利率及资金方即“百融云创全资子公司”数融小贷等信息,仅以小字体藏于页面下方,且未列合作机构。

表面亮眼的业绩难掩其业务模式的深层矛盾,其结构性失衡问题已不容回避。

结构之困与合规之危

百融云创面临的内部挑战,集中体现在其业务结构的固有矛盾和治理体系的明显短板。

首先,业务结构失衡状态,已衍生出系统性风险。依据2025年中期财报数据,公司金融导流业务收入占比高达53.17%,而代表技术创新的MaaS(模型即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仅为31.17%。

更为突出的是,金融导流业务实现了45%的同比增长率,远超MaaS业务19%的增速。企业收入结构严重失衡,反映出在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技术投入需求冲突时,更倾向于选择能快速带来营收的成熟业务。这种重短期营收、轻长期投入的做法,强化了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埋下了诸多发展隐患。

其次,榕树贷款作为百融云创旗下的核心助贷平台,其运营主体和资金提供方都与百融云创存在关联,双方业务紧密相连,这使得榕树贷款出现的各类问题会直接波及到母公司百融云创。

其一,榕树贷款长期遭到投诉,被指利息过高。它通过收取各种隐性费用的方式,变相提高了借款人的综合借款成本。其二,暴力催收问题在榕树贷款身上也十分突出。当用户出现逾期情况后,榕树贷款常常采用骚扰用户亲友同事、威胁恐吓等不合规的手段进行催收。

黑猫投诉平台截至2025年11月的数据显示,搜索百融云创旗下“榕树贷款”词条的投诉量已累积超过6800条,其中涉及"利息过高"和"暴力催收"等问题,直接反映其治理缺陷。

最后,行业监管趋严,百融云创旗下的榕树贷款借款服务平台,面临更大的合规挑战。

2025年10月正式生效的《助贷新规》明确要求助贷平台必须清晰、全面披露年化利率,禁止变相收费,这直接冲击了其依赖“模糊定价”的现有商业模式。但企业治理体系未能提前预判监管导向,也未及时调整业务逻辑以适配新规。

综合而言,业务结构的失衡致使资源配置出现扭曲,而治理能力的欠缺和监管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若要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企业必须从业务结构和治理体系两个维度同步推进深度改革,构建更加均衡的业务组合以及更加科学的决策机制。

巨头环伺与资源错配

在AI转型的关键阶段,百融云创不仅面临来自技术巨头与市场环境的双重挤压,更因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陷入“重营销、轻研发”的战略被动,其技术壁垒与市场空间正遭受严峻挑战。

首先,技术投入差距悬殊,行业壁垒难以突破。

与头部科技公司相比,百融云创在研发投入上存在数量级差距。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单季研发费用达51亿元,科大讯飞上半年研发投入为23.92亿元,而百融云创同期研发支出仅为3.02亿元。

巨大投入差距直接体现在商业化能力上。百度凭借“云智一体”战略已服务超200家金融机构,科大讯飞也在智能风控领域接连获得国有大行订单。这些巨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早期布局,已构建起从基础设施到核心场景的全链路服务能力,不断挤压百融云创等中型厂商的生存空间。

其次,百融云创在资源分配上出现显著错位。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其销售及营销开支高达6.06亿元,为研发支出的两倍以上。相比之下,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约为销售费用的1.15倍。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支出结构,折射出管理层倾向于以市场扩张换取短期增长,而非通过技术投入构建长期竞争力。在AI竞争日益核心化的背景下,该路径虽可暂时维持业绩,却可能导致企业核心能力空心化。

由于技术储备不足,百融云创难以提供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价值。其在竞争中逐渐陷入双向失守的窘境:一方面,无法满足大型金融机构对定制化、高安全性AI解决方案的需求,难以打入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又因产品竞争力薄弱,面临中小客户流失风险。

随着行业进入技术驱动的高门槛竞争阶段,缺乏原创能力的厂商不仅难以适应监管升级与客户需求演变,更可能因原有营销优势的消退而加速边缘化。

当前,百融云创正面临“外部巨头压制+内部资源错配”带来的负向循环。技术巨头的持续投入不断推高行业竞争门槛,而自身战略短视又限制其技术突破能力,导致其在AI商业化进程中步履蹒跚。

若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资源分配逻辑、重塑技术竞争力,百融云创在未来的AI赛道中恐将进一步丧失主动权。

从路径依赖到能力建设

面对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百融云创若想在竞争中实现破局,必须进行系统性改革。其核心在于通过业务重构、资源重整与治理升级,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一,必须彻底重构业务模式,建立技术驱动的收入结构。首先,成立独立的MaaS业务单元,实行独立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确保资源投入不受传统业务干扰;其次,重点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标准化AI产品,如智能风控模型、精准营销解决方案等,改变过去过度依赖定制化项目的服务模式。最后,建立技术输出的价值评估体系,从而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

第二,急需重整资源配置,构建研发驱动的创新体系。首先,设立专门的研发创新基金,每年将金融导流业务利润的固定比例投入前瞻性技术研发。其次,建立研发投入的追踪评估机制,对每个研发项目设置明确的里程碑和商业化指标,确保投入产出效率。此外,还需要改革内部激励机制,将技术成果转化率和产品创新指标纳入高管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保障技术创新获得足够重视。

第三,亟待建立前瞻性的合规治理体系,将合规要求转化为竞争优势。首先,设立专门的合规与技术伦理委员会,定期评估业务合规风险;其次,在所有前端界面明确展示年化利率,建立透明的收费机制;更重要的是,开发符合监管科技要求的解决方案,如智能合规检查系统、客户适当性管理工具等,将合规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

综合来看,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必须协同推进,业务重构为资源重整指明方向,资源重整为业务重构提供支撑,而治理升级则为整个转型过程保驾护航。只有在业务模式、资源配置和治理体系三个层面同时发力,百融云创才能真正摆脱对争议性金融业务的依赖,建立起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增长模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