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董事长减持背后:前三季亏超7亿,战略转型承压前行
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的1000家锐减至450家,永辉在亏损泥潭中苦苦挣扎。
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选择减持永辉。11月11日晚,永辉超市公告称,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90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按11月11日收盘价4.74元/股计算,本次减持金额可达约4.3亿元。
这次减持并非孤例。近期,永辉超市多位重要股东相继减持。11月7日,公司副总裁罗雯霞减持10.87万股;更早的7月3日,股东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在4月2日至7月1日期间合计减持1.1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567%。
股东频繁减持的背后,是永辉超市持续承压的业绩。
业绩滑坡
永辉超市已连续多年陷入亏损困境。
10月30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永辉超市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4.34亿元,同比下降22.21%;归母净利润为-7.1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0.78亿元大幅下滑。
单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124.86亿元,同比下降25.55%;归母净利润-4.6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53亿元亏损额进一步增加。
亏损扩大的背后,是永辉超市门店规模的急剧收缩。
第三季度,公司新开门店2家,却关闭了104家门店,产生闭店损失6.12亿元。从2023年底的1000家门店到2024年底的775家,再到2025年9月30日的450家,永辉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关闭了超过一半的门店。
对于营收下滑,永辉超市解释为两方面因素:一方面零售行业竞争激烈,部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对购物体验、商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导致公司客流、客单量下滑;另一方面,公司主动进行门店优化调改,淘汰关闭了部分尾部门店。
区域表现
从地区来看,永辉超市在全国各大区的营收全线下滑。
前三季度,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华中地区主营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1.18%、19.36%、17.28%、23.93%和4.04%。华东地区业绩下滑最为严重,超过三成。
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20.52%,同比减少0.32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24.41%,同比增加2.0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20.0%,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
国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三季度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公司在门店调改过程中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属于转型过程中的短期影响。
战略转型
面对经营压力,永辉超市正积极推进以“胖东来模式”为核心的战略转型。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已完成222家门店的调改,并形成规模效应。永辉超市CEO、全国调改负责人王守诚表示,永辉超市已从高质量横向调改进入精细化深度升级阶段。
供应链改革是本次转型的关键一环。
公司持续推进供应链升级,精简供应商体系,2025年第三季度供应商淘汰率达40.4%。永辉还推动“裸价直采”,摒弃中间商的层层加价,取消后台费、条码费、进场费等传统渠道成本。
10月中旬,永辉超市发布了“国民超市,品质永辉”的新定位与“商品中心化”战略,并推出“永辉定制”与自有品牌“品质永辉”两大系列。
公司宣布计划三年内打造100个亿元级大单品,目前已面市的15支单品累计销售额超过一亿元。
权力更迭
在战略转型的背后,永辉超市的权力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2024年,名创优品全资子公司骏才国际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成为永辉第一大股东。随后的2025年3月,永辉公告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由名创优品实控人叶国富担任组长。
9月18日,永辉超市聘任王守诚为公司首席执行官(CEO)。
公告显示,王守诚出生于1991年,北京大学硕士学历,此前任职永辉超市董事、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总裁。从永辉管培生出身的王守诚被提拔至CEO职位,体现了名创优品对永辉既有团队的平衡与重视。
在以上调整中,作为创始人的张轩松已不是最核心角色。
永辉超市的转型之路注定坎坷。随着名创优品成为第一大股东,以及叶国富主导的改革领导小组掌舵,永辉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变革。
张轩松的减持,也许只是一个时代的句点。
来源:春华财经
作者:思齐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