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奇富科技的“AI新衣”:暴力催收与高利率下的科技伪装?

360数科更名为奇富科技之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曾指出:“金融科技是AI最适合落地的场景之一,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整个行业从‘有限规则’向‘多模态推理’演进。”无独有偶,在云栖大会上,奇富科技首席算法科学家费浩峻也提出,金融大模型应“做小做强”,推动行业从过去“堆人力、堆模型”的模式,转向“聚智能、见个体”的价值升级路径。

然而,在完成品牌焕新并确立“AI+金融”的战略方向后,奇富科技的未来图景也逐渐呈现出一种清晰而矛盾的“一体两面”:一面是AI技术在风控等核心环节带来的效率想象,另一面是用户信任流失对业务根基带来的现实冲击。

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将直接决定其技术叙事能否转化为可持续的增长。

暴力催收成风,高利率争议不断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下,奇富科技仍交出一份“增收又增利”的中期成绩单。

财报数据显示,奇富科技2025年上半年运营利润为41.1亿元,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33.49亿元;净利为35.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5.37亿元增长39%。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52.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8.5亿元。

不过,与亮眼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户投诉量的翻倍攀升,负面争议持续发酵。

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截至2025年11月,围绕奇富科技旗下“奇富借条”(原“360借条”)的投诉总量有50181条,单月新增投诉1248条。内容集中指向暴力催收、恶意骚扰、隐私泄露等问题。

一是,暴力催收成风,用户体验失控。不少用户反映,在逾期1-2天后即遭遇“夺命连环call”,亲友、同事甚至单位领导也频繁接到催,严重侵犯个人隐私与心理安全。

黑猫平台用户投诉称:我与360借条2025年3月9号贷款,现逾期未还,没多久360借条暴力恐吓催收,在能联系到我的情况下联系我的第三方骚扰我的第三方,现要求360借条给我合理说法道歉。

二是,高利率争议不断,合规风险暗涌。多位用户指出,借款合同中暗藏“担保费”“管理费”等多项隐形费用,导致实际综合年化利率居高不下。

黑猫平台一名用户投诉称:本人于2025.1.2日通过360借条平台借款10,000元。经核算,该笔贷款 综合年化利率高达37.8%(含担保费),远超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24%司法保护上限,涉嫌违法高利贷。

值得玩味的是,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曾在公开场合试图与奇富科技“划清界限”。在一次直播中,被路人问及“欠你360借条的钱可以不还吗”时,周鸿祎迅速回应:“那不是我的公司。”此番表态在舆论场持续发酵,进一步削弱用户对品牌的责任信任。

总之,奇富科技虽在财报层面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但其依赖高利率与激进催收的运营模式,正不断积累法律与声誉风险。

“AI驱动”的新叙事

为重塑品牌形象、拓展增长空间,奇富科技正全力押注自研大模型,试图以AI全面重构金融业务流程,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彻底的“AI驱动”故事。

奇富科技的AI战略并非空谈,其依托自研的超级智能体深入到金融业务的毛细血管中,旨在提升风控精度、优化运营效率、实现个性化服务,最终达成降本与扩客的双重目标。

一是,AI审批官。主打流程自动化,通过解析票据、合同、方言录音等非标信息,实现100%自动审查,力图终结传统信贷中繁琐的人工退补件环节,直接关联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优化。

二是,AI信贷员。聚焦精准营销,为合作银行的客户经理定制推荐高意向客户,推动营销方式从“人海战术”向“算法战术”升级,意图覆盖从零售至普惠金融的更广泛客群。

三是,AI合规官。强调风险前置,集成超2000项监管规则与50余项风控算法,将合规管控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为支撑上述系统,奇富构建了规模可观的技术基础设施:端到端风险识别系统整合670个模型与7129项策略,通过22轮强化学习实验,将核心风控指标AUC提升至64.6%,较前期优化0.6个百分点;其小微智能体知识图谱覆盖事件实体数量突破220万,同比增长142%,准确率亦提升至90.86%。

尽管技术叙事宏大,但实际效果与人们期待的“革命性”突破之间,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落差。此外,腾讯金融科技、京东科技等头部金融科技企业同样在大力投入AI研发,奇富科技的AI,能否形成足够独特且难以复制的差异化能力,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腾讯金融科技、京东科技等头部平台在AI研发上重兵投入,且它们往往拥有更丰富的生态场景和更庞大的原生数据。当所有主要玩家都装备了类似的“AI火炮”时,技术本身便从一种竞争优势,演变为参与竞争的“入场券”。

2025年7月18日,腾讯云全球首个金融风控大模型国际标准《IEEE 3410-2025》,覆盖模型构建、数据治理等四大维度,旨在为金融机构风控建模环节中应用AI大模型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引。据悉,某农商行应用后反欺诈效果提升20%,某商业银行反欺诈性能提16%。

毫无疑问,奇富科技试图通过“去360化”与“AI化”重塑科技平台形象,以谋求更高估值。然而,其盈利核心仍高度依赖信贷业务的息差与服务费收入,市场是否会接受这一“科技”身份的重塑,仍存不确定性。

奇富科技这场AI转型的叙事能否真正兑现为长期价值,仍需时间检验。

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边是必须向资本市场讲述的、光鲜的“AI驱动”科技故事,另一边则是因暴力催收、高利率争议而持续崩塌的用户信任。

在增长与风险、科技与金融的钢丝上,奇富科技能否找到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其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首先,从“技术优化”转向“责任重构”。奇富科技需认识到,AI的真正价值不应仅体现在降本增效上,更应体现在构建负责任、透明、可追溯的信贷流程中,将“合规”与“用户保护”深度植入算法逻辑,而非仅作为事后补救措施。

其次,在盈利模式与用户权益间寻求共识。奇富科技持续依赖高利率与激进催收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必须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在法定利率范围内探索健康、透明的服务模式,即使这意味着短期利润的承压,这才是长期生存的基石。

再有,以真诚沟通重塑品牌信任。与其试图用“科技叙事”掩盖金融本质,不如坦诚自身作为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以更开放、负责的态度处理用户投诉,积极与监管沟通,将每一次危机转化为重建信任的契机。

当用户维权声浪足以影响品牌存亡时,企业的根基也已经动摇。对于奇富科技而言,当下的危机是一个严峻的警告,也是一个重生的契机。资本市场或许会为AI的故事买单一时,但市场的最终裁判权永远掌握在用户手中。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