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双线溃败”?君乐宝的500亿执念与IPO迷途

即将迈入“三十而立”的君乐宝,正站在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

回溯至2022年,君乐宝副总裁仲岩接受采访时定下的目标:2025年力争销售额达到500亿元,同时争取在2025年完成上市。为了完成目标,自脱离蒙牛以来,君乐宝便开启了独立的上市征程。而且过去六年间,君乐宝通过积极引入战略投资与频繁的收并购操作,力图快速扩大体量。

如今,随着2025年倒计时的钟声日益临近,君乐宝正与时间展开一场赛跑:一端是IPO的临门一脚,另一端是500亿销售额的军令状,双重压力下的前行之路,挑战空前。

IPO之旅陷入停滞

高调启动A股上市进程的君乐宝,其IPO之旅在关键阶段陷入了停滞。

2023年12月,随着河北披露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君乐宝的IPO征程正式鸣枪。然而,2025年1月发布的《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却披露,因“部分募投项目需重新调整备案及环评”,进程遇阻,自此再无下文。

深入探究不难发现,在漫长的上市筹备背后,君乐宝正面临着品牌历史包袱、财务结构失衡等多重关卡。

第一道关卡:难以磨灭的品牌“原罪”。尽管君乐宝早已在股权和运营上与“三鹿”彻底切割,但资本市场与消费者记忆中的关联烙印,始终是其寻求信任基石时无法回避的“原罪”。

1999年,三鹿集团入股君乐宝,使其产品一度打上“三鹿君乐宝”的商标。尽管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君乐宝因独立运营未受波及,并迅速回购股权以求划清界限,但这段历史已成为其品牌信任链上的一道隐性裂痕。在食品安全被置于放大镜下的今天,这一历史包袱无疑是IPO路上一个沉重的不确定因素。

第二道关卡:高负债与弱盈利的失衡困局。君乐宝“高负债、低利润”的财务结构,是其冲击IPO路上最为醒目的“红灯”之一。

据关联上市公司皇氏集团披露,2022年末,虽然君乐宝负债率降到78%,但仍显著高于行业内18家上市乳企平均45.06%的资产负债率。同期乳业巨头蒙牛、伊利的负债率分别为57.52%和58.66%,飞鹤更是低至28.27%。

这种高负债模式不仅挤压了利润空间,加大了财务风险,也必然会引起监管对其持续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健性的严格审视。

第三道关卡:激进并购下的商誉“悬河”。为快速做大规模,君乐宝过去几年频频通过并购进行扩张。然而,这种激进策略也埋下了巨大的商誉地雷。

2021年以来,从收购皇氏来思尔、拿下银桥乳业控制权,到2023年密集进行5起对外投资,君乐宝的版图迅速扩大。以收购银桥乳业为例,其支付对价较净资产溢价近3倍,形成了巨额商誉。一旦被收购企业业绩不及预期,巨额商誉减值将直接冲击本就脆弱的利润表,为未来的业绩稳定性蒙上浓重阴影。

面对品牌历史包袱、财务结构失衡和商誉减值风险三重难题,君乐宝的上市之路注定不平坦。

500亿销售额,尤为艰巨

前文提及,君乐宝为其自身设定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计划在2025年完成500亿销售额。这一目标不仅展现了企业的雄心,也将其推入了一场与时间、市场和自身能力的赛跑。

回顾其发展历程,君乐宝从1995年创立到2017年,用了22年时间营收突破100亿元;而从100亿增长到2021年的200亿,仅用了约4年时间,显示出阶段性加速的势头。然而,从200亿跃升至500亿,意味着君乐宝需要在短短数年内,在已然红海一片的乳制品市场中,再造一个半“现在的自己”。

在当前消费需求疲软、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一目标的设定显得尤为激进,也尤为艰巨。

一方面,整个乳制品行业正步入“寒冬”,增长动力不足

新生儿人口的持续下滑,直接冲击了君乐宝赖以起家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产量同比微降0.3%。市场端,根据尼尔森IQ的数据,1-5月液态奶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7.5%,尤其是作为主战场的线下渠道大幅下滑近一成。

另一方面,伊利和蒙牛两大行业巨头合计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在品牌力、渠道深度还是资源投入上,都构成了强大的市场壁垒。在巨头环伺的狭窄赛道中,君乐宝要实现翻倍式的增长,无异于虎口夺食。

以伊利为例,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伊利营业收入达到617.77亿元,同比增长3.49%;归母净利润为72亿元,彰显了其稳健的盈利能力,这与君乐宝所面临的高负债、低利润压力形成鲜明对比。

更严峻的是,乳制品行业的根基在于安全与信任,但君乐宝在这一核心领域正频频亮起红灯。

有媒体爆料,贵州遵义闫女士于5月24日在拼多多君乐宝授权店购买悦鲜活牛奶,5月26日物流显示转运,27日运输中,31日收货。却发现瓶盖生产日期为5月27日、上市日期5月28日,且瓶身磨损严重,引发了公众对君乐宝品控管理能力的质疑。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黑猫投诉平台上(11月5日),关于君乐宝的投诉量高达1714条,内容触目惊心:从奶粉变质、酸奶中出现异物、产品没日期、低脂酸奶货不对板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君乐宝的500亿目标无疑是一场艰难的背水一战。

内部,它必须彻底整顿供应链与质量管理体系,重拾消费者信心;外部,它需要在巨头的阴影下找到差异化的增长突破口,并应对整个行业的周期性挑战。这场战役,不仅关乎其年度销售目标的成败,更将深刻影响其正在推进却又一波三折的IPO进程。

破局之路在何方

2025年已进入尾声,对于君乐宝而言,这曾是设定中要实现500亿销售额宏伟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其IPO征程中本应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时期。然而,现实是,其上市之路仍在漫长的冬季里徘徊,而500亿目标的达成年内实现几无可能。

在内外交困之中,君乐宝若要真正破局,关键在于系统性重塑产品、渠道、品牌、服务等核心能力。

首先,以产品力驱动增长,从“量”的扩张到“质”的突破。在行业整体陷入存量竞争、消费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单纯依靠渠道铺货和营销轰炸已难以驱动增长。君乐宝必须回归商业的本质,打造无法被轻易替代的产品力。

其次,以渠道力开拓市场,深入巨头腹地,挖掘增量空间。当前中国乳业格局下,伊利、蒙牛在传统线下渠道的壁垒高筑。君乐宝若想实现规模的跨越,必须在渠道上进行一场“下沉市场”与“线上新兴渠道”的侧翼战。

再有,以品牌力赢得信任,彻底告别阴影,重塑品牌叙事。“三鹿”的历史关联和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争议,是悬在君乐宝品牌信任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重塑品牌力,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此外,以服务力巩固口碑,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关怀。

在体验为王的时代,一次糟糕的售后服务足以抵消十次成功的广告投放。君乐宝必须建立一套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敏捷服务响应体系。将每一次客户投诉视为改进产品、提升服务的宝贵机会,通过极致、真诚的服务体验,将不满用户转化为品牌忠实拥趸,形成正向的口碑传播链。

500亿的目标与IPO的梦想,对于当下的君乐宝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必须进行深度改革的动力。唯有在这四个维度上同步发力、全面升级,君乐宝才能穿越眼前的寒冬,在巨头林立的战场上成功破局,最终赢得消费者与资本市场的双重投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