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股权“罗生门”,揭开科技公司治理隐忧
一纸诉讼,将AI明星企业寒武纪推上了风口浪尖。
10月31日,寒武纪公告披露,公司原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梁军提起诉讼,要求公司赔偿股权激励损失高达42.87亿元。
这起案件不仅因索赔金额巨大引发市场震动,更因双方对股权价值认定的天壤之别,暴露出科技企业在高速成长过程中的治理隐患。
制度迷思
本案最引人注目的,是同一笔股权在三重维度下的价值鸿沟:梁军主张的42.87亿元,寒武纪强调的5.26万元出资额,以及按当前市价计算的158.44亿元。
这种悬殊差距,折射出科技企业股权激励制度设计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关于《持股计划》条款解释权的争议。寒武纪坚持按约定回购,而梁军则主张《入职意向书》中的股权授予属于薪酬组成部分。
但深入分析,这实际上反映了初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认定矛盾——早期以象征性价格授予的股权,在企业市值暴涨后,应如何平衡公司利益与个人贡献?
“这起案件暴露出我国科技企业在股权激励制度上的不完善。当企业价值发生指数级增长时,早期约定的回购条款可能显失公平,但现行法律框架下,尊重契约自由仍是基本原则。
败诉后策略转向
值得玩味的是,这已是梁军第三次就同一事项提起诉讼。
此前两次诉讼均以梁军败诉告终,法院认定其应受签署的《持股计划》约束。此次梁军转换策略,以《入职意向书》为核心依据,试图将股权激励重新定义为薪酬组成部分。
这种策略转变背后,是科技企业高管与公司之间常见的认知差异。梁军作为寒武纪早期核心骨干,主导推出了首颗7nm训练芯片,自认对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公司则更强调组织整体效能,认为个人应服从于公司治理框架。
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依赖于关键人才,但当企业从初创走向成熟,公司治理与个人贡献之间的平衡就会面临挑战。
战略分歧
市场传闻透露,梁军与创始人陈天石在发展策略上存在重大分歧——梁军倾向于技术深耕,而公司更需要快速商业化落地。这种分歧最终导致梁军在2022年2月离职。
这种技术派与商业派的路线之争,在AI行业颇具代表性。寒武纪作为“AI芯片第一股”,在科创板上市后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三季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86.38%,净利润达16.05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公司向商业化的大步转型。
当技术天才与商业现实碰撞,受伤的往往是理想主义者。梁军的遭遇反映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创新与盈利之间的艰难平衡。
行业警示
这起案件远超普通劳动争议的范畴,它实际上是对科技企业治理结构的一次压力测试。在AI投资热潮中,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茅台,成为A股“寒王”,但这种资本市场的热捧也放大了内部矛盾。
如果连寒武纪这样的龙头企业都会与核心技术人员对簿公堂,那整个行业的人才激励机制确实需要深刻反思
目前,这起天价索赔案件已立案受理,而相关的回购案件也在等待判决。
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寒武纪与梁军的这场诉讼,不过是将这个长期存在的行业问题,以最戏剧性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来源:春华财经
作者:思齐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