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黄仁勋突然掏出史上最强芯片,英伟达市值一夜暴增16000亿

英伟达发布VeraRubin超级芯片,股价暴涨

就在今天凌晨,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华盛顿开发者大会上,以一场重磅演讲点燃市场。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着最新一代VeraRubin超级芯片,台下掌声雷动。

这场发布会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英伟达股价应声飙升近5%,单日市值增加超过2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631亿元),收盘报4.89万亿美元,盘中一度触及4.94万亿美元。

全球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已触手可及。

图源:新浪财经

英伟达单日增加的市值,就超过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规模。2300亿美元的增幅,足以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榜上排进前30名。

这一增长使得英伟达2025年以来的涨幅扩大至49.7%,远超标普500指数18.4%的涨幅。

英伟达的迅猛势头,甚至让同样表现亮眼的苹果和微软相形见绌。同日,苹果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微软市值也稳稳站上4.03万亿美元。

科技巨头正式进入“4万亿美元时代”,而英伟达正一马当先,向5万亿美元里程碑发起冲击。

支撑英伟达市值暴涨的,是实实在在的业务数据。

黄仁勋在大会上披露,公司目前持有高达5000亿美元的AI芯片订单,需求主要来自全球数据中心、云服务商及科研机构。

这一数额相当于上一代HopperGPU全生命周期订单的数倍,且不包含中国及亚洲市场。

与此同时,英伟达将与美国能源部联合建设7台超级计算机,其中最大一台将与甲骨文合作建造,搭载10万颗BlackwellGPU,性能将刷新全球纪录。

这些超级计算机部分将用于美国核武库的研究与安全维护,强化英伟达作为“国家AI中枢”的地位。

图源:微博

尽管利好不断,英伟达仍面临出口管制带来的风险。

黄仁勋在大会上多次强调:“英伟达是一家自豪的美国公司,正在建设支撑国家AI未来的基础设施,让美国在创新浪潮中保持领先。”

但出口限制仍令公司蒙受损失。美国政府今年4月通知英伟达,其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GPU需额外出口许可证,公司因此两季度损失约105亿美元销售额。

特朗普政府虽已同意发放许可,但要求英伟达缴纳15%的中国销售分成。黄仁勋近期表示,英伟达当前“在中国市场份额为零”。

RubinGPU炸穿行业天花板

黄仁勋在演讲中展示的VeraRubin超级芯片,堪称人类微观制造工程的巅峰之作。

这片芯片能在指甲盖大小的空间里塞进超过200亿个晶体管,每一个晶体管都相当于一个微观世界的“电流开关”。

这些晶体管通过通电或断电来表示“开”和“关”(即0和1),是所有计算和存储操作的最小单位。整个数字世界——从手机屏幕上的动画到AI的思考过程——都是由这数十亿个微小开关协同运作的结果。

VeraRubin芯片主板整合了一颗VeraCPU与两颗RubinGPU,配备最多32个LPDDR内存插槽。

其中,VeraCPU采用定制Arm架构,拥有88个核心、176线程,并通过NVLINK-C2C接口与GPU连接,带宽高达1.8TB/s。

这样的架构组合,使得“Superchip”不再是传统CPU+GPU的松散拼装,而成为真正意义上融合式计算引擎。

除了架构,性能参数的提升同样令人震撼。

单颗RubinGPU的FP4精度算力达到50PFLOPS(每秒50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而由144颗RubinGPU组成的VeraRubinNVL144平台更实现了3.6Exaflops的FP4推理和1.2Exaflops的FP8训练算力,相较GB300NVL72提升约3.3倍。

对AI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训练GPT-5级别的大模型,时间能从3个月压缩到2周,电费成本直降数百万美元。

在芯片内部,有一个“隐形指挥家”——时钟信号。它像乐队里的节拍器,一秒钟能“滴答”几十亿次。每个晶体管都必须按照这个节奏动作,否则整个电路就会乱成一团。

可以想象一下,芯片是一支拥有上亿个乐手的交响乐团,而时钟信号就是指挥家。

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守护者”,亿万晶体管才能像训练有素的军队,整齐划一地完成复杂运算。

这还不是终点。计划于2027年下半年推出的RubinUltraNVL576平台,将进一步把性能提升至15Exaflops的FP4推理能力,相较GB300NVL72提升高达14倍。

更夸张的是,尽管性能飙升,RubinGPU的能效比却实现了显著优化。

其采用的台积电N3P制程晶体管密度达1.8亿/mm²,较5nm工艺性能提升10-15%,功耗降低20%。相较于Blackwell架构,Rubin每瓦FP8算力提升3.5倍。

这对于数据中心而言意义重大。按美国能源部测算,采用Rubin平台的100兆瓦级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省电费超2亿美元,而训练GPT-5级别的模型电费成本将直降数百万美元。

这种“性能-功耗比”的突破,直接击中了全球数据中心电费占比超30%的核心痛点。

黄仁勋指出,RubinGPU已进入实验室测试阶段,预计于2026年第三或第四季度量产。这一时间表与BlackwellUltra“GB300”Superchip平台相当或更早。

算力革命才刚刚开始

英伟达近年来的资本布局愈发活跃,使其越来越像一家“AI领域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

英伟达近期频频出手进行大规模投资:对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深化晶圆代工合作;向OpenAI注资100亿美元,强化AI模型生态;向自动驾驶初创公司Wayve投资5亿美元;向英国云计算公司Nscale投资6.67亿美元。

这些投资勾勒出英伟达在AI全产业链的野心。从芯片、数据中心、通信、自动驾驶到量子计算,英伟达正通过资本纽带构建一个庞大的AI生态系统。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已成为“AI时代的资本发动机”,在各个前沿领域全面布局。

此外,英伟达的野心还远不止于制造更快的芯片。黄仁勋在GTC大会上勾勒出一幅超越硬件的未来蓝图。

他提出“AI工厂”概念,将其定义为专门生成“Token”(人工智能的计算单元)的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通用数据中心不同,AI工厂专注于具备“高智能、高速度、高效率”的Token生产能力。

不过,芯片市场也并非走到尽头,被英伟达一家独大。

在全球智能驾驶芯片领域,英伟达的Orin-X和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市场份额领先。同时,Mobileye在智驾芯片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当下,车企芯片自研潮席卷行业,特斯拉是这一趋势的引领者。尽管英伟达的Orin芯片已被多家汽车企业的高端车型采用,但包括蔚来、小鹏在内的车企都在推进自研芯片计划。

成本是做车规级芯片面临的另一大挑战。理想汽车CEO李想曾透露,理想智驾平台(包含芯片、摄像头等)的成本高达4000美元,而自研的特斯拉仅1500美元,差距非常大。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英伟达前进道路上的荆棘。黄仁勋深知,技术领先只是暂时的,唯有持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在演讲的末尾,黄仁勋向全球展示了一张路线图:从2024年的Blackwell到2026年的Rubin,再到2027年的RubinUltra和2028年的Feynman。

这条不断延伸的技术弧线,正划向一个无人能预测的远方。

而英伟达,这个即将突破5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正在为自己铸造王座。

作者|刘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